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32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25
一种哺乳枕,包含第一靠抵单元。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形成有两个沿第一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靠抵面。所述哺乳枕还包含第二靠抵单元,及外覆单元。所述第二靠抵单元形成有两个沿所述第一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靠抵面。所述第二靠抵面沿所述第一轴向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靠抵面沿所述第一轴向之间的距离。所述外覆单元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所述本体的开口。所述本体环绕界定出连通所述开口并可供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互相叠置并伸设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的厚度不同,且互相叠置并伸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后能使所述外覆单元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不同,能使所述哺乳枕产生不同的厚度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哺乳枕
本技术涉及一种枕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协助哺乳者哺喂母乳的哺乳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母乳哺育婴儿的风气十分盛行,世界卫生组织也呼吁母乳是提供婴儿健康成长与发育所需营养的最佳方式,因此越来越多母亲选择以母乳哺喂初生婴儿。常见的哺喂母乳方式包含直接哺喂,以及汲取乳汁后再以奶瓶喂食两种方式。由于直接哺喂可以增加母亲与婴儿间的肌肤接触,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因此,一般母亲大多会选择直接哺喂的方式。一般母亲要以坐姿哺喂母乳时,通常会将种现有的哺乳枕放在所述母亲的大腿上,再将婴儿放置于所述现有的哺乳枕上,使所述婴儿的口部能够对应所述母亲的乳房高度以便吸吮奶水。然而,由于所述现有的哺乳枕无法调整厚度,因此若是母亲的身高较高,可能会有婴儿的口部高度无法对应母亲的乳房高度的问题。而且随着婴儿的月龄增长体型增大,婴儿的口部高度也会跟着提高,因此同样也会产生无法对应母亲的乳房高度的问题。对此,母亲通常会调整自身姿势以配合婴儿的口部高度进行哺喂,如此一来就会造成母亲的不舒适甚至可能导致肌肉酸痛。此外,由于所述现有的哺乳枕是以棉类材质制成,容易受到重力挤压变形而变得扁塌,不仅影响使用,还有可能会因此造成支撑力不均匀而使放置于所述现有的哺乳枕上的婴儿有安全的疑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现有技术缺点的其中一者的哺乳枕。本技术哺乳枕,包含第一靠抵单元。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形成有两个沿第一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靠抵面。所述哺乳枕还包含第二靠抵单元,及外覆单元。所述第二靠抵单元形成有两个沿所述第一轴向间隔设置且轮廓形状对应所述第一靠抵面的第二靠抵面。所述第二靠抵面沿所述第一轴向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靠抵面沿所述第一轴向之间的距离。所述外覆单元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所述本体且可供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穿过的开口。所述本体环绕界定出连通所述开口并可供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沿所述第一轴向互相叠置并伸设的容置空间。本技术哺乳枕,所述外覆单元还包括环绕地设置于所述本体外且能被操作而使所述本体沿所述第一轴向产生两种不同的厚度变化的调整件组。本技术哺乳枕,定义垂直所述第一轴向且彼此相交的第二轴向及第三轴向。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环绕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的轴线而分别呈U字形。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包括呈U字形的第一枕芯,及包裹于所述第一枕芯外的第一包裹件。每一个第一靠抵面是沿所述第二轴向及所述第三轴向延伸而呈平面并形成于所述第一包裹件。所述第一枕芯具有第一横置段,及二相交连接于所述第一横置段的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横置段与所述第一延伸段共同界定出第一套合槽。所述第二靠抵单元包括呈U字形的第二枕芯,及包裹于所述第二枕芯外的第二包裹件。每一个第二靠抵面是沿所述第二轴向及所述第三轴向延伸而呈平面并形成于所述第二包裹件。所述第二枕芯具有第二横置段,及二相交连接于所述第二横置段的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横置段与所述第二延伸段共同界定出第二套合槽。本技术哺乳枕,还包含背垫单元。所述背垫单元包括适用于供使用者的背部靠抵的靠垫。所述靠垫具有形状对应第二套合槽且能与所述第二枕芯构成连续的轮廓的垫芯,及包裹于所述垫芯外的包覆件。本技术哺乳枕,所述第一靠抵单元的所述第一枕芯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的所述第二枕芯是由聚氨酯泡棉材质所制成。本技术哺乳枕,所述第一靠抵单元的每一个第一靠抵面是呈U字形,并具有对应所述第一横置段的横置部,及两个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延伸部。所述横置部具有相对远离所述轴线的外侧区,及相对邻近所述轴线的内侧区。每一个延伸部具有相对远离所述轴线的远离区、相对邻近所述轴线的邻近区,及连接所述远离区及所述邻近区之间的衔接区。每一个衔接区沿所述第二轴向延伸的第一宽度不大于所述外侧区沿所述第二轴向延伸的第二宽度的三分之一。本技术哺乳枕,所述内侧区与每一个衔接区之间沿所述第三轴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不小于所述外侧区与每一个衔接区之间沿所述第三轴向延伸的第二长度的三分之一。本技术哺乳枕,还包含背垫单元,所述背垫单元包括适用于供使用者的背部靠抵的靠垫,及连接所述靠垫的束带。所述第一靠抵单元、所述第二靠抵单元,及所述外覆单元的其中一者择一地与所述束带可拆卸地连接。本技术哺乳枕,所述背垫单元的所述靠垫具有垫芯、包裹于所述垫芯外的包覆件、形成于所述包覆件上且可供所述束带通过的通口,及设置于所述包覆件上并邻近所述通口且能被操作而开启及封闭所述通口的固定件。所述垫芯与所述包覆件相配合界定出连通所述通口的容室。所述束带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端部的连接端部,及连接所述连接端部之间并能伸设于所述容室中而使所述连接端部分别由所述通口的两端露出于所述包覆件外的中间部。本技术哺乳枕,所述哺乳枕还包含背垫单元。所述背垫单元包括适用于供使用者的背部靠抵的靠垫,及连接所述靠垫且于两端连接所述外覆单元的束带。所述靠垫具有垫芯、包裹于所述垫芯外的包覆件,及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包覆件外的定位件。所述至少一个定位件的两端部与所述包覆件连接,并与所述包覆件相配合界定出供所述束带穿过的定位孔。