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侧墙结构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37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体侧墙结构及轨道车辆,包括:侧墙本体;以及多个立柱,各个所述立柱分别沿所述侧墙本体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式设置,各个所述立柱的断面形状均为类U形,各个所述立柱的开口侧均与所述侧墙本体激光焊接为一体。该车体侧墙结构具有焊接强度高和轻量化的优点。

Side wall structure of car body and rolling st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侧墙结构及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体侧墙结构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的车体主要由底架、侧墙、车顶、端墙组成,而侧墙作为轨道车辆的主要承载部件,要求侧墙具有较高的强度,但侧墙上通常布置有侧窗开孔,开孔后容易在开孔位置产生应力集中,这就要求侧窗在窗口位置需要补强,防止应力集中。传统轨道车辆的车体侧墙的制造材质均为碳钢材质,并且现有的侧墙上的立柱的断面形状通常为帽型,由此,使得侧墙结构的重量较重,传统的侧墙结构已无法满足轨道车辆日益轻量化的需求。侧墙作为外露面积最大的可视部件,需要要求侧墙具有较好的外观,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美观性。现有的轨道车辆的车体侧墙的焊接都采用的是电弧焊,各个生产轨道车辆的厂家制造出来的车体侧墙的区别仅仅是立柱、横梁与侧墙板的焊接方式不同。第一种方式是采用电阻点焊;第二种方式是在立柱和横梁上增开塞焊孔,使得立柱、横梁与侧墙板采用塞焊连接。上述两种与侧墙板的焊接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侧墙板的焊接变形,但外观仍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电阻点焊和塞焊的焊接强度相对较低,轨道车辆在组焊完成后需要对车体侧墙进行调平,调平时间较长且效果不如意,容易导致轨道车辆生产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体侧墙结构,所述车体侧墙结构具有轻量化和强度高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体侧墙结构,包括:侧墙本体;以及多个立柱,各个所述立柱分别沿所述侧墙本体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式设置,各个所述立柱的断面形状均为类U形,各个所述立柱的开口侧均与所述侧墙本体激光焊接为一体。其中,所述车体侧墙结构还包括多个横梁,各个所述横梁分别沿所述侧墙本体的垂向呈间隔式设置,各个所述横梁均与所述侧墙本体激光焊接为一体。其中,各个所述横梁均包括水平部和与所述水平部的其中一侧的长边相连接并朝上延伸的竖直部。其中,各个所述横梁均与各个所述立柱呈垂直式布置以形成支撑结构,在各个所述立柱的外侧面沿纵向呈间隔式设有多个开口朝向外侧并供安装各个所述横梁的卡槽。其中,所述横梁的水平部嵌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横梁的竖直部的内侧面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立柱的外侧面焊接为一体。其中,各个所述横梁与各个所述立柱相交叉的部位激光焊接为一体。其中,在所述侧墙本体上构造有窗口,所述窗口穿过所述支撑结构。其中,在所述窗口内嵌设有整体式窗口补强板,所述整体式窗口补强板与所述侧墙本体焊接为一体。其中,所述整体式窗口补强板包括呈相对式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呈相对式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均通过内弧形角板连接为一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车体侧墙结构。(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体侧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通过使得各个立柱均与侧墙本体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形成为一个整体,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侧墙本体的外侧不会出现电阻点焊或者是塞焊的痕迹,同时,由于激光焊接的热量输入小,不会造成侧墙本体的焊接变形,后续轨道车辆组焊完成后无需对侧墙本体进行调平,由此,便大大地提升了侧墙本体整体的美观度,同时,也大大地缩短了车体侧墙结构的制造周期。另外,由于本申请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因而,有效地提高了车体侧墙结构整体的结构强度,在此情形下,可以适当地减薄侧墙本体的厚度,即,该侧墙本体的厚度可为传统侧墙板厚度的3/4,由此,本申请的侧墙本体的重量便减轻了1/4。此外,由于各个立柱的断面形状均为类U形,其相较于传统的立柱的断面形状为帽型而言,减少了两侧的翻边,由此便大大地减轻了立柱的重量。具体地,各个该立柱的重量相较于传统的断面为帽型的立柱的重量减轻了1/3。可见,本申请的车体侧墙结构通过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焊接强度,通过减少焊接时的热输入量,便可以确保侧墙本体的侧墙平面度,同时,也缩短了车体侧墙结构的制造周期。侧墙本体的厚度为传统侧墙板的3/4,相应地侧墙本体的重量相较于传统的侧墙板的厚度也能减少约1/4,各个该立柱的重量相较于传统的断面为帽型的立柱的重量减轻了1/3,以满足轻量化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体侧墙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体侧墙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横梁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立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整体式窗口补强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立柱的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侧墙本体;11:窗口;2:立柱;21:上立柱;22:下立柱;3:横梁;31:水平部;32:竖直部;33:左侧横梁;34:右侧横梁;4:卡槽;5:整体式窗口补强板;51:第一侧板;52:第二侧板;53:第三侧板;54:第四侧板;6:内弧形角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侧墙本体;以及/n多个立柱,各个所述立柱分别沿所述侧墙本体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式设置,各个所述立柱的断面形状均为类U形,各个所述立柱的开口侧均与所述侧墙本体激光焊接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墙本体;以及
多个立柱,各个所述立柱分别沿所述侧墙本体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式设置,各个所述立柱的断面形状均为类U形,各个所述立柱的开口侧均与所述侧墙本体激光焊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侧墙结构还包括多个横梁,各个所述横梁分别沿所述侧墙本体的垂向呈间隔式设置,各个所述横梁均与所述侧墙本体激光焊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横梁均包括水平部和与所述水平部的其中一侧的长边相连接并朝上延伸的竖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横梁均与各个所述立柱呈垂直式布置以形成支撑结构,在各个所述立柱的外侧面沿纵向呈间隔式设有多个开口朝向外侧并供安装各个所述横梁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鹏杨小荣田洪雷喻海洋王冰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