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45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疏浚土大部分以外抛方式处理,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对海洋环境及水域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的技术问题。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和进砂口盖,所述壳体设有出砂口、与进砂口盖相适配的进砂口、用于排出砂中水分的过滤网,壳体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第一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活塞在壳体内滑动;壳体内还设有对砂进行烘干的加热部件和将砂输送至出砂口的输送部件。

A piston extrusion water sand s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属于疏浚土综合利用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疏浚土一直被认为是废弃物,大量疏浚土以外抛方式处理,对海洋环境及水域生态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疏浚土是一种可利用资源”的观点已被社会各界所接受,要求充分利用疏浚土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合理处置疏浚土,不仅可减轻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增加大量的土地资源,提供工农业和生活用地,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前,在长江下游航道维护疏浚工程中,疏浚土的综合利用主要定位在用于吹填造陆。近年来,随着长江深水航道建设,长江航道尤其长江下游航道年维护疏浚量逐渐增大。根据长江下游12.5m深水航道试运行维护工程和长江下游航道维护工程,预测年疏浚量近2000万m³。虽然部分疏浚土也通过艏吹方式进行回填利用,但是体量有限,大部分的疏浚土仍以外抛方式处理。为推进工程建设生态保护,结合长江航道疏浚土的特点,充分研究开展疏浚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十分必要。为确保疏浚土的使用质量,将其变废为宝,需要考虑疏浚土运输过程中的水砂分离措施,以及水砂分离关键设备研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疏浚土大部分以外抛方式处理,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对海洋环境及水域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和进砂口盖,所述壳体设有出砂口、与进砂口盖相适配的进砂口、用于排出砂中水分的过滤网,壳体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第一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活塞在壳体内滑动;壳体内还设有对砂进行烘干的加热部件和将砂输送至出砂口的输送部件。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设有由抗压材质制备而成的承压网,所述承压网位于过滤网的外侧,所述抗压材质包括金属,所述承压网包括铁丝网。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壳体外侧的装料漏斗,所述装料漏斗固定连接于进砂口周围,所述进砂口设于壳体的顶壁。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壳体外侧的排水斜坡,所述排水斜坡位于过滤网下方,所述过滤网设于壳体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出砂口设于壳体的侧壁底部,所述输送部件包括输送方向朝下的纵向绞龙轴和输送方向朝向出砂口且设于壳体底部的横向绞龙轴,所述纵向绞龙轴与第二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横向绞龙轴与第三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源或/和第三驱动源包括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件设于壳体底部,加热部件包括电热膜。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设有不少于一对导槽,所述活塞侧壁设有不少于一对与导槽相适配的滑轮,活塞通过滑轮与壳体内壁的导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引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源包括气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驱动源推动活塞在壳体内向右移动挤压砂石,挤压出砂石中的大部分水分,再通过加热部件对挤压后的砂石进行烘干处理,最后通过输送部件将烘干后的砂石输送出来。本专利技术装置采用活塞挤压脱水方式,显著提高了水砂分离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提高疏浚土的使用质量,将其变废为宝,避免外抛方式处理疏浚土对海洋环境及水域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左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砂口盖主视图。图中:1、壳体;2、过滤网;3、承压网;4、活塞;41、滑轮;5、排水斜坡;6、加热部件;7a、第二驱动源;7b、第三驱动源;8、进砂口;9、出砂口;10、横向绞龙轴;11、纵向绞龙轴;12、导槽;13、引风机;14、进砂口盖;15、装料漏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所述装置包括一外形为长方体的壳体1、一正方形进砂口盖14和一排水斜坡5;该壳体1左侧开放,一大型活塞4从左侧进入壳体1内与其滑动连接,活塞4与第一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一驱动源驱动活塞4在壳体1内左右滑动,活塞4与壳体1相互配合,类似于一个巨型针筒,以实现对灌入壳体1内含水砂石的挤压排水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源为气缸,也可由机械臂或其他车辆设备提供推力,驱动活塞4在壳体1内左右滑动。壳体1右壁设有多层过滤网2、多层承压网3、出砂口9,活塞4挤压砂石后排出的水分,经过滤网2向外排出,所述过滤网2的孔径小于所处理砂石的直径,以防止挤压排水过程中砂石从过滤网2的网孔中漏出,以实现滤砂功能;设置多层过滤网2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滤砂效果,过滤网2的面积正好足以覆盖壳体1右壁镂空部分,过滤网2边缘用工业胶水粘结在壳体1上;承压网3设于过滤网2的外侧,其面积与过滤网2大致相同,采用螺栓穿过承压网3的网孔后钉入壳体1进行固定,承压网3通常是具备足够抗压强度的金属网,能够为过滤网2承担大部分来自于砂石的挤压力,防止过滤网2产生较大位移、形变甚至发生破裂;壳体1外部右侧设有鼓风机,当下一次挤压开始前,鼓风机工作,将过滤网2上附着的砂石吹走,以免砂石堵塞过滤网2和承压网3,影响其挤压滤水效果。本实施例中,该承压网3为铁丝网,设置多层承压网3有利于增强抗压效果;出砂口9设于过滤网2和承压网3的下方,出砂口9与壳体1内侧底部连通。所述排水斜坡5设于壳体1右侧下端,其起始宽度与过滤网2的宽度相同,排水斜坡5的倾斜面可做成由边缘到中间逐渐凹陷的形状,以利于集中水流便于处理,也可做成逐渐收窄的凹面,其末端也可架设排水管道或可拆卸的塑料排水管。壳体1顶壁靠右设有一正方形的进砂口8,进砂口8周围固定连接有一装料漏斗15,以便于通过装料漏斗15向进砂口8灌入砂石,以保证砂石的灌入效率;所述进砂口盖14与进砂口8相适配,进砂口盖14正好能够盖在进砂口8处。在壳体1内部,其右半侧底部设有加热部件6,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6为电热膜,通电后可迅速升温,烘干已经受过挤压排水的砂石;电热膜加热时自身无氧化,加热温度最高可达100摄氏度,同时需吊走进砂口盖14,以便加热产生的水蒸气能够迅速从进砂口8排出,同时也有部分水蒸气经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和进砂口盖(14),所述壳体(1)设有出砂口(9)、与进砂口盖(14)相适配的进砂口(8)、用于排出砂中水分的过滤网(2),壳体(1)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4),所述活塞(4)与第一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活塞(4)在壳体(1)内滑动;壳体(1)内还设有对砂进行烘干的加热部件(6)和将砂输送至出砂口(9)的输送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和进砂口盖(14),所述壳体(1)设有出砂口(9)、与进砂口盖(14)相适配的进砂口(8)、用于排出砂中水分的过滤网(2),壳体(1)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4),所述活塞(4)与第一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活塞(4)在壳体(1)内滑动;壳体(1)内还设有对砂进行烘干的加热部件(6)和将砂输送至出砂口(9)的输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还设有由抗压材质制备而成的承压网(3),所述承压网(3)位于过滤网(2)的外侧,所述抗压材质包括金属,所述承压网(3)包括铁丝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壳体(1)外侧的装料漏斗(15),所述装料漏斗(15)固定连接于进砂口(8)周围,所述进砂口(8)设于壳体(1)的顶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挤压式水砂分离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壳体(1)外侧的排水斜坡(5),所述排水斜坡(5)位于过滤网(2)下方,所述过滤网(2)设于壳体(1)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塞挤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朝华赵爱星覃昌佩陈宇航王家奇孟庆亮吴侦源钟智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