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42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一种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包括支架、导丝棒、张力片组、第一调节单元、支撑座和张力调节辊,所述导丝棒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导丝棒上布设有多个导丝眼;多组所述张力片组匹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丝棒上,且所述张力片组和所述导丝眼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张力片组均包括两相对贴合设置的张力片;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各组所述张力片组之间的夹持力;两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两所述张力调节辊的两端对应支撑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张力调节辊与所述导丝棒前后对应设置。本申请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保障各丝束上的张力均匀一致,从而避免出现跳线、断经等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纺织加工过程中,布机对丝筒架上的丝线给予相等张力,但是因丝筒架的摆放位置不同,使丝筒架上不同位置的丝束最终表现出不同张力,进而造成纺织出的布匹出现跳线、断经等质量问题。基于以上纺织过程中丝束张力不均匀的缺陷,需要设计一种消除纺织过程中丝束张力不均匀装置,以达到纺织加工过程中丝束间张力相同,减少、克服因张力不均匀造成产品跳线、断经等质量问题,使产品物性均匀、外观完美。现有导丝器为在导丝板上开设导丝孔,导丝孔内嵌设瓷眼,此导丝器对丝线仅起到导向、整理作用,而穿过导丝器的丝束松散。无法起到张力调整的作用。因此,本申请在此基础上,对该部分的结构进行新的设计,使得其能够在导丝的同时,能够实现丝束张力的调整,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保障各丝束上的张力均匀一致,从而避免出现跳线、断经等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包括:支架;导丝棒,所述导丝棒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导丝棒上布设有多个导丝眼;张力片组,多组所述张力片组匹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丝棒上,且所述张力片组和所述导丝眼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张力片组均包括两相对贴合设置的张力片;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各组所述张力片组之间的夹持力;支撑座,两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以及张力调节辊,两所述张力调节辊的两端对应支撑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张力调节辊与所述导丝棒前后对应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弹簧,多个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导丝棒上,在相邻两所述张力片组之间均对应设置有第一弹簧;以及端头侧挡,其设置在所述导丝棒的两端;所述端头侧挡与对应的张力片贴合设置、或所述端头侧挡与对应的张力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根据本专利技术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优选地,所述端头侧挡为滑动设置在所述导丝棒上的套环,所述套环上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根据本专利技术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优选地,所述导丝棒上设置有两相对平行的进出线端面,所述导丝眼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进出线端面上;所述导丝眼中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为陶瓷衬套或尼龙衬套;所述衬套的两端呈喇叭口状,且所述衬套的各端角通过圆弧平滑过渡。根据本专利技术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优选地,所述张力片的中部为通孔,所述张力片包括:位于中部的夹持部;以及位于外缘的锥面部,每组所述张力片组中的两锥面部呈V型设置,且所述丝束夹持在每组所述张力片组的两夹持部之间;所述夹持部的截面为平面或者呈S型的弧面,靠近所述通孔的夹持部的内沿为向内弯曲的圆弧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两所述张力调节辊匹配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两所述张力调节辊贴合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还设置有第二调节单元,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调节两所述张力调节辊之间的夹持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交的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包括: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调节孔内,在所述调节座的中部设置有通孔;压力调节棒,所述压力调节棒滑动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压力调节棒的底端设置有施压端头,所述施压端头与相应的所述张力调节辊贴合顶撑;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施压端头与所述调节座之间的压力调节棒上,用于驱动所述压力调节棒向所述张力调节辊施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优选地,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调节孔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压力调节棒的顶端设置有螺纹段,并在所述螺纹段上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螺纹段的顶端设置有螺帽。