本技术哺乳枕,所述背垫单元的所述束带具有分别位于两端部且不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外覆单元的所述本体的第一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段、由所述第一固定段相反于所述本体的一端延伸而穿过所述定位孔的连接段、设置于所述连接段相反于所述第一固定段的一端的第一接合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段相反于所述本体的一端且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接合件的第二接合件。本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靠抵单元、所述第二靠抵单元,及所述外覆单元,由于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沿所述第一轴向的厚度不同,且互相叠置并伸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后能使所述外覆单元沿所述第一轴向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不同,因此能使所述哺乳枕产生不同的厚度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哺乳枕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俯视图;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第一包裹件的一个俯视图;图5沿图1中的线V-V所取得的一个剖视图;图6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垫芯及一个包覆件伸设于一个第二套合槽,而与一个第二枕芯构成个完整的轮廓;图7是一个示意图,说明一个哺乳者坐在一个椅子上,并将一个婴儿放置于所述第一实施例上进行哺喂;图8是本专利技术哺乳枕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9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外覆单元及一个收纳单元的立体组合图;图10是一个示意图,说明一个哺乳者坐在一个椅子上,并将一个婴儿放置于所述第二实施例上进行哺喂;及图11是本专利技术哺乳枕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2、3,本技术哺乳枕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哺乳枕,包含第一靠抵单元,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形成有两个沿第一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靠抵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哺乳枕还包含第二靠抵单元,及外覆单元,所述第二靠抵单元形成有两个沿所述第一轴向间隔设置且轮廓形状对应所述第一靠抵面的第二靠抵面,所述第二靠抵面沿所述第一轴向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靠抵面沿所述第一轴向之间的距离,所述外覆单元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所述本体且可供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穿过的开口,所述本体环绕界定出连通所述开口并可供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沿所述第一轴向互相叠置并伸设的容置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哺乳枕,包含第一靠抵单元,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形成有两个沿第一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靠抵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哺乳枕还包含第二靠抵单元,及外覆单元,所述第二靠抵单元形成有两个沿所述第一轴向间隔设置且轮廓形状对应所述第一靠抵面的第二靠抵面,所述第二靠抵面沿所述第一轴向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靠抵面沿所述第一轴向之间的距离,所述外覆单元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所述本体且可供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穿过的开口,所述本体环绕界定出连通所述开口并可供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沿所述第一轴向互相叠置并伸设的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哺乳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单元还包括环绕地设置于所述本体外且能被操作而使所述本体沿所述第一轴向产生两种不同的厚度变化的调整件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哺乳枕,其特征在于:定义垂直所述第一轴向且彼此相交的第二轴向及第三轴向,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环绕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的轴线而分别呈U字形,所述第一靠抵单元包括呈U字形的第一枕芯,及包裹于所述第一枕芯外的第一包裹件,每一个第一靠抵面是沿所述第二轴向及所述第三轴向延伸而呈平面并形成于所述第一包裹件,所述第一枕芯具有第一横置段,及二相交连接于所述第一横置段的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横置段与所述第一延伸段共同界定出第一套合槽,所述第二靠抵单元包括呈U字形的第二枕芯,及包裹于所述第二枕芯外的第二包裹件,每一个第二靠抵面是沿所述第二轴向及所述第三轴向延伸而呈平面并形成于所述第二包裹件,所述第二枕芯具有第二横置段,及二相交连接于所述第二横置段的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横置段与所述第二延伸段共同界定出第二套合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哺乳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哺乳枕还包含背垫单元,所述背垫单元包括适用于供使用者的背部靠抵的靠垫,所述靠垫具有形状对应第二套合槽且能与所述第二枕芯构成连续的轮廓的垫芯,及包裹于所述垫芯外的包覆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哺乳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抵单元的所述第一枕芯及所述第二靠抵单元的所述第二枕芯是由聚氨酯泡棉材质所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哺乳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抵单元的每一个第一靠抵面是呈U字形,并具有对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保玑
申请(专利权)人:妈咪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