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农机GPS定位数据的农田作业面积测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9741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农机GPS定位数据的农田作业面积测算方法,能够对农田作业面积进行高效准确面积测算、且具有去重耕效果。包括如下步骤:在农田作业期间,农机GPS定位终端每隔设定时间获取农机的GPS定位信息传输至后台数据存储中心,农田作业完毕,选取设定时间段内的GPS定位点,对相邻GPS定位点间的矩形耕地区域进行随机插值,随机插值后的所有GPS定位点进行谱聚类得到至少两个第一次聚类的分块区域。对每个第一次聚类的分块区域再进行谱聚类,得到至少两个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对于每个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去除其中无GPS定位点的空白区域,并进行耕地拐点消除,由此划分得到最终的分块区域。所有最终的分块区域对应面积总和即为最终作业面积。

A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working area of farmland based on GPS data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农机GPS定位数据的农田作业面积测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机数据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农机GPS定位数据的农田作业面积测算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农村土地越来越集中化,大块的农田为机械化耕种提供了有利条件,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正在不断发展,在精准农业的发展趋势下,农机作业面积测算一方面能够统计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也是公用农机作业收费的依据,因此亟需高效准确的作业面积测算方法。现有农机作业面积测算方法主要存在不能有效解决重耕作业面积测算的问题,这导致作业面积测算结果偏大,当存在大量重耕区域时,导致农机作业面积测算结果不准确,引发农机驾驶者和雇主的经济纠纷。目前农机作业面积测算有人工测量法、作业路径测量法、多边形区域边界建模法、单元格处理法、空间网格剖分法等。采用人力进行测量的方法靠人工手持作业面积测算设备进行测量,不仅效率低还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工成本;根据农机作业路径测量的方法,是用农机行驶过的路径的长度乘以耕具宽度来计算作业面积,这种方法存在重耕的问题,计算出的作业面积较实际作业面积结果偏大。多边形区域边界建模法采集多边形农田作业区域边界的n个顶点,建立上边界函数模型和下边界函数模型完成边界建模,然后计算上下边界函数之间的面积,该方法对区域边界顶点定位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边界顶点定位不准确,作业面积测算结果也不准确,同时,该方法并没有对重耕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单元格处理法是将作业面积根据GPS定位数据划分成很多矩形,然后计算矩形的面积,同时再计算重叠部分的面积,但是由于每个矩形方向不一样,造成每个重叠部分为不规则形状,而由于GPS定位偏移的问题,很难确定重叠部分的位置。空间网格剖分法主要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来对耕地区域进行区域划分,如利用聚类算法对区域进行聚类分块,但是现有方法并没有应用该方法解决作业重耕问题,且由于耕地路径不规则,导致聚类后的区域存在很多无定位点的空白区域,所以聚类方法及其改进方法的直接应用并不能有效的对区域进行分块划分。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对农田作业面积进行高效准确面积测算、且具有去重耕效果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农机GPS定位数据的农田作业面积测算方法,能够对农田作业面积进行高效准确面积测算、且具有去重耕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S1、在农机进行农田作业期间,农机GPS定位终端每隔设定时间获取农机的GPS定位信息,包括农机的GPS定位点以及时间,并将获取的GPS定位信息传输至后台数据存储中心,农田作业完毕,执行S2。S2、从后台数据存储中心选取设定时间段内的GPS定位点。S3、对相邻GPS定位点间的矩形耕地区域进行随机插值。S4、对随机插值后的所有GPS定位点进行谱聚类,谱聚类结果为得到至少两个第一次聚类的分块区域。S5、对每个第一次聚类的分块区域再进行谱聚类,得到至少两个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S6、对于每个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去除其中无GPS定位点的空白区域,并进行耕地拐点消除,由此划分得到最终的分块区域。对于既无空白区域又无耕地拐点的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直接作为最终的分块区域。S7、对所有的最终的分块区域获取其顺序边界点,求解出每个最终的分块区域的顺序边界点所围成的面积,则所有最终的分块区域对应面积总和即为最终作业面积。进一步地,S2之后,S3之前,还包括对所选取的GPS定位点使用K-means算法去除异常点。进一步地,相邻GPS定位点间的矩形耕地区域为:对于相邻GPS定位点A和B建立矩形,以A和B分别作为矩形的两个宽中点,以耕具宽度为矩形的宽,以A和B之间距离作为矩形的长,所建立的A和B的矩形即为邻GPS定位点A、B间的矩形耕地区域。进一步地,对相邻GPS定位点间的矩形耕地区域进行随机插值之后,还包括:对于随机插值后的矩形耕地区域内的所有GPS定位点,按照其与起始GPS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起始GPS定位点为矩形耕地区域中时间最早的GPS定位点。进一步地,无GPS定位点的空白区域,具体为:对于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中的所有GPS定位点,若存在两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当前两相邻点之间即为空白区域。