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代连朋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309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防撞板,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气瓶槽,气瓶槽的底面嵌有气瓶,气瓶的出气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底盘前端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内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压杆,压杆前端的外周套有第二弹簧,滑槽的后端面镶嵌有轻触开关,底盘前端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收纳有气囊,气囊的后端熔接有输气管,防撞板内表面的正中央焊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后端贯穿进滑槽内部的前端,连接杆后端的外周套有第一弹簧。通过底盘前端面的防撞板,可以提高底盘前端的防撞、减震能力,保护底盘的前端面不被撞伤。

A mobile robot chassis for coal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
技术介绍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在煤矿工业中,也经常需要使用到机器人进入到矿井内进行工作,但是由于矿井内地形复杂,道路崎岖,所以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总是会有磕磕碰碰,如果机器人没有较好的防撞、减震结构,那么随着长时间使用,机器人非常容易发生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机器人在矿井内行走,容易发生碰撞情况,对机器人造成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防撞板,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气瓶槽,所述气瓶槽的底面嵌有气瓶,所述气瓶的出气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底盘前端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内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出隔板,所述压杆前端的外周套有第二弹簧,所述滑槽的后端面镶嵌有轻触开关,所述底盘前端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收纳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后端熔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贯穿进气瓶槽内部的前端,所述防撞板位于底盘的前端面,所述防撞板内表面的正中央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后端贯穿进滑槽内部的前端,所述连接杆后端的外周套有第一弹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后端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并且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后端与滑槽的前端面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板为半圆弧形,并且凹槽均位于防撞板的内侧,而且凹槽的开口垂直朝向防撞板的内侧面。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管位于气瓶槽的一端通过法兰与排气管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处于常闭状态,所述输气管分别与气囊、排气管相通。进一步的,所述压杆与轻触开关处在同一轴线上,并且压杆位于连接杆的后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底盘前端面的防撞板,可以提高底盘前端的防撞、减震能力,保护底盘的前端面不被撞伤,而当防撞板遇到巨大撞击时,便会自动触发气囊的充气开关,随后气囊可以快速充气并填充在防撞板与底盘的前端面之间,以此提高防撞板的减震、抗冲击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中:1-底盘,101-气瓶槽,102-滑槽,103-凹槽,2-防撞板,3-气瓶,4-排气管,401-电磁阀,5-输气管,6-气囊,7-连接杆,8-第一弹簧,9-隔板,10-压杆,11-第二弹簧,12-轻触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1、防撞板2,下面对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底盘1的上表面开设有气瓶槽101,气瓶槽101的底面嵌有气瓶3,气瓶3的出气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排气管4,排气管4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401;具体的,气瓶3的内部充装有高压空气,电磁阀401与轻触开关12配合使用,轻触开关12可以控制电磁阀401的开闭,而当电磁阀401开启后,气瓶3内部的高压空气便会通过排气管4自动排出,而通过气瓶槽101与气瓶3的配合设置,可以方便对气瓶3进行更换;根据之上所述,底盘1前端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02,滑槽102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隔板9,隔板9内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压杆10,压杆10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出隔板9,压杆10前端的外周套有第二弹簧11,滑槽102的后端面镶嵌有轻触开关12;具体的,压杆10可以在隔板9进行前后滑动,第二弹簧11可以使得压杆10具有自动复位的能力,当压杆10往滑槽102的后端面移动时,压杆10便会对轻触开关10进行接触,随后轻触开关10被触动,接着轻触开关10便会将电磁阀401的阀门打开,然后气瓶3内部的高压空气排出;根据之上所述,底盘1前端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03,凹槽103的内部收纳有气囊6,气囊6的后端熔接有输气管5,输气管5的另一端贯穿进气瓶槽101内部的前端;具体的,当电磁阀401打开后,气瓶3内部的高压空气便会通过排气管4排入输气管5,随后输气管5再将高压空气排入气囊6的内部,于是气囊6充气后迅速膨胀并弹出凹槽103,以此气囊6填充在防撞板2与底盘1的前端面之间,起到减震、防护的作用;根据以上所述,防撞板2位于底盘1的前端面,防撞板2内表面的正中央焊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后端贯穿进滑槽102内部的前端,连接杆7后端的外周套有第一弹簧8;具体的,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如果底盘1的前方遇到障碍物,那么障碍物只会撞击在防撞板2上,以此保护底盘1的前端,同时防撞板2利用连接杆7与滑槽102的滑动连接,再加上第一弹簧8的弹力,使得防撞板2具有减震、抗冲击的功能;进一步的,假如防撞板2遇到巨大冲击后,而第一弹簧8的弹力不足以进行缓冲,那么连接杆7便会被继续推动往滑槽102的更内部滑动,当连接杆7的最后端接触到压杆10时,也便会推动压杆10往滑槽102的后端面滑动,而在压杆10滑动过程中,第二弹簧11也会对冲击力进行抵消,如果第二弹簧11的弹力也不足以抵消冲击,那么压杆10便会触碰到轻触开关12,于是乎,轻触开关12便会将电磁阀401打开,随后气瓶3内部的高压空气迅速填充进气囊6的内部,气囊6便会快速膨胀并填充在防撞板2与底盘1的前端面之间,以此起到紧急保护作用,减少冲击力对底盘1的伤害。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1)、防撞板(2),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盘(1)的上表面开设有气瓶槽(101),所述气瓶槽(101)的底面嵌有气瓶(3),所述气瓶(3)的出气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401),所述底盘(1)前端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02),所述滑槽(102)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隔板(9),所述隔板(9)内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压杆(10),所述压杆(10)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出隔板(9),所述压杆(10)前端的外周套有第二弹簧(11),所述滑槽(102)的后端面镶嵌有轻触开关(12),所述底盘(1)前端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03),所述凹槽(103)的内部收纳有气囊(6),所述气囊(6)的后端熔接有输气管(5),所述输气管(5)的另一端贯穿进气瓶槽(101)内部的前端;/n所述防撞板(2)位于底盘(1)的前端面,所述防撞板(2)内表面的正中央焊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后端贯穿进滑槽(102)内部的前端,所述连接杆(7)后端的外周套有第一弹簧(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1)、防撞板(2),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1)的上表面开设有气瓶槽(101),所述气瓶槽(101)的底面嵌有气瓶(3),所述气瓶(3)的出气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401),所述底盘(1)前端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02),所述滑槽(102)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隔板(9),所述隔板(9)内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压杆(10),所述压杆(10)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出隔板(9),所述压杆(10)前端的外周套有第二弹簧(11),所述滑槽(102)的后端面镶嵌有轻触开关(12),所述底盘(1)前端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03),所述凹槽(103)的内部收纳有气囊(6),所述气囊(6)的后端熔接有输气管(5),所述输气管(5)的另一端贯穿进气瓶槽(101)内部的前端;
所述防撞板(2)位于底盘(1)的前端面,所述防撞板(2)内表面的正中央焊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后端贯穿进滑槽(102)内部的前端,所述连接杆(7)后端的外周套有第一弹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连朋邹嘉晖任子龙周扬
申请(专利权)人:代连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