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00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包括上侧板以及第一操作轴,所述第一操作轴往复旋转于负荷开关的断电分闸工位和通电合闸工位;所述第一操作轴和上侧板之间设置储能机构;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通电合闸运动时,所述第一操作轴带动储能机构进行储能;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储能机构带动第一操作轴做分闸旋转。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储能机构带动第一操作轴做分闸旋转,从而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断电分闸作业。

Load switch with energy storage and quick op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
技术介绍
负荷开关机构中包括输出轴、第一操作轴以及第二操作轴,负荷开关上设有通电合闸工位、断电分闸工位、接地合闸工位以及接地分闸工位,断电分闸工位以及接地分闸工位位置重合在处,通电合闸工位和接地合闸工位位于两侧;输出轴在这几个工位之间往复转动。第一操作轴有两个工位,分别是通电合闸工位、断电分闸工位;第二操作轴有两个工位,分别是接地合闸工位以及接地分闸工位;第一操作轴和第二操作轴设置弹簧组件连通,输出轴分别与第一操作轴和第二操作轴之间通过连杆组件连接。以往第一操作轴在进入通电合闸工位之后,由于在第一操作轴和第二操作轴之间设置了弹簧组件,因为,需要人力扳动第一操作轴旋转至断电分闸工位,操作起来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解决以往负荷开关中第一操作轴在做分闸运动时需要人力操作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包括上侧板以及第一操作轴,所述第一操作轴往复旋转于负荷开关的断电分闸工位和通电合闸工位;所述第一操作轴和上侧板之间设置储能机构;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通电合闸运动时,所述第一操作轴带动储能机构进行储能;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储能机构带动第一操作轴做分闸旋转。进一步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盘簧、驱动板、驱动杠杆以及锁紧机构;所述盘簧套接在第一操作轴上,所述盘簧一端与第一操作轴连接,所述盘簧另一端与上侧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板与第一操作轴做固定连接,适于与第一操作轴做同步运动,所述驱动板上形成第一接触部;所述驱动杠杆套接在第一操作轴上,适于与第一操作轴做相对运动,所述驱动杠杆上端固定设置有用于与驱动板的第一接触部配合的挡销;所述锁紧机构设置在上侧板上;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通电合闸运动时,所述驱动杠杆经挡销带动所述驱动板的第一接触部做合闸储能旋转,第一操作轴至通电合闸工位后,经所述锁紧机构限制驱动板旋转;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锁紧机构松开驱动板,所述第一操作轴在盘簧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做分闸旋转。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杆和锁轴;所述锁杆在上侧板下方做弹性转动设置,所述锁杆一端形成用于驱动板第一接触部配合的钩持部,所述锁杆另一端形成用于与锁轴配合的挡持部;所述锁轴与上侧板转动连接,所述锁轴下端形成用于控制锁杆挡持部通行的锁止部;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处于合闸工位时,所述锁杆钩持部勾住驱动板的第一接触部,所述锁轴下端的锁止部限制锁杆旋转。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锁杆下端锁止部松开锁杆的挡持部,以使所述驱动板随第一操作轴在盘簧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做分闸旋转。进一步的,所述锁轴上端横向设置压杆,所述压杆上设置滚轮;所述上侧板上设置可做上下运动的按钮,所述按钮上形成用于与滚轮配合的导向斜面;所述按钮下移,经导向斜面与滚轮配合,以使锁轴做解锁运动。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板下方设置可做横向移动的拉杆,所述锁轴上固定设置解锁板,所述拉杆一侧形成用于与该解锁板配合的拉钩。进一步的,所述前侧板下方固定设置安装板,所述锁轴下端的锁止部从安装板伸出,所述安装板与锁杆之间设置第一弹簧。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板下端设置安装筒,所述盘簧设置在该安装筒内;所述驱动板上设置第二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所述安装筒上设置用于与第三接触部配合的限位柱;当所述驱动板随第一操作轴旋转至分闸工位时,所述锁杆的与驱动板的第二接触部配合,同时,所述驱动板的第三接触部与限位柱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可以倚靠增设的储能机构,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通电合闸运动时,所述第一操作轴带动储能机构进行储能;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储能机构带动第一操作轴做分闸旋转,从而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断电分闸作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负荷开关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负荷开关机构(去掉了驱动杠杆)示意图;图3是驱动杠杆示意图;图4是驱动板示意图;图5是锁杆、驱动板以及安装筒之间的结构图;图6是驱动板、锁杆以及锁轴之间的结构图;其中,1、上侧板,2、第一操作轴,3、驱动杠杆,31、挡销,4、驱动板,41、第一接触部,42、第二接触部,43、第三接触部,5、盘簧,51、安装筒,52、限位柱,6、锁杆,61、钩持部,62、挡持部,7、锁轴,71、锁止部,81、拉杆,82、解锁板,83、按钮,84、安装板,85、滚轮。