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980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目的在于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测试方法,所述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Test method for phytotoxic activity of Neo croctane diterpenoids to ryegr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应用领域,具体为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农田杂草是危害农田的重要生物因素之一,不仅与农作物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和空间,妨碍田间通风透光,增加局部气候温度,有些还是病虫中间寄主,促使病虫害发生,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此外,有的杂草的种子或花粉含有毒素,能使人畜中毒。杂草的防除方法主要有植物检疫、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物理除草、生态除草、化学除草等。而化学除草具有高效、及时、省工、经济等特点,适应现代农业生产作业,还有利于促进免耕法和少耕法的应用、水稻直播栽培的实现以及密植程度与复种指数的合理的提高等。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可导致不利影响。这就要求除草剂的品种和剂型向低剂量、低残留的方向发展,同时力求与其他措施有机地配合,进行综合防除,以减少施药次数与用药量。近年来,世界除草剂发展渐趋平稳,主要发展高效、低毒、广谱、低用量的品种,对环境污染小的一次性处理剂逐渐成为主流。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的低毒、低污染、低用量、低残留的植物源除草剂已成为现代农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测试方法,所述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其特征在于:利用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式(Ⅰ)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供试植物的培养:利用平板培养法,对黑麦草种子进行浸泡,清洗、萌发培养;S2、测定化合物式(Ⅰ)对四种植物的毒活性:选取大小相仿,萌发状态一致的黑麦草幼苗放入测试孔板中,后放入到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取出幼苗测量根长和叶鞘的长度,并计算抑制率;S3、选取阳性对照药物:选取草甘膦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将草甘膦和化合物式(Ⅰ)用DMSO溶解,配置成特定浓度溶液,并以相同浓度的DMSO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S4、对比确定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式(Ⅰ)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的抑制率。所述步骤S1中,黑麦草种子浸泡方式为:首先将种子在冷水中浸泡8小时,后用3%的次氯酸浸泡5分钟。所述步骤S1中黑麦草种子清洗方式为:将黑麦草种子用无菌水清洗至无次氯酸味。所述步骤S1中黑麦草种子培养方式为:放置在用无菌水湿润的含两层无菌滤纸的大培养皿中,在恒定温度为23℃的培养箱中进行萌发,培养时间为3天。所述步骤S3中,黑麦草幼苗抑制率的计算公式:抑制率=(对照组数据-处理组数据)/对照组数据*100%。所述步骤S3中,DMSO的浓度不超过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这种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式(Ⅰ)化合物是从半枝莲中分离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功能的化学物质,兼有化学和生物学的两重性,既保留了先导化合物低毒、在环境中易分解的特点,又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物活性、降低了人工成本。含有本专利技术中化合物式(Ⅰ)的除草剂对于环境及植物、人、动物等无不良影响,也不会污染环境。化合物式(Ⅰ)对黑麦草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可作为一种新型除草剂的先导化合物,为合成化学家提供模板分子,也为发展新型的,低毒的除草剂提供了新思路。具体实施方式一、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式(Ⅰ)的提取将收集到的半枝莲地上部分阴干,得到干燥的地上部分10kg,将其粉碎,用重蒸的工业甲醇80L在室温下浸泡3次,每次浸泡7天,合并所有提取液,过滤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总浸膏(1kg)。将总浸膏溶解在热蒸馏水中,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减压浓缩,得到两部分萃取物。将乙酸乙酯萃取物(200g)过大孔树脂,用甲醇-水(30:70,50:50,80:20,95:5,V:V)体系进行洗脱,得到4部分样品。第3部分80%甲水部分(50g)经MCI柱乙醇-水(60:40,70:30,80:20,90:10,100:0V:V)体系进行洗脱,得五部分样品(A-E)。第二部分样品B(10g)经正相硅胶柱,石油醚-丙酮(10:1,8:1,5:1,3:1,1:1V:V)体系进行梯度洗脱,经薄层色谱检测合并相同段,得4部分样品(B1-B4)。B2(5g)经葡聚糖凝胶柱,二氯:甲醇1:1体系洗脱得3部分(B21-B23),B22(200mg)经半制备高效液相纯化的化合物1(20mg),B3经葡聚糖凝胶柱,正相硅胶柱二氯甲烷-乙酸乙酯(8:1,5:1,3:1,1:1,V:V)体系进行洗脱得化合物2(30mg)。第三部分样品C经正相硅胶柱,石油醚-乙酸乙酯(10:1,8:1,5:1,3:1,1:1V:V)体系进行梯度洗脱,经薄层色谱检测合并相同段,得4部分样品(C1-C4)。C2(1.3g)经葡聚糖凝胶柱及半制备的高效液相乙腈-水体系分离得化合物3(30mg)。C32半制备的高效液相乙腈-水体系分离得化合物4(25mg)。二、制备的产物的结构鉴定表1和表2为制备的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数据。化合物1HRESIMS:[M+Na]+m/z:493.2195(calcd493.2197)。化合物2分子式:C28H40O9分子量:520.27HRESIMS:[M+Na]+m/z:543.2571(calcd,543.2570)。化合物4表1制备的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δinppm,inCDCl3,JinHz,in600MHz.)表2制备的产物的核磁共振碳谱(δinppm,inCDCl3,in600MHz.)三、制备的化合物式(Ⅰ)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实验1.供试植物的培养本实施例中以黑麦草为实验材料,采用平板培养法。首先将种子在冷水中浸泡8小时,然后用3%的次氯酸浸泡5分钟。然后,将种子用无菌水清洗至无次氯酸味(约6次)后放置在用无菌水湿润的含两层无菌滤纸的大培养皿中,在恒定温度为23℃的培养箱中进行萌发,培养时间为3天。2.测定化合物式(Ⅰ)对四种植物的毒活性实验在12孔板中进行,草甘膦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将草甘膦和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用DMSO溶解,再用无菌蒸馏水配成浓度为200μg/mL的溶液,以相同浓度的DMSO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DMSO的浓度不超过1%,取600μL的处理液和对照液加入12孔板中(每个孔放置两层无菌滤纸),选取大小相仿,萌发状态一致的黑麦草幼苗放入12孔板中,每个处理组设置3组重复,每个孔放10个幼苗。然后放入到23℃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3天。取出幼苗测量根长和叶鞘的长度,并计算抑制率。抑制率的计算公式:抑制率=(对照组数据-处理组数据)/对照组数据*100%。3.实验结果表3为化合物式(Ⅰ)与草甘膦(阳性对照)对黑麦草根和叶鞘的植物毒活性。在浓度为200μg/mL下,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对黑麦草的根表现出明显的植物抑制活性,其抑制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测试方法,所述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Ⅰ)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测试方法,所述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其特征在于:利用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式(Ⅰ)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供试植物的培养:利用平板培养法,对黑麦草种子进行浸泡,清洗、萌发培养;
S2、测定化合物式(Ⅰ)对四种植物的毒活性:选取特定黑麦草幼苗放入测试孔板中,后放入到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取出幼苗测量根长和叶鞘的长度,并计算抑制率;
S3、选取阳性对照药物:选取草甘膦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将草甘膦和化合物式(Ⅰ)用DMSO溶解,配置成特定浓度溶液,并以相同浓度的DMSO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
S4、对比确定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式(Ⅰ)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的抑制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EO-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对黑麦草的植物毒活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黑麦草种子浸泡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高坤李航鹰魏文君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