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TRAD专利>正文

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736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将由扁平管(7)的集合体构成的层叠体(8)的外周以预先紧固的状态保持的量产性优异的热交换器芯的结构。将一对框体(13)的外框部(10)覆盖嵌合于扁平管(7)的层叠体(8)的鼓出部(4)的两端,在对层叠体(8)进行了约束的状态下,在该层叠体的外周进一步覆盖嵌合外壳(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10月21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6/082193、优先权日为2015年10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使用集管板的热交换器芯的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集管板热交换器的箱连接结构。在该箱连接结构中,在形成为槽状的一对板的开口侧两端部形成有扩展部,使该板彼此反向重叠而构成扁平管。然后,使各扁平管在该扩展部处重叠,组装无集管板热交换器的芯。然后,将外壳覆盖嵌合于该芯的外周。然后,在高温的炉内将芯钎焊为一体,在该芯的两端覆盖嵌合箱而完成热交换器。此时,组装扁平管7而成的层叠体8如图20的(B)那样形成,在该层叠体8的外周如图20的(A)那样覆盖嵌合有外壳9。而且,在层叠体8的开口端与外壳9之间形成有环状槽,在该环状槽处隔着衬垫23将箱24的缘部铆接固定。即,如图21所示,在由扁平管7的集合体的构成层叠体8的外周覆盖嵌合有外壳9,在外壳9的内侧,层叠体8的前端缘与托架31的后端抵接。而且,在托架31的台阶部与外壳9之间形成有槽部,在该槽部嵌合有衬垫23,并且对外壳9的前端进行铆接而连接箱24。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571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将一对板组合而形成扁平管7,在其外周覆盖嵌合外壳9,并且在其内侧配置托架31而对各部件间进行组装时,各部件彼此的定位非常麻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将扁平管7的集合体的外周以预先紧固的状态保持的量产性优异的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通过一对板5、6相互反向对置地嵌合而构成扁平管7,所述一对板5、6通过分别在两侧立起有一对侧壁1、2而整体形成为槽状,且与该一对侧壁1、2正交地在槽底3的两开放侧的缘部向厚度方向外侧形成有鼓出部4,在由多个该扁平管7以鼓出部4相互层叠而构成的层叠体8的外周覆盖嵌合有外壳9,所述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的特征在于,由外框部10、内凸缘部11及衬垫保持部12构成框体13,所述外框部10的内周与所述层叠体8的鼓出部4侧的外周匹配,所述内凸缘部11形成于该外框部10的周缘,所述衬垫保持部12在该内凸缘部11的内缘沿着侧壁方向立起,一对所述框体13的外框部10覆盖嵌合于所述层叠体8的鼓出部4侧的两端,所述层叠体8的两端部的外周被所述框体13抱持,并且在所述框体13的外框部10的外周覆盖嵌合有所述外壳9,由此在所述框体13的衬垫保持部12与所述外壳9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能够使密封用的衬垫嵌入的环状槽14,所述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构成为具有从各板的所述鼓出部4的长边方向两端部的前端沿着所述侧壁方向突出的端舌片部4c,该端舌片部4c的前端与所述内凸缘部11抵接而在鼓出部4与所述内凸缘部11之间形成有空间36,从而向各扁平管7的开口顺畅地引导第二流体33。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为基础,其中,在所述鼓出部4的长边方向的中间位置沿着所述侧壁方向突出有中间突出部4d,该中间突出部4d与所述内凸缘部11抵接。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为基础,其中,仅在所述框体13的外框部10中的与所述扁平管7的鼓出部4的长边方向中间部分匹配的部位的内周形成有限位用的凸部34,所述扁平管7的鼓出部4的长边方向中间部分与该凸部34抵接。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芯的结构中,在层叠体8的鼓出部4侧的两端覆盖嵌合有一对框体13的外框部10,该框体13抱持层叠体8的两端部的外周,在该框体13的外框部10的外周覆盖嵌合有外壳9,在该框体13的衬垫保持部12与外壳9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能够使密封用的衬垫嵌入的环状槽14,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芯的结构构成为具有从各板的鼓出部4的长边方向两端部的前端沿着侧壁方向突出的端舌片部4c,该端舌片部4c的前端与内凸缘部11抵接而在鼓出部4与内凸缘部11之间形成有空间36,从而向各扁平管7的开口顺畅地引导第二流体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芯的结构,通过一对框体13将扁平管7的层叠体8的两端部整合为一体,在该状态下在框体13的外框部10的外周覆盖嵌合有外壳9,因此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钎焊前的热交换器芯的组装。而且,能够在对各部件间进行了约束的状态下迅速且容易地进行钎焊。热交换器芯的结构具有端舌片部4c,该端舌片部4c从各板的所述鼓出部4的宽幅部4a的前端沿所述侧壁方向突出,该端舌片部4c的前端与所述内凸缘部11抵接,在鼓出部4的窄幅部4b与内凸缘部11之间形成有空间36,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第二流体33向各扁平管的内部顺畅地引导。