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60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包括罩子、底座、电容引脚成型装置、抽屉;所述电容引脚成型装置内置在所述底座中,所述罩子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下部设有所述抽屉。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高、操作方便,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电容引脚成型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
本技术涉及电容加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开关电源在插件环节均需要电解电容,考虑到空间问题,部分电解电容需要平躺在印制板上,针对这类需要对引脚进行成型的电解电容,现有成型手段效率低;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及提供了一种电容引脚快速、高质量的成型方式,成型过程中能够完全消除拿放电容、电容引脚成型等动作所需时间,能够高效、高质量的对电容引脚进行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高、操作方便,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电容引脚成型过程的工装。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罩子、底座、电容引脚成型装置、抽屉;所述电容引脚成型装置内置在所述底座中,所述罩子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下部设有所述抽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高、操作方便,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电容引脚成型过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电容引脚成型装置包括电容、下压装置、电容限位板、斜板、支撑板、旋转装置、退料装置;所述电容限位板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电容限位板相对设置且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电容限位板上设有若干凹槽,两个所述电容限位板之间设有呈锥状的斜板,所述电容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旋转装置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所述旋转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容限位板的上方设有所述下压装置,所述下压装置的正下方、在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有所述退料装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者只需放置电容块到所述电容板的凹槽内,就完成电容引脚的成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气缸、第三电磁换向阀,所述旋转气缸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电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的旋转气缸带动放置在所述电容板内的电容块旋转到指定工作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下压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固定板、第一气缸、T型板、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T型板固定连接,所述T型板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轴有两根,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底端分别穿过并伸出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后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电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电容进行固定,并对电容的引脚进行下压,使电容引脚自动成型为90°角。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退料装置包括第二连接轴、退料支撑垫、第二气缸、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底端,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底之间设有所述退料支撑垫,所述凹槽内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轴顶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抵接所述电容,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电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成型后的电容顺利退出所述电容限位板、电容通过两侧的斜板自动流入大所述抽屉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底座的正前方设有启动按钮、暂停按钮和关闭按钮,所述启动按钮、暂停按钮和关闭按钮均与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旋转气缸电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随时控制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连通所述抽屉的通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电容块流入到所述抽屉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和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均与一气排电路连接,所述气泵装置、所述调压阀和所述调速阀依次通过管道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电磁换向阀实现三个气缸的依次动作,从而实现电容自动成型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气动回路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罩子,2、底座,3、电容引脚成型装置,4、启动按钮,5、暂停按钮,6、关闭按钮,7、抽屉,8、第一连接轴,9、固定板,10、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退料支撑垫,13、第二连接轴,14、电容限位板,15、斜板,16、支撑板,17、T型板,18、旋转气缸,19、第一电磁换向阀,20、第二电磁换向阀,21、第三电磁换向阀,22、调速阀,23、调压阀,24、气泵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包括罩子1、底座2、电容引脚成型装置3、抽屉7;所述电容引脚成型装置3内置在所述底座2中,所述罩子1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2上,所述底座2的下部设有所述抽屉7。所述电容引脚成型装置3包括电容、下压装置、电容限位板14、斜板15、支撑板16、旋转装置、退料装置;所述电容限位板14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电容限位板14相对设置且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6的上表面,所述电容限位板14上设有若干凹槽,两个所述电容限位板14之间设有呈锥状的斜板15,所述电容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旋转装置固定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旋转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16下方,所述旋转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板16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容限位板14的上方设有所述下压装置,所述下压装置的正下方、在所述支撑板16的下方设有所述退料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气缸18、第三电磁换向阀,所述旋转气缸18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气缸1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6,所述旋转气缸18与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21电连接。所述下压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8、固定板9、第一气缸10、T型板17、第一电磁换向阀19;所述第一气缸10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0的输出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气缸10的输出轴与所述T型板固定连接,所述T型板17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轴8有两根,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8的底端分别穿过并伸出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后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固定板9,所述第一气缸10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19电连接。所述退料装置包括第二连接轴13、退料支撑垫12、第二气缸11、第二电磁换向阀20,所述第二气缸11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1的输出轴竖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子(1)、底座(2)、电容引脚成型装置(3)、抽屉(7);所述电容引脚成型装置(3)内置在所述底座(2)中,所述罩子(1)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2)上,所述底座(2)的下部设有所述抽屉(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子(1)、底座(2)、电容引脚成型装置(3)、抽屉(7);所述电容引脚成型装置(3)内置在所述底座(2)中,所述罩子(1)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2)上,所述底座(2)的下部设有所述抽屉(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引脚成型装置(3)包括电容、下压装置、电容限位板(14)、斜板(15)、支撑板(16)、旋转装置、退料装置;所述电容限位板(14)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电容限位板(14)相对设置且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6)的上表面,所述电容限位板(14)上设有若干凹槽,两个所述电容限位板(14)之间设有呈锥状的斜板(15),所述电容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旋转装置固定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旋转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16)下方,所述旋转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板(16)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容限位板(14)的上方设有所述下压装置,所述下压装置的正下方、在所述支撑板(16)的下方设有所述退料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气缸(18)、第三电磁换向阀(21),所述旋转气缸(18)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气缸(1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6),所述旋转气缸(18)与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2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容引脚自动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8)、固定板(9)、第一气缸(10)、T型板(17)、第一电磁换向阀(19);所述第一气缸(10)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0)的输出轴竖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迪赛奇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