进一步地,耕地拐点,具体为:对于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中的所有GPS定位点,计算各点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并对距离值进行曲线拟合,取拟合曲线的极值点对应的GPS定位点即为耕地拐点。进一步地,S7,具体为:采用scipy包的ConvexHull函数对所有的最终的分块区域求解其顺序边界点,分别为{(x0,y0),(x1,y1),(x2,y2),…,(xN,yN),(x0,y0))},其中包括0~N共N+1个顺序边界点,(x0,y0)~(xN,yN)顺次为第0~N个顺序边界点的坐标;则最终作业面积为Area;Area=|A÷2|×9101160000.085981;其中A为面积中间量;a0为面积初值,a0=y0×(x0-x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农机GPS定位数据的农田作业面积测算方法,采用随机插值的方式对每个矩形耕地区域进行均匀的随机插值,并对插值后的GPS定位点进行两次谱聚类分块,通过对当前得到的所有GPS定位点进行聚类,会将GPS定位点进行分块,而重耕区域并不会重复计算,以此得到作业面积测算结果去重的目的;该方法通过两次谱聚类、以及空白区域和耕地拐点的去除,获得了更为精确的耕地分块区域,同时通过边界点的面积求解,获得了精度更高的农田作业面积,且该方法用时较少,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农机GPS定位数据的农田作业面积测算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随机插值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GPS点随机插值前后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块区域存在耕地拐点的区域示意图、距离散点示意图及拟合曲线示意图和去除拐点后新分块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块区域顺时针边界顶点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农机GPS定位数据的农田作业面积测算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在农机进行农田作业期间,农机GPS定位终端每隔设定时间获取农机的GPS定位信息,包括农机的GPS定位点以及时间,并将获取的GPS定位信息传输至后台数据存储中心。具体地,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将GPS定位信息通过传输至后台数据存储中心农田作业完毕,执行S2。S2、从后台数据存储中心选取设定时间段内的GPS定位点;具体地,由于存在GPS定位偏移,首先去除GPS定位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可以对所选取的GPS定位点使用K-means算法去除异常点。K-means算法主要是找到离聚类中心点最远的点,并从数据集中过滤调该最远的点,然后再使用剩余点找到新的聚类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农机GPS定位数据的农田作业面积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在农机进行农田作业期间,农机GPS定位终端每隔设定时间获取农机的GPS定位信息,包括农机的GPS定位点以及时间,并将获取的GPS定位信息输至后台数据存储中心,农田作业完毕,执行S2;/nS2、从所述后台数据存储中心选取设定时间段内的GPS定位点;/nS3、对相邻GPS定位点间的矩形耕地区域进行随机插值;/nS4、对随机插值后的所有GPS定位点进行谱聚类,所述谱聚类结果为得到至少两个第一次聚类的分块区域;/nS5、对每个第一次聚类的分块区域再进行谱聚类,得到至少两个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nS6、对于每个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去除其中无GPS定位点的空白区域,并进行耕地拐点消除,由此划分得到最终的分块区域;/n对于既无空白区域又无耕地拐点的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直接作为最终的分块区域;/nS7、对所有的最终的分块区域获取其顺序边界点,求解出每个最终的分块区域的顺序边界点所围成的面积,则所有最终的分块区域对应面积总和即为最终作业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农机GPS定位数据的农田作业面积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农机进行农田作业期间,农机GPS定位终端每隔设定时间获取农机的GPS定位信息,包括农机的GPS定位点以及时间,并将获取的GPS定位信息输至后台数据存储中心,农田作业完毕,执行S2;
S2、从所述后台数据存储中心选取设定时间段内的GPS定位点;
S3、对相邻GPS定位点间的矩形耕地区域进行随机插值;
S4、对随机插值后的所有GPS定位点进行谱聚类,所述谱聚类结果为得到至少两个第一次聚类的分块区域;
S5、对每个第一次聚类的分块区域再进行谱聚类,得到至少两个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
S6、对于每个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去除其中无GPS定位点的空白区域,并进行耕地拐点消除,由此划分得到最终的分块区域;
对于既无空白区域又无耕地拐点的第二次聚类的分块区域,直接作为最终的分块区域;
S7、对所有的最终的分块区域获取其顺序边界点,求解出每个最终的分块区域的顺序边界点所围成的面积,则所有最终的分块区域对应面积总和即为最终作业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之后,S3之前,还包括对所选取的GPS定位点使用K-means算法去除异常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GPS定位点间的矩形耕地区域为:
对于相邻GPS定位点A和B建立矩形,以A和B分别作为所述矩形的两个宽中点,以耕具宽度为所述矩形的宽,以A和B之间距离作为所述矩形的长,所建立的A和B的矩形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大伟谭雯雯刘子辰张玉成石晶林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中科晶上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