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69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1:48
一种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单元及动触头单元;静触头单元包括邻接部及固定于邻接部的一个侧面上的静触点;动触头单元包括短簧片、与短簧片一端连接的安装部及设置于安装部末端的动触点;安装部朝向第二接线端的第一端位于邻接部远离静触点的一侧,第二端弯折至邻接部具有静触点的一侧,动触点设置于安装部的第二端朝向静触点的一侧。动触点与静触点连接时,短簧片中的电流方向i1与邻接部中的电流方向i2相反,从而在邻接部与短簧片之间产生相互远离的抗斥力f,进而使得动触点更加抵紧静触点,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Relay anti repulsion contac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特别是一种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的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短路电流形成排斥力,作用于动触头与静触头上,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相互排斥的力。现有的继电器为了增加接触力以抵消斥力,通常将动簧片与动触头端子至少部分地平行设置,动簧片的定端与动触头端子的一端连接。在通电时,电磁组件驱动以拨杆移动,拨杆带动动簧片的自由端朝向静触头移动。动簧片上的动触头与静触头抵接后,动触头端子及动簧片中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对应产生电磁力驱动动簧片远离动触头端子的方向移动,从而与斥力抵消。另外为了提高抗斥力,动簧片的背部还需要设置加强片,加强片的中部具有弧形凸起,以提高弹力。但是这种触头组件存在以下问题:1.结构复杂,动簧片及加强片的结构较为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2.由于动簧片及加强片具有一个定端及自由端,且长度较长,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变形,特别是在安装及拆卸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变形,使得弹力下降,进而导致抗斥力下降,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静触头单元及动触头单元;静触头单元包括第一接线端、与第一接线端连接的邻接部及固定于邻接部的一个侧面上的静触点;动触头单元包括第二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短簧片、与短簧片远离第二接线端的一端连接的安装部及设置于安装部末端的动触点;安装部朝向第二接线端的第一端位于邻接部远离静触点的一侧,第二端弯折至邻接部具有静触点的一侧,动触点设置于安装部的第二端朝向静触点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与短簧片连接的连接块、与连接块远离短簧片的一端呈角度连接的过渡块及与过渡块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呈角度连接的安装块;动触点设置于安装块朝向连接块的侧面上,邻接部的末端及静触点均位于安装块与连接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的长度大于安装块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块与连接块垂直连接,安装块与过渡块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端朝向邻接部的一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弯折部,邻接部的形状为L形,其第一端与第一弯折部连接,第二端位于安装块与连接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线端朝向短簧片的一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弯折部;短簧片的第一端与第二弯折部之间通过若干第一铆钉连接,第二端与安装部之间通过若干第二铆钉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静触头单元及动触头单元;静触头单元包括第一接线端、与第一接线端连接的邻接部及固定于邻接部的一个侧面上的静触点;动触头单元包括第二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短簧片、与短簧片远离第二接线端的一端连接的安装部及设置于安装部末端的动触点;安装部朝向第二接线端的第一端位于邻接部远离静触点的一侧,第二端弯折至邻接部具有静触点的一侧,动触点设置于安装部的第二端朝向静触点的一侧。动触点与静触点连接时,短簧片中的电流方向i1与邻接部中的电流方向i2相反,从而在邻接部与短簧片之间产生相互远离的抗斥力f,进而使得动触点更加抵紧静触点,如此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的拆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静触头单元10及动触头单元20。静触头单元10包括第一接线端11、与第一接线端11连接的邻接部12及固定于邻接部12的一个侧面上的静触点13。动触头单元20包括第二接线端21、与第二接线端21连接的短簧片22、与短簧片22远离第二接线端21的一端连接的安装部23及设置于安装部23末端的动触点24。安装部23的第一端位于邻接部12远离静触点13的一侧,第二端弯折至邻接部12具有静触点13的一侧,动触点24设置于安装部23的第二端朝向静触点13的一侧。安装部23可为单层金属片或多层金属片,如铜片等。安装部23的形状为J字形,包括与短簧片22连接的连接块231、与连接块231远离短簧片22的一端呈角度连接的过渡块232及与过渡块232远离连接块231的一端呈角度连接的安装块233。连接块231的长度大于安装块233的长度。动触点24设置于安装块233朝向连接块231的侧面上。邻接部12的末端及静触点13均位于安装块233与连接块231之间。初始状态下,静触点13与动触点24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本实施方式中,过渡块232与连接块231垂直连接,安装块233与过渡块232垂直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接线端11与第二接线端2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接线端11朝向邻接部12的一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弯折部111。邻接部12的形状为L形,其第一端与第一弯折部111连接,第二端位于安装块233与连接块231之间。第二接线端21朝向短簧片22的一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弯折部211;短簧片22的第一端与第二弯折部211之间通过若干第一铆钉连接,第二端与安装部23之间通过若干第二铆钉连接。安装块233远离连接块231的一侧与一滑动块抵接,滑动块的滑动由一电磁组件驱动,从而带动安装部23及动触点24相对静触点13靠近或远离。当动触点24与静触点13连接时,连接块231及短簧片22中的电流方向i1与安装块233及邻接部12中的电流方向i2相反,从而在邻接部12与连接块231或短簧片22之间产生相互远离的抗斥力f,进而使得动触点24更加抵紧静触点13,如图1所示。由于短簧片22的长度设计地较短,其弹力能够得到保证,同时由于安装部23左右移动的行程都受到邻接部12的限制,从而使得短簧片22的变形程度得到控制,长时间使用后短簧片22的弹力也不会明显地下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静触头单元10及动触头单元20;静触头单元10包括第一接线端11、与第一接线端11连接的邻接部12及固定于邻接部12的一个侧面上的静触点13;动触头单元20包括第二接线端21、与第二接线端21连接的短簧片22、与短簧片22远离第二接线端21的一端连接的安装部23及设置于安装部23末端的动触点24;安装部23朝向第二接线端21的第一端位于邻接部12远离静触点13的一侧,第二端弯折至邻接部12具有静触点13的一侧,动触点24设置于安装部23的第二端朝向静触点13的一侧。如此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内的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静触头单元及动触头单元;静触头单元包括第一接线端、与第一接线端连接的邻接部及固定于邻接部的一个侧面上的静触点;动触头单元包括第二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短簧片、与短簧片远离第二接线端的一端连接的安装部及设置于安装部末端的动触点;安装部朝向第二接线端的第一端位于邻接部远离静触点的一侧,第二端弯折至邻接部具有静触点的一侧,动触点设置于安装部的第二端朝向静触点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静触头单元及动触头单元;静触头单元包括第一接线端、与第一接线端连接的邻接部及固定于邻接部的一个侧面上的静触点;动触头单元包括第二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短簧片、与短簧片远离第二接线端的一端连接的安装部及设置于安装部末端的动触点;安装部朝向第二接线端的第一端位于邻接部远离静触点的一侧,第二端弯折至邻接部具有静触点的一侧,动触点设置于安装部的第二端朝向静触点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抗斥力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与短簧片连接的连接块、与连接块远离短簧片的一端呈角度连接的过渡块及与过渡块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呈角度连接的安装块;动触点设置于安装块朝向连接块的侧面上,邻接部的末端及静触点均位于安装块与连接块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淞朝郑旭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格蕾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