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箔轧机自动上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25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13
一种铝箔轧机自动上卷设备,包括车架、车轮、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框、第一转辊、第二升降杆、第二横杆、第二凸块、第二转辊、第二连接杆、垫块、第三升降杆、第三横杆、第三上凸块、第三侧凸块、保护辊、第三转辊、第三连接杆、轨道、行架、行架连接杆、接近开关、卷径测量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脑控制将铝卷自动调节至设定高度,可快速的与开卷机锥头的高度进行校准,调节过程迅速便捷,提升对铝卷的装载效率。车架不同卷径大小的铝卷结构放置于小车上,均可与小车限位固定,对铝卷的上卷卷径的适用范围大,装置使用灵活。

An automatic winding equipment for aluminum foil m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箔轧机自动上卷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箔轧机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铝箔轧机自动上卷设备。
技术介绍
铝箔是一种用金属铝直接压延成薄片的烫印材料,其烫印效果与纯银箔烫印的效果相似,故又称假银箔。由于铝的质地柔软、延展性好,具有银白色的光泽,如果将压延后的薄片,用硅酸钠等物质裱在胶版纸上制成铝箔片,还可进行印刷。但铝箔本身易氧化而颜色变暗,摩擦、触摸等都会掉色,因此不适用于长久保存的书刊封面等的烫印。轧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泛指完成轧材生产全过程的装备,铝箔通过轧机的压轧作用后,形成薄度更低的铝箔,适用于多种工业生产领域中,运用十分广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产品。铝箔经过轧机作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铝卷进行上卷过程,通过铝卷的运载小车在轨道上行驶,对铝卷进行传送,接着将铝卷与开卷机进行校准,并将铝卷装载到开卷机锥头上,方可实现后续对铝卷进行放卷的过程。在现有的铝卷的装载过程中,因铝卷的卷径会有不同,运载小车无法直接将铝卷对准开卷机锥头,需要人工对铝卷进行高度多次调整后,才可实现装载过程。如精度校准度低,易产生无法实现装载的后果,且易导致铝卷磕碰损坏,且通过人工校准此过程装载效率低,降低整体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箔轧机自动上卷设备,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铝箔轧机自动上卷设备,包括车架、车轮、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框、第一转辊、第二升降杆、第二横杆、第二凸块、第二转辊、第二连接杆、垫块、第三升降杆、第三横杆、第三上凸块、第三侧凸块、保护辊、第三转辊、第三连接杆、轨道、行架、行架连接杆、接近开关、卷径测量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所述车架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端四角,所述车轮与所述车架通过轴承实现转动;所述第一升降杆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中心两端,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杆与所述车架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底端伸出所述车架内;所述第一升降框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底端,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框的两端垂直固定;所述第一转辊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转辊设置与所述第一升降框内,所述第一转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升降框实现转动;所述第二升降杆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表面,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侧,所述第二升降杆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第二升降杆与所述车架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顶端,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转辊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方,所述第二转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凸块实现转动;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第二横杆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表面,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两侧,所述垫块与所述车架呈同向设置,且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升降杆设置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每侧所述垫块设置于第三升降杆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三升降杆与所述垫块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杆的顶端,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上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顶面,且与所述第三横杆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保护辊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顶端,所述保护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三上凸块实现转动;所述第三侧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侧边,且与所述第三横杆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三转辊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一侧,所述第三转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三侧凸块实现转动;所述第三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底端,每个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一侧所述第三横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轨道呈对称设置,所述车轮卡于两侧所述轨道顶端,所述车架通过车轮实现平行移动;所述行架横跨设置于所述轨道的顶面,所述行架的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所述行架连接杆设置于两侧所述行架的顶端;所述接近开关设置与一端所述行架的内侧,所述接近开关通过紧固件实现与所述行架固定;所述卷径测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行架连接杆的底面,所述卷径测量传感器通过紧固件实现与所述行架连接杆固定;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一侧所述行架的底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框呈“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转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框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呈“U”字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设置高度与所述第一升降框的设置高度持平。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杆“U”字形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底端设置高度与所述第一升降框的设置高度持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均采用液压升降杆或气动升降杆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三升降杆的长度呈递减趋势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辊与第三转辊的直径相同,且大于所述第一转辊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行架呈“匚”字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铆钉、膨胀螺丝、螺栓、螺母、螺钉、自攻螺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铝卷运载小车的形式,将小车的车架设计为可升降的形式,在运送铝卷的过程中可对铝卷的中心高度进行调节,通过电脑控制自动调节至设定高度,可快速的与开卷机锥头的高度进行校准,调节过程迅速便捷,提升对铝卷的装载效率,提高了装置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将车架设计为三节式可升降结构,不同卷径大小的铝卷结构放置于小车上,均可与小车限位固定,对铝卷的上卷卷径的适用范围大,装置使用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车架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升降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车架处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R值的计算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车架1、车轮2、第一升降杆3、第一升降框4、第一转辊5、第二升降杆6、第二横杆7、第二凸块8、第二转辊9、第二连接杆10、垫块11、第三升降杆12、第三横杆13、第三上凸块14、第三侧凸块15、保护辊16、第三转辊17、第三连接杆18、轨道19、行架20、行架连接杆21、接近开关22、卷径测量传感器23、距离传感器2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胶粘、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螺母连接、铆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本实施列中所提及的接近开关22、卷径测量传感器23、距离传感器24均为现有技术,已成熟运用于各机械领域,为该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公知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对其原理不进行赘述。