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137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包括:电磁模块;所述电磁模块,位于真空管道中道岔区间的预设范围内,且布置于所述真空管道的内部侧壁,用于在所述真空管道中的列车需要转向的情况下,通电后在电流增加至设定范围时对所述列车上设置的车载感应板(2)产生电磁吸力,以驱动所述列车产生转向动作,而将所述列车切换到所述道岔区间中的目标支线上;其中,所述道岔区间,位于所述真空管道中干线和支线的连接处;所述车载感应板(2),安装于所述列车的走行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解决机械道岔的结构复杂的问题,达到简化道岔结构的效果。

A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道岔装置
本技术属于真空管道运输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系统的电磁道岔。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道岔,大体可以包括:用于普通轮轨轨道的道岔,如应用于铁路、地铁等;用于单轨线路的道岔,如单轨道岔;用于常导磁悬浮线路的道岔,如常导磁悬浮道岔。这几种机械道岔,均采用机械装置来驱动道岔主体,完成轨道的机械摆动,从而实现不同线路的切换,使得列车得以通过道岔切换到其他的线路上。但是,这几种机械道岔,所存在的缺陷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无论是普通的轮轨道岔、单轨道岔还是磁悬浮道岔,都存在机械结构复杂、不易于维护的缺点。(2)由于道岔的频繁变动,以及要承受列车通过道岔时的冲击力,因而道岔比普通轨道的使用寿命明显缩短。(3)列车通过道岔时,如果想要高速通过,势必存在道岔长度过长,占地空间过大,从而导致建设成本增大、且长道岔存在运输困难、施工困难等问题。倘若采用短道岔,则势必导致列车通过速度降低、且有害空间过大等问题。(4)上述机械道岔,在运行中,都是先通过信号系统将指令传输到转辙机构,再由转辙机构移动股道来实现线路的切换,因此在控制与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延时情况。从而对列车的运营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的事故表明,道岔故障往往是影响列车运营安全的主要元凶。(5)上述机械道岔由于自身结构原因,导致必须对其进行专门的维护,从而存在养护维修大的缺陷。可见,机械道岔具有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运行速度、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与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磁道岔装置,以解决机械道岔的结构复杂的问题,达到简化道岔结构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包括:电磁模块;所述电磁模块,位于真空管道中道岔区间的预设范围内,且布置于所述真空管道的内部侧壁,用于在所述真空管道中的列车需要转向的情况下,通电后在电流增加至设定范围时对所述列车上设置的车载感应板产生电磁吸力,以驱动所述列车产生转向动作,而将所述列车切换到所述道岔区间中的目标支线上;其中,所述道岔区间,位于所述真空管道中干线和支线的连接处;所述车载感应板,安装于所述列车的走行机构上。可选地,还包括:管壁安装支架;所述电磁模块,通过所述管壁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真空管道的内部侧壁。可选地,所述电磁模块的数量为一组以上;当所述电磁模块的数量为两组以上;两组以上所述电磁模块沿所述真空管道的内部侧壁间隔布置。可选地,所述电磁模块,包括:电磁线圈和线圈骨架;其中,所述电磁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用于在通电后对所述车载感应板产生电磁吸力;所述线圈骨架,安装于所述真空管道的内部侧壁。可选地,所述线圈骨架,包括:第一导磁材料块;所述第一导磁材料块,包括:硅钢片或铁芯柱。可选地,还包括:车载感应板安装架;所述车载感应板,通过所述车载感应板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列车的走行机构的侧面上。可选地,所述车载感应板的数量为一组以上;当所述车载感应板的数量为两组以上时,两组以上所述车载感应板间隔安装在所述列车的走行机构的侧面上。可选地,所述车载感应板,包括:第二导磁材料;所述第二导磁材料,包括:铁板。可选地,所述车载感应板,安装在所述列车的走行机构的左侧、右侧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由此,本技术的方案,通过在道岔区间的管道侧壁上安装电磁线圈,同时在真空飞行巴士的走行机构上安装感应板,形成电磁道岔,解决机械道岔的结构复杂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和适用范围小的缺陷,实现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和适用范围大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磁道岔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为电磁道岔在真空管道运输系统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为本技术的电磁道岔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转弯原理示意图。