根据本专利技术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槽与丝束的进线方向的夹角为20°~45°;所述支撑座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壁相交设置;非纺织作业状态下,其中一所述张力调节辊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优选地,所述张力调节辊包括:辊体;外套层,其匹配套设在所述辊体上;以及轴承,在所述辊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匹配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导向槽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其具有平衡调整张力作用,以克服生产过程中丝束张力不均匀的缺陷,从而保障引入织机的丝束平展且具有相同的预张力。同时,本申请整拆装方便,运行安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便于进行丝束的排布,保障丝束在织布过程中张力均衡一致,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本申请通过张力片组的设置,能够使得各丝束上均获取一定的夹持力,通过第一弹簧的设置,能够保障导丝棒上的丝束所获得夹持力一致,从而能够使得丝束的张力得到整合调整,使得其能够不受丝筒架的影响。本申请对于衬套的设置和张力片的结构设计,能够保障丝束顺畅通过,避免受到导丝眼和张力片的刮磨,保障丝束在通过衬套和张力片后质量不受影响;端头侧挡的设置,能够便于进行夹持力的调整,便于实现快速有效地操作。本申请通过对支撑座和第一导向槽的设置,其能够便于进行张力调节辊的布置,具有导向作用,且能够避免在丝束运行过程中两张力调节辊产生错位,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在长度方向上各个位置的丝束的张力均能够得到均衡化。本申请的第二导向槽的设置能够使得在非纺织状态下,用于分离两张力调节辊,避免两张力调节辊长时间局部贴合接触,同时在穿丝过程中能够避免二者之间的缝隙过小造成的不便,也避免将其中一张力调节辊取下后造成沾染杂物或者跌落损伤。本申请的第二调节单元的结构,能够一方面对两张力调节辊有限位作用,防止张力调节辊从第一导向槽内脱落,另一方面能够为两张力调节辊之间提供一定的夹持力,并且便于进行夹持力大小的调节;本申请还能够通过直接拉拔压力调节棒,从而在取出张力调节辊时,无需进行整体的拆卸,装配速度快。本申请张力调节辊的结构设计,一方面通过轴承能够保障丝束与外套层之间并非滑动摩擦而是能够实现两张力调节辊的转动,对丝束具有一定的疏导作用,并在对丝束的张力均衡性方面的调整更为柔性化,避免因为夹持力过大导致丝束断裂;相对的,也能够施加相对更大的夹持力,来保障丝束的张力得到更为精确的均衡,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专利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n导丝棒,所述导丝棒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导丝棒上布设有多个导丝眼;/n张力片组,多组所述张力片组匹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丝棒上,且所述张力片组和所述导丝眼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张力片组均包括两相对贴合设置的张力片;/n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各组所述张力片组之间的夹持力;/n支撑座,两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以及/n张力调节辊,两所述张力调节辊的两端对应支撑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张力调节辊与所述导丝棒前后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导丝棒,所述导丝棒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导丝棒上布设有多个导丝眼;
张力片组,多组所述张力片组匹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丝棒上,且所述张力片组和所述导丝眼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张力片组均包括两相对贴合设置的张力片;
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各组所述张力片组之间的夹持力;
支撑座,两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以及
张力调节辊,两所述张力调节辊的两端对应支撑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张力调节辊与所述导丝棒前后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
第一弹簧,多个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导丝棒上,在相邻两所述张力片组之间均对应设置有第一弹簧;以及
端头侧挡,其设置在所述导丝棒的两端;
所述端头侧挡与对应的张力片贴合设置、或所述端头侧挡与对应的张力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侧挡为滑动设置在所述导丝棒上的套环,所述套环上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棒上设置有两相对平行的进出线端面,所述导丝眼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进出线端面上;所述导丝眼中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为陶瓷衬套或尼龙衬套;所述衬套的两端呈喇叭口状,且所述衬套的各端角通过圆弧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丝束应力不均匀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片的中部为通孔,所述张力片包括:
位于中部的夹持部;以及
位于外缘的锥面部,每组所述张力片组中的两锥面部呈V型设置,且所述丝束夹持在每组所述张力片组的两夹持部之间;
所述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乐刘淼王劼陈妍丽王建勋温国娜杨慧娟张勇蔡秀凡李晓芳陶润生
申请(专利权)人: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