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032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无极性跨接电路,无极性跨接电路包括电流单向导通的第一跨接元件组和第二跨接元件组,第一跨接元件组与第二跨接元件组反向并联;第一跨接元件组的输入端与第二跨接元件组的输出端连接,其连接公共端为第一接线端a;第一跨接元件组的输出端与第二跨接元件组的输入端连接,其连接公共端为第二接线端b;第一跨接元件组上并联有第一均压组,第二跨接元件组上并联有第二均压组;第一接线端a连接有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端b连接有第二接线组件;在应用到故障蓄电池跨接时无需区分正极、负极即可连接使用,避免故障蓄电池短路,避免其余蓄电池开路。

A kind of stepless bridging tool for singl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电力电源系统中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直流供电电源主要为电力系统中二次系统负载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确保继电保护、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变电站运行中的蓄电池组是不允许脱离母线退出运行的。串联运行的蓄电池由于个体差异及健康状态不一致,在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会出现某只电池不合格,或者在运行中发现某只电池故障的情况,此时需要将故障蓄电池跨接或拆除。对于单套配置的蓄电池,不能直接拆除,需要使用专用跨接工具跨接后方能拆除;在核对放电时,发现某只电池提前到达终止电压时,为保证蓄电池放电测试工作的连续性,此时也需要使用跨接工具将不合格电池跨接,保证放电不中断;从而便于将故障蓄电池拆卸、更换。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蓄电池跨接宝,也是跨接在故障蓄电池两端,但是现有的蓄电池跨接宝在使用时需要区分清楚正极、负极,需要将蓄电池跨接宝的正极连接到相邻蓄电池的正极,将蓄电池跨接宝的负极连接到相邻蓄电池的负极上;当极性连接错误时,容易造成蓄电池跨接宝损坏或引发短路的情况;综上,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跨接宝使用时需要分清连接极性才能正常跨接在故障蓄电池两端,否则会造成故障蓄电池短路,其余蓄电池开路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跨接宝使用时需要分清连接极性才能跨接在故障蓄电池两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无极性跨接电路,所述无极性跨接电路包括电流单向导通的第一跨接元件组和第二跨接元件组,第一跨接元件组与第二跨接元件组反向并联;第一跨接元件组的输入端与第二跨接元件组的输出端连接,其连接公共端为第一接线端a;第一跨接元件组的输出端与第二跨接元件组的输入端连接,其连接公共端为第二接线端b;所述第一跨接元件组上并联有用于第一跨接元件组中的跨接元件分压均匀的第一均压组,第二跨接元件组上并联有用于第二跨接元件组中的跨接元件分压均匀第二均压组;所述第一接线端a连接有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端b连接有第二接线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跨接元件组由N个第一功率二极管串联组成,第二跨接元件组由N个第二功率二极管串联组成,第一功率二极管与第二功率二极管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反。优选的,第一均压组包括N个并联在第一功率二极管上的第一均压电阻,第二均压组包括N个并联在第二功率二极管上的第二均压电阻。优选的,第一均压电阻的阻值与第二均压电阻的阻值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接线组件包括与第一接线端a连接的第一接线柱,第一接线柱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的末端设有第一线夹;所述第二接线组件包括与第二接线端b连接的第二接线柱,第二接线柱上连接有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的末端设有第二线夹。优选的,所述第一接线柱与第二接线柱之间连接有接通指示灯。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安装电路板的绝缘壳体。优选的,所述接通指示灯安装于绝缘壳体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跨接元件组和第二跨接元件组反向并联并具有电流单向导通的作用,连接后让被跨接的故障蓄电池不会短路,其余的蓄电池不会发生开路的情况;在进行连接时无需区分连接正极、负极,有效避免反接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让整个工具在处理单体蓄电池更换、故障处理时更加便捷、安全性更可靠;2、通过第一均压组让第一跨接元件组中的跨接元件的电压分压均匀,通过第二均压组让第二跨接元件组中的跨接元件的电压分压均匀,从而有效避免跨接元件非正常导通的情况,保证工具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原理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