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11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解决了现有电动车运输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通过把电动车人为的分成前龙头装置、后平叉装置和车架,其中,前龙头装置被制备成一整体单元,与车架的前端相联接,车架的前端与龙头管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第一联接结构相联接;后平叉装置被制备成一整体单元,与车架的后端侧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二联接结构。这样,在进行整车运输时,可以把相同的功能单元紧挨在一起装载在载具内,所点空间相对较小,能够方便对电动车进行运输,同时也便于电动车进行模块化生产,能有效保证电动车的生产质量。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驾乘骑行的电动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作为一种简易的代步工具,已深入到社会普通大众的生活中。电动车的前行动力绝大多数是由电瓶、电机提供的,而有些电动车上往往设置有人力驱动机构,以便在电动车缺电的情况下辅以人力来驱动电动车前行。电动车的主体结构包括车架、后平叉、前叉,后平叉上联接有后轮,前叉上联接有前轮。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8100107A)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沿所述电动车的长度方向,所述电动车包括相对应的车头和车尾;沿所述电动车的宽度方向,所述电动车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电动车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电动车的宽度方向相垂直;所述车头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向灯;所述车头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向灯;车头处设置有第一双闪灯;第一双闪灯和第一转向灯、第一双闪灯和第二转向灯均相互独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以减少电动车行驶的交通事故。这种电动车整车出厂时,车上的配件基本上组装完成,需要实现远距离整车运输。基于几何角度,电动车整车外形极不规范,要进行电动车运输前,需要对电动车进行整体打包,电动车整车打包后所占的空间大,使得对电动车的运输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动车,该电动车便于运输,能够有效提高对电动车的运输效率。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包括:前龙头装置,具有龙头轴,龙头轴转动地插接在龙头管内,龙头轴的下端转动地联接有前轮;后平叉装置,具有后平叉,后轮转动地联接在后平叉上;车架,具有曲状走向;其特征在于,前龙头装置被制备成一整体单元,与车架的前端相联接,车架的前端与龙头管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第一联接结构相联接;后平叉装置被制备成一整体单元,与车架的后端侧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二联接结构。本电动车被人为的分割成三部分,即前龙头装置、后平叉装置和车架,这三个部分被制备成一个整体的功能单元产。要形成整车时,通常是在电动车经销商处将车架与前龙头装置和后平叉装置相联接固定而成,且它们的联接结构为可拆卸式联接。在运输时,可以把它们分别打包运输,使得各部分之间能够彼此紧挨在一起,而能够有效提高对电动车的运输效率。在制备时,这三个部分是分别制造安装完成,然后被运到整车厂来进行分配组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联接结构包括卡座和卡头,卡头用于卡接在卡座上的卡口内。通过卡座和卡头来实现前龙头装置与车架之间的联接固定,结构简单,可快速实现两者之间的联接固定,而且,也能够很好地适应龙头管与车架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龙头管与车架之间的联接牢固性能够得到保证。进一步地,卡座固定在龙头管上,卡头形成在卡板上,卡板固定在车架的前端部。通过设置卡座和卡板来形成第一联接结构,在联接时,通过卡座和卡板之间的相抵靠在一起,能够有效保证第一联接结构联接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卡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对向着龙头管伸出的弯折部,弯折部抵靠在龙头管的外周面上,弯折部使得卡座与龙头管之间形成间隔,卡口形成在弯折部与卡座相交的位置处,这方便了卡头与卡口之间的联接和拆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联接结构包括固定在龙头管上的支撑板,车架的前端设有夹板,夹板通过螺栓与支撑板贴合固定。支撑板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而固定在龙头管上,夹板通常为两块,两块夹板自支撑板的相对两侧夹持贴合固定支撑板。进一步地,后平叉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后轮的轮轴联接在两根纵杆的后端部,两根纵杆的前端相联接在一起;两根纵杆上均设置有所述的第二联接结构,第二联接结构位于纵杆的两端之间。这可以把电动车上的人力驱动机构设置在后平叉装置上,在行车过程中,后平叉装置中的各相应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保持,从而为人力驱动机构的传动稳定性带来了保证。进一步地,两根纵杆的前端通过转动轴相联接在一起,转动轴上设有牙盘,所述轮轴上设有飞轮,牙盘通过链条与飞轮传动联接。通过转动轴而实现两根纵杆前端的联接,结构简单,便于对人力驱动机构进行设置。