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42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包括梁框架、边柱、横梁、十字杆、减震板、中心挤压杆、边缘挤压杆、缓冲弹簧、液压缸、活塞圆板以及固定夹,边柱固定在原始地面上端面,边柱上端面安装有横梁,横梁上侧装配有梁框架,十字杆固定在边柱内侧,固定夹固定在横梁上侧,固定夹上端面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内部设置有活塞圆板,活塞圆板上端面连接有边缘挤压杆,边缘挤压杆左侧设置有中心挤压杆,中心挤压杆上端面安装有减震板,边缘挤压杆环形侧面套设有缓冲弹簧,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的钢结构抗震性能不够全面,顶部抗震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安装拆卸,抗震效果好。

A seismic frame structure of stee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属于建筑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钢结构抗震性能不够全面,顶部抗震效果不够好,容易塌落对人员造成伤害,不方便钢结构进行安全的全面使用,现在急需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安装拆卸,抗震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包括梁框架、边柱、横梁、连接架、抗震机构、抗风柱、原始地面以及十字杆,所述原始地面上端面前侧固定有抗风柱,所述边柱固定在原始地面上端面,所述边柱上端面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侧装配有梁框架,所述梁框架上侧安装有连接架,所述十字杆固定在边柱内侧,所述抗震机构设置在横梁上侧,所述抗震机构包括减震板、中心挤压杆、边缘挤压杆、缓冲弹簧、液压缸、活塞圆板以及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固定在横梁上侧,所述固定夹上端面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内部设置有活塞圆板,所述活塞圆板上端面连接有边缘挤压杆,所述边缘挤压杆左侧设置有中心挤压杆,所述中心挤压杆上端面安装有减震板,所述边缘挤压杆环形侧面套设有缓冲弹簧。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内部填充有液压油。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上端面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分别与中心挤压杆和边缘挤压杆相匹配,所述中心挤压杆和边缘挤压杆通过活动槽与液压缸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弹簧与活塞圆板直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下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夹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夹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抗震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抗震机构规格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因本技术添加了减震板、中心挤压杆、边缘挤压杆、缓冲弹簧、液压缸、活塞圆板以及固定夹,该设计方便钢结构进行安全的全面使用,解决了原有的钢结构抗震性能不够全面,顶部抗震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抗震效果。因缓冲弹簧与活塞圆板直径相同,该设计方便活塞圆板对缓冲弹簧进行挤压,因固定夹下侧开设有螺纹孔,固定夹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夹规格相同,螺纹孔方便使用螺栓将固定夹固定,方便液压缸的安装拆卸,因抗震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抗震机构规格相同,两组抗震机构提高了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安装拆卸,抗震效果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中抗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梁框架、2-边柱、3-横梁、4-连接架、5-抗震机构、6-抗风柱、7-原始地面、8-十字杆、51-减震板、52-中心挤压杆、53-边缘挤压杆、54-缓冲弹簧、55-液压缸、56-活塞圆板、57-固定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包括梁框架1、边柱2、横梁3、连接架4、抗震机构5、抗风柱6、原始地面7以及十字杆8,原始地面7上端面前侧固定有抗风柱6,边柱2固定在原始地面7上端面,边柱2上端面安装有横梁3,横梁3上侧装配有梁框架1,梁框架1上侧安装有连接架4,十字杆8固定在边柱2内侧,抗震机构5设置在横梁3上侧。抗震机构5包括减震板51、中心挤压杆52、边缘挤压杆53、缓冲弹簧54、液压缸55、活塞圆板56以及固定夹57,固定夹57固定在横梁3上侧,固定夹57上端面安装有液压缸55,液压缸55内部设置有活塞圆板56,活塞圆板56上端面连接有边缘挤压杆53,边缘挤压杆53左侧设置有中心挤压杆52,中心挤压杆52上端面安装有减震板51,边缘挤压杆53环形侧面套设有缓冲弹簧54,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的钢结构抗震性能不够全面,顶部抗震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液压缸55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液压缸55内充满液压油方便中心挤压杆52和边缘挤压杆53进行活动,液压缸55上端面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分别与中心挤压杆52和边缘挤压杆53相匹配,中心挤压杆52和边缘挤压杆53通过活动槽与液压缸55相连接,活动槽方便中心挤压杆52和边缘挤压杆53的安装,缓冲弹簧54与活塞圆板56直径相同,该设计方便活塞圆板56对缓冲弹簧54进行挤压,固定夹57下侧开设有螺纹孔,固定夹57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夹57规格相同,螺纹孔方便使用螺栓将固定夹57固定,方便液压缸55的安装拆卸,抗震机构5设置有两组,两组抗震机构5规格相同,两组抗震机构5提高了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使用人员首先把固定夹57通过螺栓安装在横梁3上,在梁框架1受到压力时,梁框架1左右两侧受压向下运动,梁框架1向下运动带动减震板51和边缘挤压杆53向下运动,边缘挤压杆53向下运动带动活塞圆板56向下运动,活塞圆板56向下运动对液压缸55内部液压油进行挤压,使液压油向中间的活动槽上升,液压油上升通过中间的活塞圆板56带动中心挤压杆52向上运动,中心挤压杆52向上运动带动减震板51向上,中间的活塞圆板56向上对中间的缓冲弹簧54进行挤压,缓冲弹簧54受到挤压产生弹力,缓冲弹簧54产生的弹力反作用到中间的活塞圆板56上,使中间的活塞圆板56向下运动,中间的活塞圆板56向下运动对液压缸55内部液压油进行挤压,使液压油向左右两侧的活动槽上升带动两侧的活塞圆板56向上运动,两侧的活塞圆板56向上运动带动边缘挤压杆53和减震板51向上,化解梁框架1受到的压力,同理中心挤压杆52受到压力时同样运动,提高了抗震性能,提高了本技术的抗震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包括梁框架、边柱、横梁、连接架、抗震机构、抗风柱、原始地面以及十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地面上端面前侧固定有抗风柱,所述边柱固定在原始地面上端面,所述边柱上端面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侧装配有梁框架,所述梁框架上侧安装有连接架,所述十字杆固定在边柱内侧,所述抗震机构设置在横梁上侧;/n所述抗震机构包括减震板、中心挤压杆、边缘挤压杆、缓冲弹簧、液压缸、活塞圆板以及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固定在横梁上侧,所述固定夹上端面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内部设置有活塞圆板,所述活塞圆板上端面连接有边缘挤压杆,所述边缘挤压杆左侧设置有中心挤压杆,所述中心挤压杆上端面安装有减震板,所述边缘挤压杆环形侧面套设有缓冲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包括梁框架、边柱、横梁、连接架、抗震机构、抗风柱、原始地面以及十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地面上端面前侧固定有抗风柱,所述边柱固定在原始地面上端面,所述边柱上端面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侧装配有梁框架,所述梁框架上侧安装有连接架,所述十字杆固定在边柱内侧,所述抗震机构设置在横梁上侧;
所述抗震机构包括减震板、中心挤压杆、边缘挤压杆、缓冲弹簧、液压缸、活塞圆板以及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固定在横梁上侧,所述固定夹上端面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内部设置有活塞圆板,所述活塞圆板上端面连接有边缘挤压杆,所述边缘挤压杆左侧设置有中心挤压杆,所述中心挤压杆上端面安装有减震板,所述边缘挤压杆环形侧面套设有缓冲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爱君徐刚杜文斌郭涛白桂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