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81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包括发动机、第一线束和车体,所述车体内的前部安装有发动机,且发动机的后方安装有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后方安装有动力电池及BMS,动力电池及BMS的后方安装有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所述发动机与电机控制器之间连接有第一线束。该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各个结构之间连接有相对应的线束,连接器内各项结构设置位置分布合理,各个结构之间的连接线束设置清晰明确,方便进行辨识,便于生产安装,也便于日后的维修更换工作的进行,本设备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容易让工作人员和用户明白高压线束布置,方便组装和更换,整体设置整齐有序。

A new energy vehicle cab high voltage harness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生产时,需要对其内部的线束进行组装,但是传统的线束组装方法结构复杂,且组装起来可能会导致线路凌乱,不够安全可靠,致使新能源汽车生产合格率降低,影响企业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设置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急需改善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设置的技术,该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整体结构设置合理,主要在连接器内设置有发动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及BMS、电动附件、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非车载充电机和车载充电机,并且各个结构之间连接有相对应的线束,连接器内各项结构设置位置分布合理,各个结构之间的连接线束设置清晰明确,方便进行辨识,便于生产安装,也便于日后的维修更换工作的进行,本设备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容易让工作人员和用户明白,方便设置,整体设置整齐有序,从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线束组装方法结构复杂,且组装起来可能会导致线路凌乱,不够安全可靠,致使新能源汽车生产合格率降低,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具有整体结构设置合理,主要在连接器内设置有发动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及BMS、电动附件、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非车载充电机和车载充电机,并且各个结构之间连接有相对应的线束,连接器内各项结构设置位置分布合理,各个结构之间的连接线束设置清晰明确,方便进行辨识,便于生产安装,也便于日后的维修更换工作的进行,本设备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容易让工作人员和用户明白,方便设置,整体设置整齐有序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包括发动机、第一线束和车体,所述车体内的前部安装有发动机,且发动机的后方安装有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后方安装有动力电池及BMS,动力电池及BMS的后方安装有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并且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的左侧方安装有电动附件,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的右侧方安装有非车载充电机和车载充电机;所述发动机与电机控制器之间连接有第一线束,且电机控制器与动力电池及BMS之间连接有第二线束,动力电池及BMS与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之间连接有第三线束,并且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与电动附件之间连接有第四线束,同时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连接有第五线束,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与车载充电机之间连接有第六线束。优选的,所述车体内各个结构之间连接的线束的两端头上均连接有连接器,发动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及BMS、电动附件、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非车载充电机和车载充电机上均安装有连接器,且连接器上设置有多组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优选的,所述第一线束的两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头,且第一连接头的中心设置有插头,插头为细圆杆状插头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线束由内至外分别设置有四层结构,分别为中心层、隔热层、阻燃层和外防护层,且中心层内裹有多组芯线,并且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第三线束、第四线束、第五线束和第六线束的线束内部材料层次均设置一致。优选的,所述第一线束内的中心层采用硅橡胶材质,隔热层采用聚氯乙烯材质,阻燃层采用聚烯烃材质,外防护层采用乙丙橡胶绝缘氯丁橡胶护套。优选的,所述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第三线束、第四线束、第五线束和第六线束与连接器之间均可插接连接,且连接器与各个线束之间可拆卸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整体结构设置合理,主要在连接器内设置有发动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及BMS、电动附件、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非车载充电机和车载充电机,并且各个结构之间连接有相对应的线束;2.连接器内各项结构设置位置分布合理,各个结构之间的连接线束设置清晰明确,方便进行辨识,便于生产安装,也便于日后的维修更换工作的进行,本设备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容易让工作人员和用户明白,方便设置,整体设置整齐有序。3.本设备中第一线束的结构设置以及连接器的结构设置,本设备当中所连接的所有的线束的材料均设置一致,均设置有四层结构,由内至外分别设置有中心层、隔热层、阻燃层和外防护层,具有防护、阻燃、隔热的效果,使用更加安全放心,同时第一线束的两端头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头,通过第一连接头插接在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口上或是第二插接口上,与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方便,拆卸也很便利,更加快速和节省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第一线束上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第一连接头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第一线束的剖切面展示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发动机,2、第一线束,3、电机控制器,4、第二线束,5、动力电池及BMS,6、第三线束,7、电动附件,8、第四线束,9、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10、第五线束,11、非车载充电机,12、第六线束,13、车载充电机,14、连接器,15、外防护层,16、阻燃层,17、隔热层,18、中心层,19、芯线,20、第一插接口,21、第二插接口,22、第一连接头,23、插头,24、车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包括发动机1、第一线束2、电机控制器3、第二线束4、动力电池及BMS5、第三线束6、电动附件7、第四线束8、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第五线束10、非车载充电机11、第六线束12、车载充电机13、连接器14、外防护层15、阻燃层16、隔热层17、中心层18、芯线19、第一插接口20、第二插接口21、第一连接头22、插头23和车体24,车体24内的前部安装有发动机1,且发动机1的后方安装有电机控制器3,电机控制器3的后方安装有动力电池及BMS5,动力电池及BMS5的后方安装有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并且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的左侧方安装有电动附件7,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的右侧方安装有非车载充电机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包括发动机(1)、第一线束(2)和车体(2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4)内的前部安装有发动机(1),且发动机(1)的后方安装有电机控制器(3),电机控制器(3)的后方安装有动力电池及BMS(5),动力电池及BMS(5)的后方安装有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并且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的左侧方安装有电动附件(7),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的右侧方安装有非车载充电机(11)和车载充电机(13);/n所述发动机(1)与电机控制器(3)之间连接有第一线束(2),且电机控制器(3)与动力电池及BMS(5)之间连接有第二线束(4),动力电池及BMS(5)与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之间连接有第三线束(6),并且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与电动附件(7)之间连接有第四线束(8),同时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与非车载充电机(11)之间连接有第五线束(10),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与车载充电机(13)之间连接有第六线束(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包括发动机(1)、第一线束(2)和车体(2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4)内的前部安装有发动机(1),且发动机(1)的后方安装有电机控制器(3),电机控制器(3)的后方安装有动力电池及BMS(5),动力电池及BMS(5)的后方安装有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并且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的左侧方安装有电动附件(7),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的右侧方安装有非车载充电机(11)和车载充电机(13);
所述发动机(1)与电机控制器(3)之间连接有第一线束(2),且电机控制器(3)与动力电池及BMS(5)之间连接有第二线束(4),动力电池及BMS(5)与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之间连接有第三线束(6),并且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与电动附件(7)之间连接有第四线束(8),同时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与非车载充电机(11)之间连接有第五线束(10),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与车载充电机(13)之间连接有第六线束(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驾驶室高压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4)内各个结构之间连接的线束的两端头上均连接有连接器(14),发动机(1)、电机控制器(3)、动力电池及BMS(5)、电动附件(7)、高压配电箱及高压安全管理系统(9)、非车载充电机(11)和车载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菊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锦城电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