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及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85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包括一端未封边呈矩形环状的边管、两根座管、两根主支撑管、固定板和两根副支撑管。两根所述座管的同一端分别与边管两端部连接,两根所述座管的另一端均固定于远离边管端部的边管管体上。两根所述主支撑管呈圆弧状。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主支撑管,所述固定板在主支撑管上的固定范围为主支撑管的五分二长度至五分之三长度之间,所述边管的两个端部均固定于固定板上。两根副支撑管的同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两根座管远离固定板一端,两根副支撑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根主支撑管端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可以减弱后轮压力,保证车体的稳定性,安全可靠。

A supporting rear frame structure and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自行车或者电动车作为我们最常用的代步工具。为我们短距离的行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人们也经常使用它来运输物品,因此很多人们在车架后端安装后车架结构。但是,目前后车架结构的固定部位均处于后车轮轮轴部,在行驶时会造成后轮压力较大,很难保证整个车体的稳定性。因此会对驾驶者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可以减弱后轮压力,保证车体的稳定性,安全可靠。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包括一端未封边呈矩形环状的边管;两根座管、两根主支撑管、固定板和两根副支撑管。两根所述座管的同一端分别与边管两端部连接,两根所述座管的另一端均固定于远离边管端部的边管管体上。两根所述主支撑管呈圆弧状。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主支撑管,所述固定板在主支撑管上的固定范围为主支撑管的五分二长度至五分之三长度之间,所述边管的两个端部均固定于固定板上。两根副支撑管的同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两根座管远离固定板一端,两根副支撑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根主支撑管端部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支撑管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以固定板隔开,所述第一弯曲部由固定板至副支撑管连接处;两个所述第一弯曲部互相平行,两个所述第二弯曲部以固定板为底面,两端部延伸相交呈三角状。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设有连接固定管,所述连接固定管与固定板平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座管和副支撑管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边管远离固定板一端设有反光板。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如前述的支撑后车架结构。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的有益效果是:两根座管的同一端分别与边管两端部连接,两根座管的另一端均固定于远离边管端部的边管管体上,构成一承载端面。两根主支撑管呈圆弧状。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主支撑管,固定板在主支撑管上的固定范围为主支撑管的五分二长度至五分之三长度之间,边管的两个端部均固定于固定板上。两根副支撑管的同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两根座管远离固定板一端,两根副支撑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根主支撑管端部上。使承载端面、主支撑管和副支撑管构成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同时通过主支撑管延伸的结构使承载断面承受的压力传递至主支撑管的延伸端处。从而可以减弱后轮压力,保证车体的稳定性,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安装在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图3,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包括一端未封边呈矩形环状的边管10、两根座管20、两根主支撑管31、两根副支撑管32和固定板40。两根座管20的同一端分别与边管10两端部连接,两根座管20的另一端均固定于远离边管10端部的边管10管体上,构成一承载端面。两根主支撑管31呈圆弧状。固定板4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主支撑管31,固定板40在主支撑管31上的固定范围为主支撑管31的五分二长度至五分之三长度之间,边管10的两个端部均固定于固定板40上。两根副支撑管32的同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两根座管20远离固定板40一端,两根副支撑管3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根主支撑管31端部上。使承载端面、主支撑管31和副支撑管32构成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提供较强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主支撑管31延伸的结构使承载断面承受的压力传递至主支撑管31的延伸端处。从而可以减弱后轮压力,保证车体的稳定性,安全可靠。本实施例中主支撑管31弧度指向固定板40,形成一拱形结构,也可以辅助提供支撑力。主支撑管31包括第一弯曲部311和第二弯曲部312,第一弯曲部311和第二弯曲部312以固定板40隔开,第一弯曲部311由固定板40至副支撑管32连接处。两个第一弯曲部311互相平行,平行结构设于后轮体两侧,避免剐蹭。两个第二弯曲部312以固定板40为底面,两端部延伸相交呈三角状。通过稳定的三角结构,进一步提供有力的支撑结构,使整体可以承载更重的重量。两个第二弯曲部312之间设有连接固定管50,连接固定管50与固定板40平行,以提供辅助支撑。座管20和副支撑管32一体成型,增强整体结构的刚性。边管10远离固定板40一端设有反光板60,有助于夜间行车安全。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如前述的支撑后车架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两根座管的同一端分别与边管两端部连接,两根座管的另一端均固定于远离边管端部的边管管体上,构成一承载端面。两根主支撑管呈圆弧状。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主支撑管,固定板在主支撑管上的固定范围为主支撑管的五分二长度至五分之三长度之间,边管的两个端部均固定于固定板上。两根副支撑管的同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两根座管远离固定板一端,两根副支撑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根主支撑管端部上。使承载端面、主支撑管和副支撑管构成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同时通过主支撑管延伸的结构使承载断面承受的压力传递至主支撑管的延伸端处。从而可以减弱后轮压力,保证车体的稳定性,安全可靠。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未封边呈矩形环状的边管;/n两根座管,两根所述座管的同一端分别与边管两端部连接,两根所述座管的另一端均固定于远离边管端部的边管管体上;/n两根主支撑管,两根所述主支撑管呈圆弧状;/n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主支撑管,所述固定板在主支撑管上的固定范围为主支撑管的五分二长度至五分之三长度之间,所述边管的两个端部均固定于固定板上;/n两根副支撑管,两根副支撑管的同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两根座管远离固定板一端,两根副支撑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根主支撑管端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未封边呈矩形环状的边管;
两根座管,两根所述座管的同一端分别与边管两端部连接,两根所述座管的另一端均固定于远离边管端部的边管管体上;
两根主支撑管,两根所述主支撑管呈圆弧状;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主支撑管,所述固定板在主支撑管上的固定范围为主支撑管的五分二长度至五分之三长度之间,所述边管的两个端部均固定于固定板上;
两根副支撑管,两根副支撑管的同一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两根座管远离固定板一端,两根副支撑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两根主支撑管端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后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管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绅宝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