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成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167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包括均压罐,均压罐的一侧通过两个连接管分别连接有两个传输管,另一侧通过两个第一水管与外界相通,两个传输管均由旁通管和支管组成,两个旁通管上有关断阀,两个支管的两端也有关断阀,且两个支管的中部分别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旁通管通过第二水管与外界相通,第一水管上设有关断阀、第二水管上设有调节阀,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均压罐均安装在底座上,采用本装置进行扩展之后原始的管网水力工况变化不大,再调节的工作量很小,原始管网和新管网相互之间的水力干扰很小,且如果需要增加水泵的话,新增水泵所需的扬程不大,水泵选型比较容易。

A connecting devi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apacity increase of heating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热网管
,具体为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供热管网是将热媒从热源输送到千家万户的传输与分配网络,供热管网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供热系统能耗的高低和各个末端热用户的热舒适性,现有的供热网管一般分为单一水泵的支状管网和分布式水泵供热管网,但是上述两种供热管网在进行改造和增容的时候都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单一水泵的支状管网在进行改造和增容之后不仅需要更换新的水泵,而且需要对整个管网重新进行水力平衡的初调节,这就使得工作量变得极大,而分布式水泵供热管网在进行改造和增容之后新增的用户需要添加新的水泵,且新增的用户所使用的水泵所需要的扬程大,但是其流量并不大,常规的水泵很难满足要求,水泵的选型较为困难。并且已经建设的供热管网都是进行过理论计算和技术验证的优化方案,而目前管网一旦扩建就需要全部重新计算,之前的计算和验证的工作量需要全部重新实施,如果能保留原有管网性能不变的基础增加拓展,将会极大的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包括均压罐,所述均压罐的一侧通过两个连接管分别连接有两个传输管,另一侧通过两个第一水管与外界相通,所述两个传输管均由旁通管和支管组成,两个旁通管的中部均设有关断阀,两个支管的两端也均设有关断阀,且两个支管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旁通管远离连接管的一侧通过第二水管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一水管上也设有关断阀、第二水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均压罐均安装在底座上。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两个混凝土基座,且混凝土基座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有槽钢基座,所述槽钢基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钢梁,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下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和槽钢基座的两侧与两个钢梁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均压罐下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角铁,所述角铁通过螺栓与槽钢基座的两侧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压力表,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上均安装有压力表和温度计。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上均安装有止回阀。优选的,所述均压罐的上端面安装有泄压阀和排气阀,均压罐的下端面安装有泄水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两个水泵和与其相互连接的传输管以及均压罐的配合实现了,将两个第二水管分别与现有热网的供水端和现有热网的回水端连接在一起,将两个第一水管分别作为扩展热网供水起始端,和扩展热网的回水起始端,然后根据不同的供热管网来开启不同的关断阀来进行适配,采用本装置进行扩展之后原始的管网水力工况变化不大,再调节的工作量很小,原始管网和新管网相互之间的水力干扰很小,且如果需要增加水泵的话,新增水泵所需的扬程不大,水泵选型比较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均压罐和槽钢基座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均压罐和泄水阀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情况的平面详图;图5为本技术应用于单一水泵枝状管网的工作流程图;图6为本技术应用于热源出口作为分布式水泵供热管网的工作流程图;图7为本技术传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现有的单一水泵枝状管网拓展前后压力对比图;图9为单一水泵枝状管网采用本装置进行拓展前后压力对比图;图10为现有的分布式水泵供热管网拓展之后压力示意图;图11为分布式水泵供热管网采用本装置进行拓展压力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基座,2、槽钢基座,3、钢梁,4、第一水泵,5、传输管,501、旁通管,502、支管,6、关断阀,7、连接管,8、第一水管,9、压力表,10、温度计,11、止回阀,12、泄压阀,13、均压罐,14、第二水管,15、第二水泵,16、排气阀,17、泄水阀,18、螺栓,19、底板,20、角铁,21、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包括均压罐13,均压罐13的设置可以起到平衡流量、稳定压力的作用,可以使经过本装置的水流更加稳定,其内部即为相对于两侧的传输管5和第一水管8大的空间,起到平衡水压的作用,均压罐13为现有技术特征且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也不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所在,故不做赘述,所述均压罐13的一侧通过两个连接管7分别连接有两个传输管5,另一侧通过两个第一水管8与外界相通,两个第一水管8分别与拓展的供热管网相互连接,供热管网又由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两个第一水管8一个与拓展的供水管网(高温水)相互连接,另一个与拓展的回水管(低温水)网相互连接,并且与拓展的供水管网(高温水)相互连接的第一水管8高度要高于另一个与拓展的回水管(低温水)网相互连接的第一水管8(第一水管8、连接管7的高度分布情况与图4一致);所述两个传输管5均由旁通管501和支管502组成,两个旁通管501的中部均设有关断阀6,两个支管502的两端也均设有关断阀6,且两个支管502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15,两个连接管7、两个第一水管8的高度不同,和第一水泵4位于同侧的连接管7以及第一水管8的高度低于和第二水泵15位于同侧的连接管7以及第一水管8的高度,供水管网(高温水)的高度要高于回水管网(低温水)的高度,所以与第一水泵4相互连接的管网为回水管网(低温水),第一水泵4为回水泵;与第二水泵15相互连接的管网为供水管网(高温水),第二水泵15为供水泵,可以通过关闭不同的关断阀6来使本装置适用于单一水泵的支状管网和分布式水泵供热管网,当本装置应用于单一水泵枝状管网时,关闭位于两个支管502两端的关断阀6、开启位于两个旁通管501上的关断阀6(如图5所示)即可,当本装置应用于热源出口作为分布式水泵供热管网时,开启位于两个支管502两端的关断阀6、关闭位于两个旁通管501上的关断阀6(如图6所示)即可,所述旁通管501远离连接管7的一侧通过第二水管14与外界相通,和第一水泵4位于同侧的第二水管14与现有供热管网的回水管(低温水)末端相互连接,和第二水泵15位于同侧的第二水管14与现有供热管网的供水管(高温水)末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水管8上也设有关断阀6、第二水管14上设有调节阀21,第一水管8和第二水管14上的关断阀6可以控制本装置是否与外界相通,当将位于第一水管8和第二水管14上的关断阀6全部关闭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包括均压罐(13),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罐(13)的一侧通过两个连接管(7)分别连接有两个传输管(5),另一侧通过两个第一水管(8)与外界相通,所述两个传输管(5)均由旁通管(501)和支管(502)组成,两个旁通管(501)的中部均设有关断阀(6),两个支管(502)的两端也均设有关断阀(6),且两个支管(502)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15),所述旁通管(501)远离连接管(7)的一侧通过第二水管(14)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一水管(8)上也设有关断阀(6)、第二水管(14)上设有调节阀(21),所述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15)和均压罐(13)均安装在底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包括均压罐(13),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罐(13)的一侧通过两个连接管(7)分别连接有两个传输管(5),另一侧通过两个第一水管(8)与外界相通,所述两个传输管(5)均由旁通管(501)和支管(502)组成,两个旁通管(501)的中部均设有关断阀(6),两个支管(502)的两端也均设有关断阀(6),且两个支管(502)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15),所述旁通管(501)远离连接管(7)的一侧通过第二水管(14)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一水管(8)上也设有关断阀(6)、第二水管(14)上设有调节阀(21),所述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15)和均压罐(13)均安装在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供热管网改造和增容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两个混凝土基座(1),且混凝土基座(1)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有槽钢基座(2),所述槽钢基座(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钢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
申请(专利权)人:刘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