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中间支撑架,中间支撑架固定穿设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贴合时可形成完整管状结构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增设置中间支撑架,通过中间支撑架与上下壳体一起组合来作为主要的承力部件,可提高整体结构的承力强度。且每组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多组减重孔来减轻整体的结构的重量。上壳体与下壳体使用光敏树脂或玻璃纤维通过3D打印来进行成型制造,大大简化制作工艺,缩短制造周期,且整体的重量也更加轻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改进可以保证在相同强度的情况下整体结构的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机翼连接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由于其可以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来完成航拍监测、高空侦察、电力巡线、物流运输等工作。无人机在这些行业以其工作效率高,成本较低,驾驶人员工作环境安全性高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发展即为迅速的一种技术。无人机分为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和复合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更加适合长距离、高速度的飞行任务。在无人机领域对机身的减重工作一直是可实现无人机更远距离飞行的一个研方向。现有的部分无人机的机翼部分分为主翼和外翼两个部分,主翼与机身一体连接,外翼通过连接结构与外翼进行连接固定最终成为一体结构,原有的连接结构是玻璃纤维通过模具真空成型制作而成的空心壳状结构,通过此结构来进行承力和连接主翼与外翼,而此结构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整体的制作周期较长,且总体的结构的重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制作周期较短,重量较轻的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中间支撑架,所述中间支撑架固定穿设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贴合时可形成完整管状结构壳体。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支撑架由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相互垂直拼接组成,所述支撑板一为折线式板体,且该支撑板一板体后部开设有拼接槽一,另一组所述支撑板二板体前部开设有拼接槽二。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上均开设有多组减重孔,且该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均设置为碳纤维支撑板。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由3D打印制成,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折线式壳体,且该上壳体与下壳体的折弯角度和所述折线式支撑板一的折弯角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内侧壁面上均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多组压条。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在原有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增设置中间支撑架,通过中间支撑架与上下壳体一起组合来作为主要的承力部件,可提高整体结构的承力强度。且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上均开设有多组减重孔来减轻整体的结构的重量。上壳体与下壳体使用光敏树脂或玻璃纤维通过3D打印来进行成型制造,大大简化制作工艺缩短制造周期,且整体的重量也更加轻便,本技术通过以上改进可以保证在相同强度的情况下整体结构的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加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安装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主翼上安装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上壳体1,压条10,安装轨道11,中间支撑架2,支撑板一20,减重孔21,支撑板二22,拼接槽一23,拼接槽二24,下壳体3,主翼4,紧固环41,外翼5,连接安装管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4与外翼5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3和中间支撑架2,中间支撑架2固定穿设于上壳体1与下壳体3内部,上壳体1与下壳体3相互贴合时可形成完整管状结构壳体,在安装时需要通过环氧树脂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3相互粘合在一起,然后一体穿入主翼4与外翼5的连接安装管6中。中间支撑架2由支撑板一20和支撑板二22相互垂直拼接组成,支撑板一20为折线式板体,且该支撑板一20板体后部开设有拼接槽一23,另一组支撑板二22板体前部开设有拼接槽二24。支撑板一20和支撑板二22分别通过拼接槽一23和拼接槽二24穿插拼接在一起,再通过环氧树脂进行必要的粘结固定。支撑板一20和支撑板二22均由机加工制作成型,其中支撑板一20设置为折线式板体是为了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3的折线式结构相似,方便将中间支撑架2装入上壳体1与下壳体3内部。支撑板一20和支撑板二22上均开设有多组减重孔21,且该支撑板一20和支撑板二22均设置为碳纤维支撑板。通过使用碳纤维材料作为制造原料并且设置多组减重孔21来实现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轻本结构的重量目的。上壳体1与下壳体3均由3D打印制成,上壳体1与下壳体3均为折线式壳体,且该上壳体1与下壳体3的折弯角度和支撑板一20的折弯角度相同。此折弯角主要决定了主翼4与外翼5之间的夹角,此夹角的具体角度需要根据设计时的具体设计参数来确定,同时此折弯角度也使得中间支撑架2在装入上壳体1与下壳体3内部后不会轻易滑出脱落。上壳体1与下壳体3的内侧壁面上均沿轴线方向通过3D打印的方式一体成型有多组压条10。通过多组压条10之间形成的安装轨道11来穿设放置中间支撑架2。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工作人员将两组已经加工好的支撑板一20和支撑板二22相互拼接固定在一起,然后再将带有折弯的支撑板一20的下部板体插设在下壳体3内由两组压条10组成的安装轨道11内部,然后将上壳体1扣合在下壳体3上,同时在扣合时需保证带有折弯的支撑板一20的上部板体可以穿入上壳体1内由两组压条10形成的安装轨道11内部,并且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3的边缘部位涂敷环氧树脂,通过环氧树脂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3紧固粘合在一起,同时上壳体1和下壳体3内部边缘的压条10会将支撑板二22的两边缘夹设在两组压条10之间实现紧固安装。然后将以上步骤安装好的连接结构分别穿入主翼4和外翼5的连接安装管6内,然后将紧固螺钉旋入紧固环41的螺纹孔内,紧固螺钉穿过连接安装管6的外壁反顶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3的外壁上,通过紧固螺钉的反顶对本技术的连接结构进行紧固限位。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3)和中间支撑架(2),所述中间支撑架(2)固定穿设于上壳体(1)与下壳体(3)内部,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3)相互贴合时可形成完整管状结构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3)和中间支撑架(2),所述中间支撑架(2)固定穿设于上壳体(1)与下壳体(3)内部,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3)相互贴合时可形成完整管状结构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主翼与外翼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架(2)由支撑板一(20)和支撑板二(22)相互垂直拼接组成,所述支撑板一(20)为折线式板体,且该支撑板一(20)板体后部开设有拼接槽一(23),另一组所述支撑板二(22)板体前部开设有拼接槽二(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晓光,刘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航智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