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557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来源于Gliocladium roseum MA918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简称ZENG酶)作为亲本,利用基因突变技术,第134位的组氨酸His和136位的丝氨酸Ser同时替换成苯丙氨酸Phe,得到双突变体H134F/S136F。最适催化条件下,酶在53℃保温2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36%;保温5min后的残余酶活提高了33%;保温7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12%。在58℃保温2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34%,保温5min后的残余酶活提高了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

技术介绍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是一种由禾谷镰刀真菌、黄色镰刀真菌以及克地镰刀真菌等多种镰刀霉菌产生并释放到土壤环境中的真菌类毒素。ZEN的化学结构由Urry在1966年用核磁共振、经典化学和质谱等技术确定,并被命名为:6-(10-羟基-6氧基-十一碳烯基)β-雷锁酸内酯。ZEN在世界各地的谷物及其副产品中污染广泛,给种植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也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ZEN的降解方法可分为三类,即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主要包括人工剔除、水洗、脱壳、高温、压煮、吸附剂吸附等。对于轻度ZEN污染的谷物可以采用剔除、水洗等手段部分清除ZEN;由于ZEN的热稳定性较好,在120℃条件下加热4h也不分解,所以热处理和压煮等方式主要对产生ZEN的真菌起杀灭作用,对ZEN的破坏作用较小,而且高温破坏了食品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食品的口感;吸附法主要是利用疏水作用来达到清除食物中真菌毒素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包括酵母细胞壁、活性炭、蒙脱石特别是改性蒙脱石、高岭土和消胆胺等,但吸附剂在吸附毒素的同时,也会结合饲料中如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影响粮食中的营养物质,降低产品品质,而且毒素也不能被完全降解,因此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化学法的降解原理是氧化降解,ZEN的化学结构在O3,H2O2等作用下发生改变,最后变成无毒的ZEN副产物。但化学法工作量较大,并且操作时间较长,氧化降解ZEN的同时也会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产生破坏作用,因此仍需改进。生物法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菌体吸附和微生物自身或其产生的酶类降解ZEN,使其成为无毒的产物。特别是后者,具有降解ZEN能力的关键酶基因正是目前生物方法研究的重点。目前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降解技术研究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关于酶类降解转化ZEN的原理研究不够深入,同时ZEN降解菌功能易衰退以及不稳定等问题层出不穷,有待改进。因此,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降解ZEN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其氨基酸序列是:(a)如SEQIDNO.4所示;(b)或者,在(a)限定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ZEN降解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编码上述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的基因。进一步地,所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含上述基因的质粒,所述质粒包括但不限于pET系列质粒。进一步地,所述质粒包括pET-22b(+)。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表达上述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的大肠杆菌。进一步地,所述大肠杆菌为大肠杆菌BL21(DE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提高ZEN降解酶热稳定性的方法,是将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亲本酶的第134位的组氨酸His和136位的丝氨酸Ser同时替换成苯丙氨酸Phe。编码所述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亲本酶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在GeneBank的编号为KR363960.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降解ZEN的方法,是以ZEN为底物,添加含上述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的粗酶液或全细胞。进一步地,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的添加量为1-10000U/g底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上述ZEN降解酶突变体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上述ZEN降解酶突变体在饲料领域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ZENG的突变体酶H134F/S136F,其最适催化条件没有发生改变,与亲本酶ZENG相比,所述ZENG的突变体酶H134F/S136F的最适催化条件没有发生改变,但在53℃保温2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36%;保温5min后的残余酶活提高了33%;保温7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12%。在58℃保温2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34%,保温5min后的残余酶活分别提高了13%。这一发现对于ZEN降解内酯水解酶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53℃下亲本酶和突变体酶H134F/S136F的热稳定性比较。图2:58℃下亲本酶和突变体酶H134F/S136F的热稳定性比较。具体实施方式(一)ZEN降解酶的酶活测定方法反应体系为250μL,包括5μLZEN的甲醇溶液(4mg/mL),5μL酶液(0.5mg/mL)和240μL磷酸缓冲液(50mM,pH7.0)在38℃条件下反应10min,加入50μL盐酸(1mol/L)和300μL甲醇终止反应。1U总酶活定义为在pH7.0,38℃条件下反应,每分钟消耗1μg底物所需要的酶量。(二)蛋白纯化方法准备镍离子亲和层析柱,首先,在室温下利用恒流泵,向柱子里泵入去离子水冲洗柱子(约6~12倍柱体积),然后用缓冲液A(500mmol/LNaCl,50mMTris-HCl,pH8.0)平衡柱子环境。待柱子下端的流出液与泵入柱子的缓冲液A的pH值一致时(约需5倍柱体积缓冲液),将得到的过膜粗酶液加入到柱子中。先用缓冲液B(500mmol/LNaCl,50mmol/L咪唑,50mMTris-HCl,pH8.0)冲洗杂蛋白至基线平衡,再用含有高浓度咪唑的洗脱液(500mmol/LNaCl,500mmol/L咪唑,50mMTris-HCl,pH8.0)洗脱。收集吸收峰的洗脱液,并测定其酶活,获得目的蛋白。实施例1:ZENG酶突变体的制备方法选取不同微生物来源的ZENG降解酶,分析其热稳定性的差异情况,并对各自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基于已经解析出的晶体结构,分析出处于134位和136位的残基恰好处于连接酶结构中的“帽子”区域与核心催化区域。为此,选择对134位和136位的残基进行不同方式的定点突变。pET-22b(+)-H134F/S136F突变质粒的构建:根据GliocladiumroseumMA918来源的编码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的基因(登录号:KR363960.1),合成ZEN降解内酯水解酶的基因,并连接至pET-22b(+)的酶切位点NdeI和XhoI之间,获得重组质粒pET22b(+)-ZENG。以pET-22b(+)-ZENG质粒为模板,经PCRl,PCR2,PCR3,引入H134F/S136F定点突变,测序验证结果表明除了所需突变位点外,没有出现随机突变,因此突变质粒pET-22b(+)-H134F/S136F构建成功。H134F/S136F突变引物如下所示:(下划线为突变碱基)游外侧引物:5’-TTATCCATATGGAGGATGCAAACATGCAT-3’,下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是:/n(a)如SEQ ID NO.4所示;/n(b)或者,在(a)限定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ZEN降解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是:
(a)如SEQIDNO.4所示;
(b)或者,在(a)限定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ZEN降解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


2.编码权利要求1所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的基因。


3.含权利要求2所述基因的质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质粒包括但不限于pET系列质粒。


5.表达权利要求1所述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的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沐万孟张文立徐炜张振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