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3)的安全带(5),具有至少一个织带(4),所述织带包括布置在至少两个织带层(4.1,4.2)之间的安全带内腔(13))。为了贴身地将热引入车辆,在所述安全带内腔(13)中,在与朝向系上所述织带(4)的乘员(1)的织带层(4.1)相邻之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
Seat belts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车辆的安全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其具有至少一个织带,所述织带包括构建在两个织带层之间的安全带内腔。
技术介绍
由DE102006003794A1已知一种针对汽车乘员的安全系统,其具有汽车座椅和分配给汽车座椅的安全带。安全带上紧固有扣舌,其用于形状配合地与固定在汽车结构上的安全带扣闭锁在一起。安全带可通过安全带卷收器而改变其抽出长度并与气体发生器连接,该气体发生器在存在相应传感器数据的情况下向软管体灌注气体并为其充气,其中可与安全带一起抽出的进气管将气体发生器与可充气安全带连接在一起。此外,DE102006646A1揭示一种安全带,其包括整合在织带中的加热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之现有技术有所改进的安全带,其尽可能有利地将加热元件整合在织带中。本专利技术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技术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具有至少一个织带,所述织带包括布置在至少两个织带层之间的安全带内腔。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安全带内腔中,在与朝向系上所述织带的乘员的织带层相邻之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借助织带中的该加热元件就能实现贴身升温,以及对朝向乘员的织带层和系上织带的乘员进行调温。采用相对较小的耗费和相对较小的能量输入就能在贴身区域内相对迅速地使得乘员升温,这样就不需要完全加热车辆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因此节约了电热能。在该车辆是电动车辆或者具有至少一个电驱动单元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外部温度相对较低的冬季行驶需要借助车辆的加热装置(如空调)来使得车辆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升温时,就行驶所需可用电能而言会产生相对较高的里程损失。通过所述加热元件就能对乘员而言,在外部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开始驾驶时,特别是在躯干区域内大幅提高舒适度,其中与内部空间的常见供暖方式相比能够大幅节约电能。所述织带是可加热的,因而在开始驾驶时,织带带给系上织带且特别是未穿夹克衫的乘员的躯干的寒意,至少会大幅减小。借助该可加热的织带,当外部温度相对较低时,特别是在冬天,即使在敞篷车上也能提高乘员的舒适感,同时还能增强乘员——优选为车辆的驾驶员与副驾驶——的愉悦度。有利地,所述织带包括布置在两个织带层之间且可被施加气体的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布置在所述安全气囊与朝向系上所述织带的乘员的织带层之间。在此情况下,在织带中采用该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后,特别是在检测到车辆即将发生碰撞或者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触发的安全气囊的功能不会受到影响。有利地,所述织带在所述安全带内腔的区域内具有加宽部并且在这个区域内折叠,其中相应的加宽部形成针对至少一个加热元件的支撑元件。在安全带内腔通过安全气囊而被施加气体的情况下,织带在这个区域内展开,使得织带在乘员身体上的支承面有所增大,从而使得织带作用于乘员的作用力分布开来。因而降低了乘员的受伤风险。在此情况下,在织带中采用该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后,特别是在检测到车辆即将发生碰撞或者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触发的可被施加的安全带内腔的功能不会受到影响。采用这种构建方案的可加热安全带在技术上是相对易于用相对较少的耗费实现的,其中对系上这种安全带的乘员而言益处相对较高。可以对所述安全带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这种安全带能够布置在特别是某个车辆制造商的所有车型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中:图1为位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示意图,其系上了安全带的包括加热元件的织带,以及图2为具有加热元件的织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具有可被施加气体的安全带内腔和加热元件的织带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具有安全带内腔和加热元件的织带的另一局部示意图,图5为具有额外的支撑元件和加热元件的织带的局部示意图,以及图6为不具有可被施加的安全带内腔和加热元件的织带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图1中示出位于车辆3中的车辆座椅2上的乘员1,其中乘员1系上了分配给他的安全带5的织带4。