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肩袖生物补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384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立体肩袖生物补片,涉及一种有开口的立体生物补片,能够将肩袖残端置于其内,再进行缝合固定。解决了平面补片在缝合处固定效果欠佳,残端和生物补片之间易出现移动,以及残端内部之间易发生移位或摩擦,进而会影响新组织的生成和伤口愈合的缺点。这种新型立体生物补片,其开口端能对肩袖残端先进行全方位包裹,再进行缝合,固定效果更好;彼此牢牢紧贴,不易移动,同时肩袖残端内部相对更加稳定;采用这种生物立体补片能够给肩袖残端提供一个更好的局部小环境,更有利于两者的互渗与融合,有利于创面新细胞的生长和新组织的形成,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更快修复;同时生物补片能够完全降解吸收,安生性有充分地保证。

A kind of three-dimensional shoulder sleeve biological pa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肩袖生物补片
本技术涉及生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肩袖损伤手术用的新型生物补片。
技术介绍
肩袖又叫旋转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面为三角肌下滑囊,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袖的4块肌肉与大圆肌和三角肌共同组成了人体连接肱骨和肩胛骨的6块肌肉,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主要解剖构造。肩袖损伤是一种骨科的常见病,常见或多见于老年人和特定人群,是由于旋转肩袖肌腱外伤性损伤或在老年退变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解剖学结构意义上的异常,内在实质是肩袖肌腱或韧带局部或全部撕裂,甚至是彻底地断裂。反复的剧烈运动通常会导致脆弱的软组织遭到磨损或撕裂损伤,肩袖肌腱或韧带撕裂和关节囊破裂就是这类损伤的实例;这些肌腱或肌肉的损伤可引起疼痛和肩部功能障碍。对肩袖损伤的治疗,因个体差异和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以及治疗时机,治疗方法,选用产品,医术水平等不同,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康复效果也有很大差异。据研究报道分析显示,肩袖损伤外时,采用外科生物补片修复可减少术后疼痛,同时也有利于受损组织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在实际应用中渐渐得到一定的认可和较高的满意度。目前肩袖补片主要分为合成材料补片和生物材料补片两大类。合成材料补片:合成材料所制肩袖补片主要成分为多聚合物,包括可降解型和非可降解型两类。非可降解型合成材料补片抗拉伸强度良好,可为腱-骨界面提供稳定的力学保障,但因不能被组织降解,易引起术后排异反应,长期体内存留后的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可迁移到其他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和异物反应,需要进行翻修手术。而可降解型合成材料补片,一般是采用聚乳酸等合成,虽然力学性能尚可,但植入体内后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其次是慢性炎症,最终形成肉芽组织,纤维包裹;并且聚乳酸等材料在降解过程中局部形成的高浓度乳酸、羟基乙酸易造成细胞毒性。合成材料力学强度较好,但生物性能差,且不能诱导组织再生和愈合。因此合成补片发展方向是仿生化,即采用不同的编织方法以及添加天然生物材料如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模拟肩袖与骨连接的腱骨愈合组织特性,以便增强肌腱内在的愈合潜能,进而提高肩袖损伤修复手术的成功率。生物材料补片:生物材料补片多来源于组织材料,可分为自体组织材料、同种异体组织材料和异种脱细胞材料等。自体组织材料主要源于自体的阔筋膜、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组织,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生物属性,不引起机体炎症反应,最大的缺点在于取材时会给自体带来额外创伤,影响关节稳定性等。同种异体材料主要源于人类皮肤真皮组织的产品,虽然它们具有促进肩袖修补术后腱-骨界面的愈合的能力,但是存在来源缺乏、易传染疾病(如艾滋病)等风险,所以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异种脱细胞材料主要来源于动物的真皮、小肠、心包膜等组织,是通过对细胞、DNA等免疫成分的处理,从而获得的保留有细胞外基质中原有的三维结构及胶原纤维成分的材料。细胞外基质中的三维结构、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及生长因子等成分为宿主细胞黏附、增殖、分化提供适应的环境,有助于肌肉及肌腱等组织的功能性重建,进而促进肩袖修补术后腱-骨界面的愈合。现有技术:专利技术人丁少华的申请号为201710101636.9中国专利,公开一种上关节囊重建修复用补片,包括两层生物组织层和一层纤维层,所述生物组织层和纤维层形状尺寸相同,纤维层夹在两层生物组织层之间,补片形成生物组织层/纤维层的三明治复合结构。