进一步地,牙盘和飞轮位于两根纵杆之间,牙盘和飞轮偏向于第一纵杆,第一纵杆的前端设有套筒,第二纵杆的前端设有向着牙盘伸出的套管,传动轴转动地插接在套管和套筒内。这使得转动轴在后平叉上的转动顺畅性好,通过套管和套筒的轴向限位,而使得牙盘在转动轴上的轴向位置稳定性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接结构包括圆筒形的联接座,联接座焊接在纵杆的下侧面上,车架上设有联接板,联接板通过销轴与联接座相联接固定。通过设置所述的联接座和联接板而形成第二联接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快速地实现车架与后平叉之间的联接。进一步地,车架的中部位置处形成有电瓶搁置部,电瓶搁置部的底部向着后轮方向延伸而在电瓶搁置部的后侧形成一个容腔,后平叉的前端伸入到该容腔内。这方便了在后平叉装置上设置人力驱动机构,使得人力驱动机构的结构紧凑性好,便于人力驱动机构对后轮的传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把电动车人为分割成三个部分,并把它们分别作为一个整体式的功能单元进行模块化制备和流通,一方面可以对电动车的制备能够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便于培养出高精尖的分项生产团队,从而为电动车的生产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另一方面,在进行运输过程中,可以把同一种类功能单元装载在一起,装载一起的功能单元相对于整车运输,彼此之间能够紧挨在一起,从而能够有效节省载具内的空间,提高了对电动车的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成本,同时也可减小电动车的仓储压力。在电动车的售后维修方面,可以把出现问题的功能单元拆卸下来运到维修地点,或运到原厂维修,不需要整车载运,方便了用户对电动车问题的处理,维修问题解决后,这些功能单元的新换配件能够得到充分的调试,而使得功能单元的工作稳定性好。把后平叉装置联接成一个整体,可以把人力驱动装置设置在该整体式的后平叉装置上,人力驱动装置的传动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小,使得人力驱动装置对电动车后轮的传动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电动车中后平叉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电动车中后平叉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电动车中后平叉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电动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5是本电动车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主视图。图6是本电动车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立体图。图7是本电动车中第一联接结构的一个方向上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本电动车中第一联接结构的另一个方向上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后轮;2、轮轴;3、后板;4、第一纵杆;5、联接座;6、脚蹬;7、牙盘;8、链条;9、第二纵杆;10、套管;11、套筒;12、车架;13、减振器;14、夹板;15、龙头轴;16、龙头管;17、前轮;18、卡板;19、卡头;20、卡座;21、搁置部;22、容腔;23、联接管;24、弯折部;25、卡口;26、压件;27、螺钉。具体实施方式结合说明书附图,本电动车在制备过程中分几个部分进行制备,所分的几个部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包括:/n前龙头装置,具有龙头轴,龙头轴转动地插接在龙头管内,龙头轴的下端转动地联接有前轮;/n后平叉装置,具有后平叉,后轮转动地联接在后平叉上;/n车架,具有曲状走向;/n其特征在于,前龙头装置被制备成一整体单元,与车架的前端相联接,车架的前端与龙头管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第一联接结构相联接;后平叉装置被制备成一整体单元,与车架的后端侧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二联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包括:
前龙头装置,具有龙头轴,龙头轴转动地插接在龙头管内,龙头轴的下端转动地联接有前轮;
后平叉装置,具有后平叉,后轮转动地联接在后平叉上;
车架,具有曲状走向;
其特征在于,前龙头装置被制备成一整体单元,与车架的前端相联接,车架的前端与龙头管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第一联接结构相联接;后平叉装置被制备成一整体单元,与车架的后端侧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第二联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结构包括卡座和卡头,卡头用于卡接在卡座上的卡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卡座固定在龙头管上,卡头形成在卡板上,卡板固定在车架的前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卡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对向着龙头管伸出的弯折部,弯折部抵靠在龙头管的外周面上,弯折部使得卡座与龙头管之间形成间隔,卡口形成在弯折部与卡座相交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结构包括固定在龙头管上的支撑板,车架的前端设有夹板,夹板通过螺栓与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民吕柯梁振营朱勇俊邱伟斌
申请(专利权)人:立马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