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66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包括锅炉炉体部分,燃烧系统部分。所述锅炉本体内设置支撑结构和双炉膛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前侧支撑、后侧支撑下降管;所述前侧支撑下降管上端与锅筒连接,下端与侧水冷壁下集箱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下降管两端均分别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侧水冷壁上集箱、下集箱,所述锅炉本体一侧上方设置有锅筒,所述锅筒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锅筒底部连接有与所述后侧支撑下降管连通的下降管Ⅰ,及前拱下集箱连接的下降管Ⅱ;双炉膛结构由炉膛Ⅰ和炉膛Ⅱ组成;具有支撑强度高,结构稳定,使生物质燃料能在炉膛内干燥,实现燃料能直接打捆充分燃烧,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节能环保等特点。

A kind of angle tube boiler with double furnace compound combustion settling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
本技术涉及锅炉
,特别是可以满足国家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解决生物质打捆后的水分高,热值低,不能直接燃烧,燃烧不充分,结渣严重,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高,污染环境的一种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作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化石燃料却迅速地减少。因此,寻找一种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成为重中之重。然而目前生物质锅炉在生物质燃料的使用方面及锅炉结构方面普遍存在生物质燃料含水量较高,热值低,而现有锅炉对含水量高的生物质燃料不能直接打捆燃烧,必须将水分干燥后才可以燃烧,增加了使用成本,燃烧不充分,结渣严重;没有沉降室,灰尘不能沉降,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高,锅炉热效率低。为此,提供一种带有沉降室同时能将生物质燃料在炉内进行干燥,使其能直接打捆充分燃烧,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解决结渣问题,提高锅炉热效率的锅炉,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生物质燃料能在炉膛内干燥,进而实现燃料能直接打捆充分燃烧,减少氮氧化物排放,从而提高锅炉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包括锅炉炉体部分,燃烧系统部分。所述锅炉本体内设置支撑结构和双炉膛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前侧支撑下降管、后侧支撑下降管;所述前侧支撑下降管上端与锅筒连接,下端与侧水冷壁下集箱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下降管两端均分别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侧水冷壁上集箱和侧水冷壁下集箱,所述锅炉本体一侧上方设置有锅筒,所述锅筒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锅筒底部连接有与所述后侧支撑下降管连通的下降管Ⅰ,所述下降管Ⅱ底部连接有前拱下集箱,所述锅炉本体内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前拱下集箱连通的前拱上集箱,所述前拱上集箱与所述锅筒通过上回水管连通。可选的,所述双炉膛结构包括炉膛Ⅰ和炉膛Ⅱ,所述炉膛Ⅰ由前拱水冷壁上部、水冷风室膜式壁、密封板、侧水冷壁上部、后拱水冷壁上部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炉膛Ⅱ由整个前拱水冷壁、后拱水冷壁、侧水冷壁围成的空间构;所述前拱水冷壁上端与所述前后拱上集箱连接,所述前拱水冷壁下端与所述前拱下集箱连接,所述侧水冷壁上端与所述侧水冷壁上集箱连接,所述侧水冷壁下端与所述侧水冷壁下集箱连接,所述水冷风室膜式壁上端与所述水冷风室膜式壁上集箱连接,所述水冷风室膜式壁下端与所述水冷风室膜式壁下集箱连接;所述后拱水冷壁上端与所述前后拱上集箱连接,所述后拱水冷壁下端与所述后拱及通道后壁下集箱连接,所述后拱水冷壁外侧设置有通道后壁水冷壁,所述通道后壁水冷壁上端与所述通道后壁上集箱连接,所述通道后壁水冷壁下端与所述后拱及通道后壁下集箱连接,所述通道后壁水冷壁外侧设置有旗式受热面水冷壁,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顶部连接有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上集箱,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下端与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下集箱连接,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底部通过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下集箱连接有出水集箱,所述后拱水冷壁上方开设有烟气流通口,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上方开设有烟气出口。可选的,所述生物质燃烧室设计为U型结构,由下部内凸的前拱水冷壁下部弯折成错列的拉稀管结构、水冷风室膜式壁上部弯折成错列的拉稀管结构及密封板围成的空间构成,其中前拱水冷壁下部的拉稀管可以使炉膛下部的火焰直接加热生物质燃烧室内的生物质燃料使其起到干燥燃烧的作用,进而解决生物质燃料不能直接打捆燃烧及不能充分燃烧的问题。可选的,所述水冷风室膜式壁设计为U型结构,由水冷风室膜式壁下集箱、水冷风室膜式壁上集箱、水冷风室膜式壁和风帽围成的空间构成,其中U型的水冷风室膜式壁上部弯折成错列的拉稀管结构,一部分起支撑作用,一部分水冷风室膜式壁上面布满风帽起到送风的作用。