这种三明治复合结构能够确保补片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专利技术人何红兵的申请号为201710862130.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十字交叉韧带再生性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以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制备的外科缝线状结构为起始机械支撑结构;以复合静电纺支架材料制成的膜状结构作为组织重塑和再生的核心结构紧密卷裹于所述起始机械支撑结构,从而组成韧带再生元;若干个所述韧带再生元组成韧带再生元集;即为所述韧带再生性植入物。专利技术人黄成龙的申请号为20181056898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止点重建型人工肩袖补片及其制造方法。该专利技术提供的肩袖补片能够修复肩袖缺损同时重建腱-骨止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专利技术人张梅的申请号为20171082455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肩袖补片,特别适用于巨大肩袖撕裂的修复。专利技术人陈晓的申请号为20171099444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肩袖修复的部分可吸收复合补片,该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初始固定强度,同时能够使肩袖和肱骨头之间紧密结合,减少间隙;而且随着胶原蛋白逐渐降解,人体自身结缔组织逐渐生长进入补片微孔,形成整体结构,加快肩袖的愈合。现有技术的不足:目前市场上肩袖生物补片的结构都为平面状,有一层或双层的,也有多层重叠的,包括最近出现的新型肩袖生物补片,如三明治复合结构的生物补片、复合静电纺织而成的生物补片、编织加工成的具有更好力学强度的生物补片等都是平面状的;这类生物补片的创新点或研发方向,都关注于如何提高生物补片本身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增强生物补片的力学强度,而往往忽视了生物补片与损伤面的连接部位和连接方式的优化,以及生物补片具体使用时方式方法的改进。现有临床技术方案中,对受损的肩袖残端的处理,通常采用生物补片进行简单缝合;生物补片与肩袖受损残端的连接,都是通过单侧缝合,非常容易导致肩袖残端的一侧受力多,而另一侧受力小,受力不均匀;这会导致在有外力作用时,外力产生的拉力也不均匀,直接影响康复的效果,也没有对称性;新生组织生长时易长偏或长歪。两侧不能同步恢复生长;受力时,易发生单侧滑动,移位或错位,导致新生组织不同程度地变形或走样,易造成二次伤害。另外,由于缝合的部位是肌纤维的层状结构,在外力影响下,肌纤维层会发生偏移和滑动,这样会影响随后的肌纤维的复原和归位,进而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康复。肩袖受损后,其残端很敏感、很脆弱,给其组织康复和功能恢复带来较大难度。如果在对肩袖残端创面进行处理时,方式方法有偏差或材料选择不恰当,则容易发生肩袖残端移位或因两侧部位受力明显不均,轻则会拖延新生组织的生长,阻碍伤口的康复愈合,重则会造成二次伤害,甚至是愈后或偏或歪的不良情况。现有技术只是将片状肩袖生物补片与肩袖残端进行简单缝合,缝合处就是关键结合处,由于只是简单缝合,易出现缝合处内部的移位和晃动,特别是肩袖残端的稳定性较差;导致生物补片与肩袖残端之间的固定效果欠佳,不易融合;在主动用力或被动受力的情况下,残端的肌纤维层仍易出现滑动或错位,从而影响新组织的生成、进而延缓伤口的愈合和功能的康复。为了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要对生物补片的结构进行优化和科学合理使用,以便达到生物补片与受损部位,能高效全面的吻合与固定,并有效地促进生物补片的降解与吸收;帮助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肩袖生物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片为立体生物补片,由平面状生物补片通过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构成,至少一端开口,用于包裹肩袖残端,使用前补片为平面状,使用后因包裹了肌腱残端而呈立体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袖生物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片为立体生物补片,由平面状生物补片通过缝合和或粘合的方式构成,至少一端开口,用于包裹肩袖残端,使用前补片为平面状,使用后因包裹了肌腱残端而呈立体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袖生物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状生物补片由异种脱细胞基质材料制备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韦红葛翠兰钱锵张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白衣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