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12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牵引电机,包括电机壳、定子、转子以及安装到所述转子的转轴的冷却风扇;所述电机壳的一端具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的电机壳内设有风扇腔,所述冷却风扇位于所述风扇腔内,且所述电机壳上对应所述风扇腔的部分具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冷却风扇包括风扇轮毂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扇轮毂上的多个风扇叶片,且每一所述风扇叶片的朝向所述散热孔的一端的边缘为弧形边;所述弧形边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端点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弧形边的其他位置至所述转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风扇叶片的弧形边,可降低风扇扇叶间的空气涡流强度,加大散热气流的流动缓冲空间,减少噪音污染,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Traction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牵引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牵引电机。
技术介绍
牵引电机是一种用于在铁路干线电力机车、工矿电力机车、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和各种电动车辆(如蓄电池车、城市电车、地下铁道电动车辆)上产生牵引动力的电动机设备。其主要通过驱动车辆的一根或多根动轮轴,实现对车辆的牵引加速和制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牵引电机的应用和使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使用的舒适性也成为其市场竞争的关键。因此,如何改善牵引电机产生的运行噪音成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的设计要点。目前,在采用空冷散热方式(以环境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循环散热降温)的牵引电机中,牵引电机的运行噪音主要来源于空冷散热时的气动噪音,但由于现有牵引电机需要对电机内部进行有效散热降温,保证空冷散热的散热效果,从而无法有效降低运行散热时产生的气动噪音,导致运行时产生较严重的噪音污染,进而会使人产生一种不满情绪,影响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牵引电机无法有效降低气动噪音,运行时会产生较严重的噪音污染,使人产生一种不满情绪以及使用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牵引电机。本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牵引电机,包括电机壳、定子、转子以及安装到所述转子的转轴的冷却风扇;所述电机壳的一端具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的所述电机壳内设有风扇腔,所述冷却风扇位于所述风扇腔内,且所述电机壳上对应所述风扇腔的部分具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冷却风扇包括风扇轮毂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扇轮毂上的多个风扇叶片,且每一所述风扇叶片的朝向所述散热孔的一端的边缘为弧形边;所述弧形边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端点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弧形边的其他位置至所述转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弧形边至所述转轴的距离由所述弧形边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至与所述第一端盖相邻的一端逐渐减小。优选地,每一所述风扇叶片的背向所述散热孔的一端的边缘为直线边,且所述直线边至所述转轴的距离由所述直线边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至与所述第一端盖相邻的一端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电机壳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端盖,且所述第二端盖上具有端盖通风孔;所述转子铁芯上具有轴向设置的转子通风孔,所述风扇腔与所述转子的转子铁芯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端部之间具有汇流腔;在所述冷却风扇旋转时,所述风扇叶片将外部空气从所述端盖通风孔吸入所述电机壳后,使至少一部分吸入的空气流经所述转子通风孔、汇流腔及风扇腔后从所述散热孔排出所述电机壳。优选地,所述定子的定子铁芯上具有轴向设置的定子通风孔,所述风扇腔与所述定子铁芯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端部之间具有中间腔,且所述中间腔通过所述定子的定子绕组间的间隙与所述汇流腔连通;在所述冷却风扇旋转时,所述风扇叶片将外部空气从所述端盖通风孔吸入所述电机壳后,使至少一部分吸入的空气流经所述定子通风孔、中间腔、汇流腔及风扇腔后从所述散热孔排出所述电机壳。优选地,所述汇流腔内具有整流网,所述整流网上具有多个网孔。优选地,所述整流网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转轴,且至少一部分来自所述中间腔的空气流经所述整流网的网孔后进入所述风扇腔。