结合附图,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车载感应板安装架;2-车载感应板;3-管壁安装支架;4-电磁线圈;5-线圈骨架(如电磁线圈缠绕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目前,真空管道运输系统的概念正方兴未艾、逐步深入人心。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运行线路势必像高铁一样组成复杂的运输网络。运行在真空管道内的车辆,我们称其为真空飞行巴士。该车通过车载悬浮模块与悬浮轨道产生的涡流感应来实现悬浮,并通过直线电机来进行驱动。因此,该车与常规的轮轨车辆、单轨车辆、常导磁悬浮列车有显著的不同,即在列车高速运行的时候,不存在车辆与轨道的机械接触,且列车整体悬浮在轨道之上,不像常导磁悬浮列车那样需要包络在轨道上。列车在运行时,势必需要一种道岔来实现不同股道的切换。考虑到真空管道运输系统的特殊性,其在密闭管道内高速运行的时候,列车处于悬浮状态,且与常规磁悬浮列车不同,车辆始终保持在悬浮轨道上方。在切换股道的时候,要求保证车辆的高速运行,同时股道的切换响应能够迅速。而真空环境下的运营又需要道岔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其中,股道,可以是指带编号的轨道,可以用于确定列车的具体位置。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方案,提出一种应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系统的电磁道岔,该道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不限制列车运行速度、行车安全性高、养护维修投入少等特点,从而适应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系统的高速运行。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方案,可以解决机械道岔结构复杂而不适用于真空环境的问题,达到简化道岔结构而适用于真空环境的效果。例如:可以解决机械道岔所存在的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运行速度、存在延时现象、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问题;从而,达到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不限制列车运行速度、实时切换而不存在延时现象、行车安全性高、养护维修投入小等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磁道岔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磁道岔装置,可以应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系统。该电磁道岔装置,可以包括:电磁模块。其中,所述电磁模块,位于真空管道中道岔区间的预设范围内,且布置于所述真空管道的内部侧壁,可以用于在所述真空管道中的列车需要转向的情况下,通电后在电流增加至设定范围时对所述列车上设置的车载感应板2产生电磁吸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模块;/n所述电磁模块,位于真空管道中道岔区间的预设范围内,且布置于所述真空管道的内部侧壁,用于在所述真空管道中的列车需要转向的情况下,通电后在电流增加至设定范围时对所述列车上设置的车载感应板(2)产生电磁吸力,以驱动所述列车产生转向动作,而将所述列车切换到所述道岔区间中的目标支线上;/n其中,/n所述道岔区间,位于所述真空管道中干线和支线的连接处;/n所述车载感应板(2),安装于所述列车的走行机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模块;
所述电磁模块,位于真空管道中道岔区间的预设范围内,且布置于所述真空管道的内部侧壁,用于在所述真空管道中的列车需要转向的情况下,通电后在电流增加至设定范围时对所述列车上设置的车载感应板(2)产生电磁吸力,以驱动所述列车产生转向动作,而将所述列车切换到所述道岔区间中的目标支线上;
其中,
所述道岔区间,位于所述真空管道中干线和支线的连接处;
所述车载感应板(2),安装于所述列车的走行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壁安装支架(3);所述电磁模块,通过所述管壁安装支架(3),安装于所述真空管道的内部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模块的数量为一组以上;
当所述电磁模块的数量为两组以上;两组以上所述电磁模块沿所述真空管道的内部侧壁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模块,包括:电磁线圈(4)和线圈骨架(5);其中,
所述电磁线圈(4),缠绕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宇刘子忠刘甲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