图1所示乘员1尤指车辆3的驾驶员。然而,该乘员也可以是副驾驶或者车辆3后座的乘客。织带4是安全带5的组成部分,安全带包括:整合有安全带张紧器的安全带卷收器6、至少一个转向滑轮7、端部附件8和可供可动布置在织带4上的安全带扣舌10插入的安全带扣9。安全带5是三点式安全带,其中在系上了构建为所谓标准织带的织带4的情况下,乘员1被拴在车辆车身F的三个点上。安全带卷收器6形成第一连接点,端部附件8形成第二连接点,安全带扣9形成第三连接点。系上织带4后,该织带分为肩部安全带区段S和腰部安全带区段B。肩部安全带区段S沿系上了织带4的乘员1的躯干倾斜延伸,其中腰部安全带区段B通过乘员1的盆腔大体沿车辆横向延伸。织带4包括两个在图2中加以详细绘示的织带层4.1、4.2。系上织带4后,织带层4.1朝向乘员1,而另一织带层4.2背离乘员1。这样就在这两个织带层4.1与4.2之间产生图2所示的安全带内腔13。在车辆3是电动车辆或者具有至少一个电驱动单元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外部温度相对较低的冬季行驶模式下需要借助车辆3的加热装置来使得车辆3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升温时,就行驶所需可用电能而言会产生相对较高的里程损失。此外在乘员1不穿夹克衫进入车辆3的情形下,在开始驾驶时,织带4带给乘员1的躯干的寒意会造成不适。为了大幅减轻里程损失、提高系上织带4的乘员1的舒适度并降低织带4带给乘员1的寒意所造成的不适,从而进一步提高乘员1的舒适感和愉悦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借助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来加热织带4。如图2中的截面图所示,加热元件12布置在安全带内腔13中与朝向乘员1的织带层4.1相邻之处,即织带4的接触侧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元件12构建为加热线,即加热丝,其中该加热线可在织带4的制造过程中被织入织带层4.1。举例而言,加热元件12作为加热线回形延伸、优选在肩部安全带区段S上被织入织带层4.1。此外,在织入有加热元件12的织带层4.1与安全带内腔13之间可以布置有支撑无纺布,以增强隔热效果。根据一种替代或补充的实施方式,加热元件12构建为加热薄膜,其与织带4热焊接和/或粘合在一起,使得加热薄膜与织带4材料接合地连接并且在加热元件12与织带层4.1间建立基本上永久性的连接。作为加热元件12的加热薄膜包括支撑薄膜,其用来使得加热元件12单侧隔热。在另一替代或补充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元件12的加热无纺布可以特别是朝着接触侧地被置入织带4。作为加热元件12的加热无纺布在安全带内腔13中布置在织带4中的织带层4.1与4.2之间,并可以作为组成部分而包括碳纤维。加热无纺布可以具有支撑无纺布。织带4可以实施为软管,其中该织带例如由两个单独的织带层4.1和4.2构成,其在其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3)的安全带(5),具有至少一个织带(4),所述织带包括布置在至少两个织带层(4.1,4.2)之间的安全带内腔(13),/n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带内腔(13)中,在与朝向系上所述织带(4)的乘员(1)的织带层(4.1)相邻之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26 DE 102017005053.8;20170607 DE 102017005441.一种用于车辆(3)的安全带(5),具有至少一个织带(4),所述织带包括布置在至少两个织带层(4.1,4.2)之间的安全带内腔(13),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带内腔(13)中,在与朝向系上所述织带(4)的乘员(1)的织带层(4.1)相邻之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构建为加热线、加热薄膜和/或加热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12)被织入所述织带层(4.1)、被粘合至所述织带层(4.1)以及/或者与所述织带层(4.1)热焊接在一起。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5),
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4)实施为软管,所述软管具有两个彼此分离的织带层(4.1,4.2),所述织带层的边缘区域相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尼布林,Y·迪特里希,S·坎普曼,
申请(专利权)人:戴姆勒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