在上述结构中,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那样,在鼓出部4的长边方向的中间位置沿所述侧壁方向突出有中间突出部4d,该中间突出部4d与内凸缘部11抵接,在该情况下,防止内凸缘部11的长边方向的中间位置沿侧壁方向的变形,从而容易确保在窄幅部4b与内凸缘部11之间形成的空间36。在上述结构中,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那样,仅在框体13的外框部10中的与扁平管7的鼓出部4的长边方向中间部分匹配的部位的内周形成有限位用的凸部34,使扁平管7的鼓出部4的长边方向中间部分与该凸部34抵接,在该情况下,也实现与技术方案2同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的(A)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芯的组装体的构成要素的扁平管7的分解立体图,(B)是示出将板5与板6正确地嵌合的情况的例子的说明图。图2的(A)是其俯视图,(B)是(A)的B-B向视剖视图,(C)是(A)的C-C向视剖视图。图3示出板5与板6的各侧壁1、侧壁2,是示出该嵌合错误的情况的例子的说明图。图4是由扁平管7的集合体构成的层叠体8的立体图以及在其外周覆盖嵌合的框体13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在该层叠体8覆盖嵌合有框体13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6是示出该层叠体8的侧面处的框体13与层叠体8的关系的说明图。图7是被一对框体13约束的层叠体8和外壳9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将被一对框体13约束的层叠体8安装于外壳9的主体9a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外壳9与层叠体8的组装时的安装错误的例子的说明图。图10是示出该热交换器芯15与一对箱24、箱25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1是示出在热交换器芯15的两端安装有一对箱24、箱25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2是示出层叠体8、在该层叠体8的外周覆盖嵌合的外壳9、箱24及衬垫23之间的关系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框体13的变形例,(A)是其主要部分纵剖视图,(B)是框体13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外壳9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图15的(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扁平管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在该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中,通过一对板(5、6)相互反向对置地嵌合安装而构成扁平管(7),所述一对板(5、6)通过分别在两侧立起有一对侧壁(1、2)而整体形成为槽状,且与该一对侧壁(1、2)正交地在槽底(3)的两开放侧的缘部向厚度方向外侧形成有鼓出部(4),/n在由多个该扁平管(7)以鼓出部(4)相互层叠而构成的层叠体(8)的外周覆盖嵌合有外壳(9),/n所述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的特征在于,/n由外框部(10)、内凸缘部(11)及衬垫保持部(12)构成框体(13),所述外框部(10)的内周与所述层叠体(8)的鼓出部(4)侧的外周匹配,所述内凸缘部(11)形成于该外框部(10)的周缘,所述衬垫保持部(12)在该内凸缘部(11)的内缘沿着侧壁方向立起,/n一对所述框体(13)的外框部(10)覆盖嵌合于所述层叠体(8)的鼓出部(4)侧的两端,从而所述层叠体(8)的两端部的外周被所述框体(13)抱持,并且在所述框体(13)的外框部(10)的外周覆盖嵌合有所述外壳(9),/n在所述框体(13)的衬垫保持部(12)与所述外壳(9)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能够使密封用的衬垫嵌入的环状槽(14),/n所述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构成为具有从各板的所述鼓出部(4)的长边方向两端部的前端沿着所述侧壁方向突出的端舌片部(4c),该端舌片部(4c)的前端与所述内凸缘部(11)抵接而在鼓出部(4)与所述内凸缘部(11)之间形成有空间(36),从而向各扁平管(7)的开口顺畅地引导第二流体(33)。/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9 JP 2015-2131091.一种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在该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中,通过一对板(5、6)相互反向对置地嵌合安装而构成扁平管(7),所述一对板(5、6)通过分别在两侧立起有一对侧壁(1、2)而整体形成为槽状,且与该一对侧壁(1、2)正交地在槽底(3)的两开放侧的缘部向厚度方向外侧形成有鼓出部(4),
在由多个该扁平管(7)以鼓出部(4)相互层叠而构成的层叠体(8)的外周覆盖嵌合有外壳(9),
所述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的特征在于,
由外框部(10)、内凸缘部(11)及衬垫保持部(12)构成框体(13),所述外框部(10)的内周与所述层叠体(8)的鼓出部(4)侧的外周匹配,所述内凸缘部(11)形成于该外框部(10)的周缘,所述衬垫保持部(12)在该内凸缘部(11)的内缘沿着侧壁方向立起,
一对所述框体(13)的外框部(10)覆盖嵌合于所述层叠体(8)的鼓出部(4)侧的两端,从而所述层叠体(8)的两端部的外周被所述框体(13)抱持,并且在所述框体(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泽宪介佐佐木喜彦和田努大久保厚吉野靖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TRAD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