连接原理示意图;图中,第一跨接元件组1、第一功率二极管101、第二跨接元件组2、第二功率二极管201、第一均压组3、第一均压电阻301、第二均压组4、第二均压电阻401、第一接线柱5、第一连接线6、第一线夹7、第二接线柱8、第二连接线9、第二线夹10、接通指示灯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包括电路板,在电路板上设有无极性跨接电路,所述无极性跨接电路包括电流单向导通的第一跨接元件组1和第二跨接元件组2,第一跨接元件组1与第二跨接元件组2反向并联;第一跨接元件组1的输入端与第二跨接元件组2的输出端连接,其连接公共端为第一接线端a;第一跨接元件组1的输出端与第二跨接元件组2的输入端连接,其连接公共端为第二接线端b;其中,第一跨接元件组1由N个第一功率二极管101串联组成,第二跨接元件组2由N个第二功率二极管201串联组成,第一功率二极管101与第二功率二极管201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选取的第一功率二极管101、第二功率二极管201的数量都为10个,且型号相同,均是利用功率二极管具有的电流单向导通特性。在连接时,将第一接线端a与第二接线端b跨接在故障蓄电池两端,当第一接线端a连接到相邻蓄电池的正极时,第二接线端b连接到相邻蓄电池的负极,此时,由于第一跨接元件组1是由N个第一功率二极管101串联组成,因此,第一跨接元件组1的正向导通电压为N*0.7V,按照本实施例中选取数量为10个的情况下,第一跨接元件组1的正向导通电压为7V,第一跨接元件组1的导通电压高于跨接的故障蓄电池的电压,因此不会与故障蓄电池之间形成回路而发生短路;而此时,第二跨接元件组2为反接,当故障蓄电池拆除或解开蓄电池连接片后,会在开口处形成较高的电压使得第二跨接元件组2导通,从而使得除故障蓄电池以外的其余蓄电池始终挂在直流母线上,能够持续进行供电,避免了其余蓄电池发生开路的可能性;同样的,当第一接线端a连接到相邻蓄电池的负极时,第二接线端b连接到相邻蓄电池的正极,由于第一跨接元件组1与第二跨接元件组2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反,反接后的工作原理一样,只是通过第二跨接元件组2与故障蓄电池之间不会短路,通过第一跨接元件组1来保证其余蓄电池不会开路;因此,第一接线端a、第二接线端b只要跨接在故障蓄电池两端即可,对正极、负极没有要求,实现无极性连接使用,对于检修人员来说,提高了安全性、便捷性。同时,为了避免第一跨接元件组1中的N个第一功率二极管101串联分压不均匀造成雪崩式非正常导通的可能性,在第一跨接元件组1上并联有用于第一跨接元件组1中的跨接元件分压均匀的第一均压组3,第一均压组3包括N个并联在第一功率二极管101上的第一均压电阻301;同样的,在第二跨接元件组2上并联有用于第二跨接元件组2中的跨接元件分压均匀第二均压组4,第二均压组4包括N个并联在第二功率二极管201上的第二均压电阻401,其中,第一均压电阻301与第二均压电阻401的阻值相同,通过并联第一均压电阻301后让第一功率二极管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包括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无极性跨接电路,所述无极性跨接电路包括电流单向导通的第一跨接元件组(1)和第二跨接元件组(2),第一跨接元件组(1)与第二跨接元件组(2)反向并联;第一跨接元件组(1)的输入端与第二跨接元件组(2)的输出端连接,其连接公共端为第一接线端a;第一跨接元件组(1)的输出端与第二跨接元件组(2)的输入端连接,其连接公共端为第二接线端b;/n所述第一跨接元件组(1)上并联有用于第一跨接元件组(1)中的跨接元件分压均匀的第一均压组(3),第二跨接元件组(2)上并联有用于第二跨接元件组(2)中的跨接元件分压均匀第二均压组(4);/n所述第一接线端a连接有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端b连接有第二接线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包括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无极性跨接电路,所述无极性跨接电路包括电流单向导通的第一跨接元件组(1)和第二跨接元件组(2),第一跨接元件组(1)与第二跨接元件组(2)反向并联;第一跨接元件组(1)的输入端与第二跨接元件组(2)的输出端连接,其连接公共端为第一接线端a;第一跨接元件组(1)的输出端与第二跨接元件组(2)的输入端连接,其连接公共端为第二接线端b;
所述第一跨接元件组(1)上并联有用于第一跨接元件组(1)中的跨接元件分压均匀的第一均压组(3),第二跨接元件组(2)上并联有用于第二跨接元件组(2)中的跨接元件分压均匀第二均压组(4);
所述第一接线端a连接有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端b连接有第二接线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接元件组(1)由N个第一功率二极管(101)串联组成,第二跨接元件组(2)由N个第二功率二极管(201)串联组成,第一功率二极管(101)与第二功率二极管(201)的电流导通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体蓄电池无极性跨接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均压组(3)包括N个并联在第一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力申国华丁杰王磊荣新智王涛丁恒洪赵轩邓冠陈刚付同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