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55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安装在螺杆泵与模头之间的浆料输送管路上,浆料流经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的过程中与循环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浆料在输送管路中的温度恒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构思新颖,通过在螺杆泵与模头之间安装温度控制装置,使传输管路上的浆料在温度控制装置内与循环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浆料在传输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一致,保证在输送过程中浆料粘度的温度,从而大大提高浆料涂布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浆料混合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电池涂层是将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分散剂等按一定的配比进行调浆,做成浆料,通过模头均匀喷涂在电池外表面。在喷涂过程中,浆料的粘度直接影响浆料涂层面密度的一致性,从而影响电池性能。然而,在其他外界因素一定的前提下,温度是影响浆料粘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浆料温度的改变通常会导致粘度发生变化。浆料混合均匀后,通常需要从储料罐通过螺杆泵输出,再通过管道输送到模头进行喷涂。现有浆料输送过程,通过管道、空调等外部设备对浆料进行外部保温,以保证浆料温度的恒定,从而保证浆料粘度的稳定。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涂布过程中浆料的性质却在不断发生变化,涂布人员需要随时调整涂布速度、烘烤温度等参数以确保涂布的一致性,但仍然难以保证涂布的一致性。研究发现,在输送过程中,输送管道内不同位置处浆料温度的一致性很差,即外部保温设备不能保证输送管道内浆料温度的一致性,从而使浆料的粘度产生波动,影响浆料涂布面密度的一致性,影响涂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浆料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因温度不一致导致粘度变化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安装在螺杆泵与模头之间的浆料输送管路上,浆料流经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的过程中与循环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浆料在输送管路中的温度恒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和温度控制柜;所述温度控制柜内盛装有循环液和用于调控循环液温度的温度控制器;所述热交换器内流通所述浆料,并通过支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柜连通,从而使循环液与浆料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双层套管,所述双层套管包括双层套设的内管道和外管道,其中,所述外管道通过支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柜连通,使循环液在所述内管道和外管道之间的区域及温度控制柜之间循环流动;所述内管道的一端连接螺杆泵,其另一端连接喷涂模头,浆料在所述内管道中流通,并与所述循环液进行热交换;所述内管道的内壁面为螺旋状结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状结构的横截面的内缘为涡流线。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状结构的高度占所述内管道内径的1/4~2/3。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管道的中部带有沿轴向方向设置的芯棒,所述芯棒的四周带有均匀分布的刺型结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刺型结构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螺旋状结构的高度。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刺型结构的高度与所述螺旋状结构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芯棒到所述内管道内壁面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柜内带有循环液容置腔,所述温度控制柜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循环液容置腔的循环返回口和循环液出口,所述循环返回口和循环液出口分别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支管连通;所述温度控制柜上设置有循环液填充端口和排水端口,所述循环液填充端口与所述循环液容置腔连通;所述排水端口与所述循环液容置腔连通;所述排水端口上带有O形环密封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构思新颖,通过在螺杆泵与模头之间安装温度控制装置,使传输管路上的浆料在温度控制装置内与循环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浆料在传输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一致,保证在输送过程中浆料粘度的温度,从而大大提高浆料涂布的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浆料输送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示的双层套管的热交换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热交换器,2.温度控制柜,3.储料罐,4.喷涂模头,5.螺杆泵,11.内管道,12.外管道,13.支管,14.螺旋状结构,15.芯棒,16.刺型结构,21.循环返回口,22.循环液出口,23.循环液填充端口,24.排水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实施例1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混合好(粘度一致)的浆料放置在储料罐4中,通过螺杆泵5传输并达到喷涂模头4进行喷涂,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安装在螺杆泵5与喷涂模头4之间的浆料输送管路上,浆料流经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的过程中通过循环液的热交换,使浆料在输送管路中的温度恒定。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热交换器1和温度控制柜2。所述温度控制柜2内带有循环液容置腔(未显示)和温度控制器,所述循环液容置腔内盛放循环液,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精确调控循环液的温度。所述温度控制柜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循环液容置腔的循环返回口21、循环液出口22、循环液填充端口23和排水端口24,其中,所述排水端24上带有O形环密封塞。所述热交换器1为双层套管,所述双层列管包括双层套设的内管道11和外管道12,其中,所述外管道12通过支管13与所述温度控制柜2连通,具体地,与所述温度控制柜上的循环返回口21和循环液出口22连通,使循环液在所述内管道11和外管道12之间的区域及温度控制柜2之间循环流动。所述内管道11的一端连接浆料混合装置/浆料中转罐3,其另一端连接喷涂模头4,浆料通过所述内管道11从所述浆料混合装置/浆料中转罐3流向喷涂模头4,浆料在所述内管道11中流通的过程中与所述循环液进行热交换。具体地,所述内管道11的内壁面为螺旋状结构14,所述螺旋状结构14的高度占所述内管道11内径的1/4~2/3,且螺旋状结构14的横截面的内缘为涡流线。通过内管道和外管道双层套设的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尤其是内管道内螺旋状结构的设计,一方面有效增加了浆料与循环液之间热传递的面积,提高了传热效率;另一方面增强了浆料内部的热交换,从而使浆料在流通的过程中,在管道不同位置处的温度保持一致,从而控制浆料的温度和粘度,保证涂覆厚度的一致性。另外,所述热交换器1还可以为管壳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当采用管壳式换热器时,浆料在管内流动,循环液在壳体内流动;当采用板式换热器时,浆料在板内流动,循环液在板外流动。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内管道11的中部带有沿轴向方向设置的芯棒15,所述芯棒15的四周带有均匀分布的刺型结构16。所述刺型结构16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螺旋状结构14的高度,具体地,所述刺型结构16的高度与所述螺旋状结构14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芯棒15到所述内管道11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通过内管道内螺旋状结构和芯棒的设计,在增加了浆料与循环液之间热传递的面积,提高了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安装在螺杆泵与模头之间的浆料输送管路上,浆料流经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的过程中与循环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浆料在输送管路中的温度恒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安装在螺杆泵与模头之间的浆料输送管路上,浆料流经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的过程中与循环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浆料在输送管路中的温度恒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和温度控制柜;所述温度控制柜内盛装有循环液和用于调控循环液温度的温度控制器;所述热交换器内流通所述浆料,并通过支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柜连通,从而使循环液与浆料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双层套管,所述双层套管包括双层套设的内管道和外管道,其中,所述外管道通过支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柜连通,使循环液在所述内管道和外管道之间的区域及温度控制柜之间循环流动;所述内管道的一端连接螺杆泵,其另一端连接喷涂模头,浆料在所述内管道中流通,并与所述循环液进行热交换;所述内管道的内壁面为螺旋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结构的横截面的内缘为涡流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归宏归明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鸿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