可选的,所述锅筒连通有给水管,所述给水管顶部与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上集箱连通,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上集箱通过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与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下集箱连通,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下集箱与所述出水集箱连通。可选的,所述密封板设计为两排平行布置,其中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起到了严密密封的作用。可选的,所述沉降室包括上部沉降室和下部沉降室,所述上部沉降室由后水冷壁、通道后壁水冷壁和侧水冷壁围成的空间构成;下部沉降室由通道后壁水冷壁、旗式受热面水冷壁和侧水冷壁围成的空间构成。这样的结构不但增加了受热面积且起到了使烟尘沉降的作用。可选的,所述后侧支撑下降管上设置有节流圈。可选的,所述侧壁下集箱底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支座。可选的,所述炉排部分设计采用链条炉排结构,如图1所示。这里需要声明的是图1、2、3给出的是链条炉排结构,图4给出的是往复炉排结构。本技术也适用于其它炉排结构。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双炉膛、水冷风室及沉降室的设计使原本不能直接打捆燃烧的生物质燃料成为可能,而且还能充分燃烧,减少氮氧化物排放,从而提高锅炉热效率,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实施例一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实施例二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实施例三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实施例四结构主视图。图中:1锅炉本体,2进水管,3锅筒,4下降管Ⅰ,5下降管Ⅱ,6前侧支撑下降管,7炉膛Ⅰ,8侧水冷壁,9前拱水冷壁,10密封板,11生物质燃烧室,12水冷风室膜式壁上集箱,13进风口,14水冷风室膜式壁下集箱,15风帽,16水冷风室,17水冷风室膜式壁,18煤斗,19前拱下集箱,20给水管,21上回水管,22前后拱上集箱,23通道后壁上集箱,24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上集箱,25侧水冷壁上集箱,26烟气出口,27后侧支撑下降管,28上部沉降室,29后拱水冷壁,30节流圈,31旗式受热面,32通道后壁水冷壁,33旗式受热面水冷壁,34下部沉降室,35出水集箱,36旗式受热面水冷壁下集箱,37炉膛Ⅱ,38后拱及通道后壁下集箱,39侧水冷壁下集箱,40支座,41链条炉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炉体部分,燃烧系统部分;所述锅炉炉体部分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内设置支撑结构和双炉膛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前侧支撑下降管、后侧支撑下降管;所述前侧支撑下降管上端与锅筒连接,下端与侧水冷壁下集箱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下降管两端均分别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侧水冷壁上集箱和侧水冷壁下集箱,所述锅炉本体一侧上方设置有锅筒,所述锅筒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锅筒底部连接有与所述后侧支撑下降管连通的下降管Ⅰ,下降管Ⅱ底部连接有前拱下集箱,所述锅炉本体内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前拱下集箱连通的前拱上集箱,所述前拱上集箱与所述锅筒通过上回水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炉体部分,燃烧系统部分;所述锅炉炉体部分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内设置支撑结构和双炉膛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前侧支撑下降管、后侧支撑下降管;所述前侧支撑下降管上端与锅筒连接,下端与侧水冷壁下集箱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下降管两端均分别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侧水冷壁上集箱和侧水冷壁下集箱,所述锅炉本体一侧上方设置有锅筒,所述锅筒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锅筒底部连接有与所述后侧支撑下降管连通的下降管Ⅰ,下降管Ⅱ底部连接有前拱下集箱,所述锅炉本体内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前拱下集箱连通的前拱上集箱,所述前拱上集箱与所述锅筒通过上回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炉膛结构包括炉膛Ⅰ和炉膛Ⅱ,所述炉膛Ⅰ由前拱水冷壁上部、水冷风室膜式壁、密封板、侧水冷壁上部、后拱水冷壁上部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炉膛Ⅱ由整个前拱水冷壁、后拱水冷壁、侧水冷壁围成的空间构;所述前拱水冷壁上端与所述前后拱上集箱连接,所述前拱水冷壁下端与所述前拱下集箱连接,所述侧水冷壁上端与所述侧水冷壁上集箱连接,所述侧水冷壁下端与所述侧水冷壁下集箱连接,所述水冷风室膜式壁上端与所述水冷风室膜式壁上集箱连接,所述水冷风室膜式壁下端与所述水冷风室膜式壁下集箱连接;所述前拱水冷壁弯折的下部、所述水冷风室膜式壁弯折的上部、所述密封板和所述侧水冷壁下部围成的空间构成了生物质燃烧室;
所述后拱水冷壁上端与所述前后拱上集箱连接,所述后拱水冷壁下端与所述后拱及通道后壁下集箱连接,所述后拱水冷壁外侧设置有通道后壁水冷壁,所述通道后壁水冷壁上端与所述通道后壁上集箱连接,所述通道后壁水冷壁下端与所述后拱及通道后壁下集箱连接,所述通道后壁水冷壁外侧设置有旗式受热面水冷壁,所述旗式受热面水冷壁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琳孙宇健孙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四方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