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87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硬盘组装装置,用于将硬盘组装于机箱,硬盘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硬盘组装装置包括软性固定框以及固定托架。软性固定框的其中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软性固定框的另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拉带及两个卡固部。两卡固部分别对应地连接拉带的两端。当硬盘组装于软性固定框时,第三定位部卡合于第一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卡合于第二定位部,以使硬盘固定于软性固定框。固定托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及两个限位部。当软性固定框组装于固定托架时,第一导向部卡合于第二导向部,且两卡固部分别对应地卡合于两限位部,以使软性固定框固定于固定托架。

Hard disk assemb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硬盘组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盘组装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硬盘组装于机箱的硬盘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台式电脑,因其具有较大的内部散热空间,进而可使用会发出高热却效能较高的电子器件,相对于便携式电子装置而言,拥有高运作效能、大容量储存空间及大容量内存等的优势,因此不论是在休闲用途或工商业用途上都深受喜爱。传统的台式电脑,其将硬盘组装于机箱的设计方式,主要是利用螺丝将硬盘固定于机箱。然而,利用螺丝将硬盘锁附于机箱的固定方式,不仅产线组装的过程繁琐造成组装工时较长的问题,且后期对于硬盘的维修或更换,还需要另行使用螺丝起子作为拆除工具,维修或更换的操作步骤繁琐,不仅不便利且需耗费较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提升硬盘组装、维修及更换便利性的硬盘组装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硬盘组装装置用于将硬盘组装于机箱内,硬盘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硬盘组装装置包括软性固定框以及固定托架。软性固定框的其中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软性固定框的另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拉带及两个卡固部。两个卡固部分别对应地连接拉带的两端。其中当硬盘组装于软性固定框时,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卡合于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卡合于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以使硬盘固定于软性固定框内。固定托架能够固定于机箱内,固定托架的底侧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且固定托架的两侧分别具有限位部。其中当软性固定框组装于固定托架时,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卡合于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且两个卡固部分别对应地卡合于两个限位部,以使软性固定框固定于固定托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软性固定框为塑料材料,且软性固定框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固定托架为金属材料。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为孔状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为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的柱状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内以限制所述硬盘及所述软性固定框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为柱状结构,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的孔状结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卡合于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内以限制软性固定框及固定托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两个卡固部为卡勾状结构,两个限位部为对应两个卡固部的孔状结构,两个卡固部卡合于两个限位部内以限制软性固定框及固定托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软性固定框包括框体,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耦接框体,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及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分别连接框体,拉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框体,且框体用于容置硬盘,其中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位于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及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之间,且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位于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拉带之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框体、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拉带及两个卡固部为一体成形的方式一次成形而成。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框体包括底框、第一侧墙以及第二侧墙。第一侧墙连接底框的其中一侧,其中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耦接第一侧墙,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连接第一侧墙。第二侧墙连接底框的另一侧,其中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拉带及两个卡固部连接第二侧墙。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软性固定框还包括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位于第一侧墙及第二侧墙之间,且位于底框的其中一侧,第二间隙位于第一侧墙及第二侧墙之间,且位于底框的另一侧,其中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用于使第二侧墙易于朝远离第一侧墙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底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且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之间,其中第一侧墙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的其中一端,第二侧墙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底框还包括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第六连接部以及第七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的两端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其中一端及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一端。第五连接部的两端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第六连接部的两端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一端及第三连接部的其中一端,其中第二连接部位于第四连接部及第六连接部之间。第七连接部的两端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及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其中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五连接部及第七连接部之间,其中第一侧墙连接第四连接部及第六连接部,第二侧墙连接第五连接部及第七连接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及第三连接部的宽度,以加强软性固定框的整体强度。