结合附图可见,一种铝箔轧机自动上卷设备,包括车架、车轮、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框、第一转辊、第二升降杆、第二横杆、第二凸块、第二转辊、第二连接杆、垫块、第三升降杆、第三横杆、第三上凸块、第三侧凸块、保护辊、第三转辊、第三连接杆、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箔轧机自动上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车轮、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框、第一转辊、第二升降杆、第二横杆、第二凸块、第二转辊、第二连接杆、垫块、第三升降杆、第三横杆、第三上凸块、第三侧凸块、保护辊、第三转辊、第三连接杆、轨道、行架、行架连接杆、接近开关、卷径测量传感器、距离传感器;/n所述车架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端四角,所述车轮与所述车架通过轴承实现转动;所述第一升降杆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中心两端,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杆与所述车架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底端伸出所述车架内;所述第一升降框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底端,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框的两端垂直固定;所述第一转辊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转辊设置与所述第一升降框内,所述第一转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升降框实现转动;/n所述第二升降杆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表面,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侧,所述第二升降杆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第二升降杆与所述车架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顶端,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转辊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方,所述第二转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凸块实现转动;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第二横杆实现固定连接;/n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表面,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两侧,所述垫块与所述车架呈同向设置,且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升降杆设置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每侧所述垫块设置于第三升降杆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三升降杆与所述垫块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杆的顶端,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上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顶面,且与所述第三横杆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保护辊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顶端,所述保护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三上凸块实现转动;所述第三侧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侧边,且与所述第三横杆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三转辊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一侧,所述第三转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三侧凸块实现转动;所述第三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底端,每个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一侧所述第三横杆的底端固定连接;/n所述轨道呈对称设置,所述车轮卡于两侧所述轨道顶端,所述车架通过车轮实现平行移动;所述行架横跨设置于所述轨道的顶面,所述行架的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所述行架连接杆设置于两侧所述行架的顶端;所述接近开关设置与一端所述行架的内侧,所述接近开关通过紧固件实现与所述行架固定;所述卷径测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行架连接杆的底面,所述卷径测量传感器通过紧固件实现与所述行架连接杆固定;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一侧所述行架的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箔轧机自动上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车轮、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框、第一转辊、第二升降杆、第二横杆、第二凸块、第二转辊、第二连接杆、垫块、第三升降杆、第三横杆、第三上凸块、第三侧凸块、保护辊、第三转辊、第三连接杆、轨道、行架、行架连接杆、接近开关、卷径测量传感器、距离传感器;
所述车架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端四角,所述车轮与所述车架通过轴承实现转动;所述第一升降杆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中心两端,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杆与所述车架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底端伸出所述车架内;所述第一升降框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底端,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框的两端垂直固定;所述第一转辊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转辊设置与所述第一升降框内,所述第一转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升降框实现转动;
所述第二升降杆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表面,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侧,所述第二升降杆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第二升降杆与所述车架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顶端,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转辊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方,所述第二转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凸块实现转动;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第二横杆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上表面,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两侧,所述垫块与所述车架呈同向设置,且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升降杆设置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每侧所述垫块设置于第三升降杆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三升降杆与所述垫块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杆的顶端,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上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顶面,且与所述第三横杆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保护辊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顶端,所述保护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三上凸块实现转动;所述第三侧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侧边,且与所述第三横杆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三转辊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国宇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宏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