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及锅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34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包括主管及若干辅料管,所述主管沿中心轴方向设有主流道,所述辅料管呈倾斜地设置于所述主管且向远离所述主管的出口的一侧延伸,所述辅料管与所述主流道连通。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辅料转接管可以使不同的辅料分开输送,并最后从同一出口输出,避免辅味混合,保证食物的味道。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锅盖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及锅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及锅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厨房设备已经实现了自动做饭,自动煲汤等较为简单的功能,对于较复杂的烹调功能,如炒菜,目前也开始出现了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智能炒菜机,这些智能炒菜机只需要在炒菜前人工设定好模式即可自动下料、炒菜、调味及上菜,无需人工干预,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及智能化。然而,在调味环节,现有的炒菜机是通过一根辅料管将辅料储存装置与锅盖连在一起的,在调味时,通过辅料储存装置的泵体将辅料输送到辅料管,再从辅料管落入到炒锅内。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由于其所有辅料都是通过一根辅料管进行输送,辅料管内会残留上一次所添加的辅味,这样就会与下一次通过辅料管的辅味混合,从而造成辅味不纯净,炒出来的食物的味道产生变化,难以保证食物本来的味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其可以使不同的辅料分开输送,并最后从同一出口输出,避免辅味混合,保证食物的味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不同的辅料分开输送,并最后从同一出口输出,避免辅味混合,保证食物的味道的锅盖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包括主管及若干辅料管,所述主管沿中心轴方向设有主流道,所述辅料管呈倾斜地设置于所述主管且向远离所述主管的出口的一侧延伸,所述辅料管与所述主流道连通。由于本技术辅料转接管通过在主管的侧面呈倾斜地设置多根辅料管,并使所述辅料管向远离所述主管的出口的一侧延伸,每一根辅料管输送一种辅料,从而一方面可以使不同的辅料在输送时能分开避免辅味混合,另一方面可以使所述辅料管内的辅料能沿输送方向从高向低输送,避免辅料残留在辅料管内,使辅料完全落到炒锅中,从而保证辅味份量的精确,进而保证食物的味道。较佳地,所述主管与所述出口相对的一端设有入口。具体地,所述入口的一端的外侧呈竹节状结构。较佳地,所述辅料管的入口一端的外侧呈竹节状结构。较佳地,所述主管的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可卡于锅盖装置的旋转盘组件上的定位开口内。较佳地,所述辅料管呈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主管的相对两侧。较佳地,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所述辅料管呈相互平行设置。一种锅盖装置,包括旋转盘组件、锅盖胆组件、连接组件及所述辅料转接管,所述旋转盘组件与所述锅盖胆组件呈同中心轴地设置,所述旋转盘组件与所述锅盖胆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辅料转接管设置于所述旋转盘组件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锅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锅盖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锅盖装置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锅盖装置的旋转盘组件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锅盖装置的排气管及辅料转接管与下固定盘配合安装的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锅盖装置的排气管及辅料转接管与下固定盘及上固定盘配合安装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锅盖装置1包括旋转盘组件11、锅盖胆组件12、连接组件13及引流管,所述旋转盘组件11与所述锅盖胆组件12呈同中心轴地设置,所述旋转盘组件11与所述锅盖胆组件12通过所述连接组件13连接,所述引流管设置于所述旋转盘组件11上。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旋转盘组件11包括上固定盘111、下固定盘112及旋转盘113,所述上固定盘111与所述下固定盘112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113呈可旋转地夹于所述上固定盘111与所述下固定盘112之间,所述上固定盘111、所述下固定盘112及所述旋转盘113的中心轴同轴。再请参阅图4,所述旋转盘113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113c,所述上固定盘11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b,所述下固定盘11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12b,所述中心孔113c、第一安装孔111b及第二安装孔112b三者对应且同心。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有两种,每种的数量为一根,具体是排气管4和辅料转接管5。所述排气管4套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b、所述中心孔113c及第二安装孔112b三者内。所述排气管4的入口连通到所述下固定盘112的内侧并在锅盖与炒锅2盖合后与炒锅2的内部连通;所述排气管4的出口引出到所述锅盖装置的外侧,并引向油烟处理装置内。所述上固定盘111还设有另一个第一安装孔即辅料孔111c,所述下固定盘112还设有另一个第二安装孔112c,所述辅料转接管5套接于所述辅料孔111c、中心孔113c及另一个第二安装孔112c内。如图5所示,具体地,所述辅料转接管5包括主管51及若干辅料管52,所述主管51沿中心轴方向设有主流道51a,所述辅料管52呈倾斜地设置于所述主管51且向远离所述主管51的出口的一侧延伸,所述辅料管52与所述主流道51a连通。所述辅料管52的数量为多根,并呈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主管51的相对两侧,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所述辅料管52呈相互平行设置,每一根辅料管52可以供一种辅料通过,从而保证辅料供给过程中不会混入其他辅料的味道,保证食物的味道。所述主管51与所述主管51的出口相对的一端设有主管入口51b,所述主管入口51b连通到所述下固定盘112的内侧并在锅盖胆组件12与炒锅2盖合后与炒锅2的内部连通;所述主管入口51b可以与水管连通,从而使水进入炒锅2的内部,既可以用于炒菜,也可以用于清洗。再请参阅图5,所述辅料管52的入口一端的外侧呈竹节状结构52a,这样可以使所述辅料管52与辅料输送管道更紧密地连接。所述主管入口51b的一端的外侧呈竹节状结构51c。这样可以使所述主管51与水管更紧密地连接。再如图4、图6及图7所示,所述下固定盘112的外侧向上延伸出第一连接套114,所述第一连接套114的两端连通所述下固定盘112的内、外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套114套接于所述中心孔113c及第一安装孔111b,所述第一连接套114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孔112b,所述排气管4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12b实现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套114内。所述第一连接套114的边缘设有第一定位开口114a,所述排气管4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一定位块41,所述第一定位块41卡于所述第一定位开口114a内。所述下固定盘112设有连通内、外两侧的第二连接套115,所述第二连接套115形成所述另一个第二安装孔112c,所述第二连接套117套接于所述上固定盘的辅料孔111c及所述旋转盘113的中心孔113c,所述主管51与所述第二连接套115套接固定。所述主管51的出口的一端的外侧设有第二定位块51a,所述第二连接套115的边缘设有第二定位开口115a,所述第二定位块51a卡于所述第二定位开口115a内。所述第一定位块41与所述第一定位开口114a的配合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块51a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及若干辅料管,所述主管沿中心轴方向设有主流道,所述辅料管呈倾斜地设置于所述主管且向远离所述主管的出口的一侧延伸,所述辅料管与所述主流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及若干辅料管,所述主管沿中心轴方向设有主流道,所述辅料管呈倾斜地设置于所述主管且向远离所述主管的出口的一侧延伸,所述辅料管与所述主流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与所述出口相对的一端设有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的一端的外侧呈竹节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管的入口一端的外侧呈竹节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装置的辅料转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锦标何光何青曾珞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