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包括上侧板1、第一操作轴2、第二操作轴、输出轴,所述第一操作轴2往复旋转于负荷开关的断电分闸工位和通电合闸工位,用于控制输出轴进行通电分闸和断电分闸;第二操作轴往复旋转于负荷开关的接地分闸工位和接地合闸工位,用于控制输出轴进行接地合闸和接地分闸。所述第一操作轴2和上侧板1之间设置储能机构;当所述第一操作轴2做通电合闸运动时,所述第一操作轴2带动储能机构进行储能;当所述第一操作轴2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储能机构带动第一操作轴2做分闸旋转。具体的,储能机构包括盘簧5、驱动板4、驱动杠杆3以及锁紧机构;所述盘簧5套接在第一操作轴2上,所述盘簧5一端与第一操作轴2连接,所述盘簧5另一端与上侧板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板4与第一操作轴2做固定连接,适于与第一操作轴2做同步运动,所述驱动板4上形成第一接触部41;所述驱动杠杆3套接在第一操作轴2上,适于与第一操作轴2做相对运动,所述驱动杠杆3上端固定设置有用于与驱动板4的第一接触部41配合的挡销31;所述锁紧机构设置在上侧板1上;当所述第一操作轴2做通电合闸运动时,所述驱动杠杆3经挡销31带动所述驱动板4的第一接触部41做合闸储能旋转,第一操作轴2至通电合闸工位后,经所述锁紧机构限制驱动板4旋转;当所述第一操作轴2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锁紧机构松开驱动板4,所述第一操作轴2在盘簧5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做分闸旋转。具体的,锁紧机构包括锁杆6和锁轴7;所述锁杆6在上侧板1下方做弹性转动设置,所述锁杆6一端形成用于驱动板4第一接触部41配合的钩持部61,所述锁杆6另一端形成用于与锁轴7配合的挡持部62;所述锁轴7与上侧板1转动连接,所述锁轴7下端形成用于控制锁杆6挡持部62通行的锁止部71;锁止部71包括一个平面和弧面,弧面旋转至挡持部62时,可以限制锁杆6转动,平面转至挡持部62时,就不能限制锁杆6挡持部62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其特征是,包括上侧板以及第一操作轴,所述第一操作轴往复旋转于负荷开关的断电分闸工位和通电合闸工位;/n所述第一操作轴和上侧板之间设置储能机构;/n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通电合闸运动时,所述第一操作轴带动储能机构进行储能;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储能机构带动第一操作轴做分闸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其特征是,包括上侧板以及第一操作轴,所述第一操作轴往复旋转于负荷开关的断电分闸工位和通电合闸工位;
所述第一操作轴和上侧板之间设置储能机构;
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通电合闸运动时,所述第一操作轴带动储能机构进行储能;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储能机构带动第一操作轴做分闸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储能机构包括盘簧、驱动板、驱动杠杆以及锁紧机构;
所述盘簧套接在第一操作轴上,所述盘簧一端与第一操作轴连接,所述盘簧另一端与上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板与第一操作轴做固定连接,适于与第一操作轴做同步运动,所述驱动板上形成第一接触部;
所述驱动杠杆套接在第一操作轴上,适于与第一操作轴做相对运动,所述驱动杠杆上端固定设置有用于与驱动板的第一接触部配合的挡销;
所述锁紧机构设置在上侧板上;
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通电合闸运动时,所述驱动杠杆经挡销带动所述驱动板的第一接触部做合闸储能旋转,第一操作轴至通电合闸工位后,经所述锁紧机构限制驱动板旋转;
当所述第一操作轴做断电分闸运动时,所述锁紧机构松开驱动板,所述第一操作轴在盘簧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做分闸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储能快速分闸的负荷开关,其特征是,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杆和锁轴;
所述锁杆在上侧板下方做弹性转动设置,所述锁杆一端形成用于驱动板第一接触部配合的钩持部,所述锁杆另一端形成用于与锁轴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满春陈育鑫闫涛王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洛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