优选地,所述定子通风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电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风扇叶片朝向散热孔的一端的边缘设为弧形边,可有效缩减风扇叶片的叶尖位置搅拌散热气流的有效面积,降低多个风扇叶片间的空气涡流强度,从而削弱空气涡流所产生的气动噪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并且,通过设置弧形边还可以有效增大风扇叶片的叶尖到散热孔的距离,从而增大冷却风扇的出风口与电机壳的散热孔之间的间隙,加大散热气流的流动缓冲空间,进而减弱散热气流对电机壳的散热孔位置的冲击,使散热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避免冲击振动产生噪音,减少噪音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牵引电机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牵引电机剖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牵引电机局部轴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流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牵引电机的结构示意图,该牵引电机可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采用空冷散热方式的牵引电机中。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牵引电机包括电机壳1、定子2、转子3以及安装到转子3的转轴31的冷却风扇4,即冷却风扇4可在转子3旋转时由转轴31带动实现运转散热。另外地,电机壳1的一端具有第一端盖11,第一端盖11的内侧的电机壳1内(即第一端盖11与转子3的转子铁芯之间、第一端盖11与定子2的定子铁芯之间的位置)设有风扇腔,上述冷却风扇4(例如离心风扇)位于该风扇腔内,并通过冷却风扇4促使电机壳1内气流的循环流动,从而实现为电机壳1的内部器件(包括转子3和定子2)进行散热降温。进一步地,电机壳1上对应风扇腔的部分(即电机壳1上与冷却风扇4的出风口相对的位置)具有多个散热孔12,且上述冷却风扇4包括风扇轮毂42以及设置在风扇轮毂42上的多个风扇叶片41。具体地,冷却风扇4可为离心风扇,且冷却风扇4以多个风扇叶片41的进风口朝向转子3的转子铁芯的方向设置。多个散热孔12可分别沿电机壳1的轴向的外周均匀设置,且多个散热孔12的轴向与冷却风扇4的出风口的轴向位于同一平面。从而可通过运转冷却风扇4,将电机壳1内部的散热气流经电机壳1上的散热孔12导出到电机壳1的外部,进而实现电机壳1内部的散热气流与外部空气进行高效的循环交替,保证对电机壳1的内部的散热降温效果。特别地,冷却风扇4的每一风扇叶片41的朝向散热孔12的一端的边缘(即风扇叶片41的出风侧)为弧形边411,且弧形边411的远离第一端盖11的端点至转轴31的距离大于弧形边411的其他位置至转轴31的距离,即每一风扇叶片41的弧形边411都分别朝冷却风扇4的中心轴所在的方向凹嵌。由此,通过将风扇叶片41朝向散热孔12的一端的边缘设为弧形边411,可有效增大风扇叶片41的叶尖到散热孔12的距离,从而增大冷却风扇4的出风口与电机壳1的散热孔12之间的间隙,加大散热气流的流动缓冲空间,进而减弱经冷却风扇4加速导出的散热气流对电机壳1的散热孔12位置的冲击,使风扇腔内的散热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避免散热气流冲击造成振动而产生噪音,从根源处减少噪音污染。上述牵引电机通过将风扇叶片41朝向散热孔12的一端的边缘设为弧形边411,还可有效缩减风扇叶片41的叶尖位置搅拌散热气流的有效面积,从而降低多个风扇叶片41间的空气涡流强度,可使散热气流高效的沿设计的散热通道路线进行循环流动,并削弱空气涡流所产生的气动噪音,进一步减少噪音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电机,包括电机壳、定子、转子以及安装到所述转子的转轴的冷却风扇;所述电机壳的一端具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的电机壳内设有风扇腔,所述冷却风扇位于所述风扇腔内,且所述电机壳上对应所述风扇腔的部分具有多个散热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包括风扇轮毂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扇轮毂上的多个风扇叶片,且每一所述风扇叶片的朝向所述散热孔的一端的边缘为弧形边;所述弧形边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端点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弧形边的其他位置至所述转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电机,包括电机壳、定子、转子以及安装到所述转子的转轴的冷却风扇;所述电机壳的一端具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的电机壳内设有风扇腔,所述冷却风扇位于所述风扇腔内,且所述电机壳上对应所述风扇腔的部分具有多个散热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包括风扇轮毂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扇轮毂上的多个风扇叶片,且每一所述风扇叶片的朝向所述散热孔的一端的边缘为弧形边;所述弧形边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端点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弧形边的其他位置至所述转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边至所述转轴的距离由所述弧形边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至与所述第一端盖相邻的一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风扇叶片的背向所述散热孔的一端的边缘为直线边,且所述直线边至所述转轴的距离由所述直线边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至与所述第一端盖相邻的一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端盖,且所述第二端盖上具有端盖通风孔;所述转子的转子铁芯上具有轴向设置的转子通风孔,所述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红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经纬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