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第一连接部具有凹陷,凹陷用于使第二侧墙易于朝远离第一侧墙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底框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一开口,底框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用于使第二侧墙易于朝远离第一侧墙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软性固定框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框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固孔及连通至少一个第一卡固孔的至少一个第二卡固孔,至少一个定位件包括本体、穿入部以及缓冲部。本体用于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卡固孔。穿入部连接本体,且用于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卡固孔及至少一个第二卡固孔的其中之一,其中当穿入部移入第二卡固孔,定位件固定于框体。缓冲部连接穿入部,且穿入部位于本体及缓冲部之间,其中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连接缓冲部,且缓冲部位于穿入部及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之间,其中缓冲部用于抵接硬盘,以降低由机箱传导入硬盘的震动量。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至少一个第一卡固孔的孔径大于至少一个第二卡固孔的孔径,本体的外径等于至少一个第一卡固孔的孔径,穿入部的外径等于至少一个第二卡固孔的孔径,缓冲部的外径大于至少一个第一卡固孔的孔径及至少一个第二卡固孔的孔径。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拉带包括带体、提拉部以及两按压部。带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框体。提拉部连接带体,且用于使带体朝远离框体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两按压部连接带体,且提拉部位于两按压部之间,其中两按压部用于使两卡固部移入两限位部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拉带还包括两强化部,连接带体的两端,以增加拉带与框体之间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硬盘组装装置中,软性固定框具有第三间隙,位于拉带及框体之间,第三间隙用于使拉带易于朝远离两限位部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以进一步使两卡固部移出两限位部。综上所述,当使用者需要更换或维修硬盘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盘组装装置,用于将硬盘组装于机箱内,所述硬盘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组装装置包括:/n软性固定框,所述软性固定框的其中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所述软性固定框的另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拉带及两个卡固部,所述两个卡固部分别对应地连接所述拉带的两端,其中当所述硬盘组装于所述软性固定框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卡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卡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以使所述硬盘固定于所述软性固定框内;以及/n固定托架,能够固定于所述机箱内,所述固定托架的底侧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且所述固定托架的两侧分别具有限位部,其中当所述软性固定框组装于所述固定托架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卡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且所述两个卡固部分别对应地卡合于所述两个限位部,以使所述软性固定框固定于所述固定托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盘组装装置,用于将硬盘组装于机箱内,所述硬盘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组装装置包括:
软性固定框,所述软性固定框的其中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所述软性固定框的另一侧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拉带及两个卡固部,所述两个卡固部分别对应地连接所述拉带的两端,其中当所述硬盘组装于所述软性固定框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卡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卡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以使所述硬盘固定于所述软性固定框内;以及
固定托架,能够固定于所述机箱内,所述固定托架的底侧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且所述固定托架的两侧分别具有限位部,其中当所述软性固定框组装于所述固定托架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卡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且所述两个卡固部分别对应地卡合于所述两个限位部,以使所述软性固定框固定于所述固定托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固定框为塑料材料,且所述软性固定框能够产生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托架为金属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为孔状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为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的柱状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内以限制所述硬盘及所述软性固定框之间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为柱状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为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的孔状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卡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内以限制所述软性固定框及所述固定托架之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卡固部为卡勾状结构,所述两个限位部为对应所述两个卡固部的孔状结构,所述两个卡固部卡合于所述两个限位部内以限制所述软性固定框及所述固定托架之间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固定框包括:
框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耦接所述框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分别连接所述框体,所述拉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框体,且所述框体用于容置所述硬盘,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之间,且所述至少一第四定位部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及所述拉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所述拉带及所述两个卡固部为一体成形的方式一次成形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
底框;
第一侧墙,连接所述底框的其中一侧,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定位部耦接所述第一侧墙,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连接所述第一侧墙;以及
第二侧墙,连接所述底框的另一侧,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定位部、所述拉带及所述两个卡固部连接所述第二侧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固定框还包括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位于所述第一侧墙及所述第二侧墙之间,且位于所述底框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间隙位于所述第一侧墙及所述第二侧墙之间,且位于所述底框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及所述第二间隙用于使所述第二侧墙易于朝远离所述第一侧墙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包括:
第一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辉安艳波王景波唐嘉政程学兵
申请(专利权)人: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