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冰箱及实验室操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26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低温冰箱及实验室操作台。所述超低温冰箱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背板以及制冷组件,所述背板将所述壳体内部腔室分隔为位于前方的制冷室和位于后方的电气室,所述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气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超低温冰箱的制冷系统设置于冰箱背部,大大降低了超低温冰箱的高度,从而可以将超低温冰箱放置于实验室操作台的下方,使得操作台下方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节省空间,优化实验室空间布局,便于实验室管理。

An ultra-low temperature refrigerator and laboratory operat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温冰箱及实验室操作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低温冰箱及实验室操作台。
技术介绍
低温实验室中一般配备有超低温冰箱和操作台,超低温冰箱由于体积较大,且现有技术中超低温冰箱的制冷组件一般设置在冰箱底部,造成冰箱的整体高度较高,因此,超低温冰箱与操作台通常分开放置,而操作台下方空间通常设置成柜体形式。但这种布局方式下,操作台下方的柜体用于盛放实验室用器件,工作人员需要弯腰拿放,极为不便,长久以来,操作台下方或者空置,或者存放一些不常使用的器件,而需要通过另外设置储藏柜来存放常用器件,由此存在实验室操作台空间利用率不高、不易于实验室空间管理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超低温冰箱和实验室操作台空间布局利用率不高、不便于实验室空间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低温冰箱,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背板以及制冷组件,所述背板将所述壳体内部腔室分隔为位于前方的制冷室和位于后方的电气室,所述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气室内。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具有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顶壁及底壁,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围合形成所述腔室,所述背板的上端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背板的下端与所述底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壁的宽度小于所述底壁的宽度,自所述顶壁后缘向下延伸设置所述背板,或者所述底壁的宽度小于所述顶壁的宽度,自所述底壁后缘向上延伸设置所述背板。进一步地,所述后侧壁的高度低于所述前侧壁的高度,所述后侧壁与所述顶壁和/或所述底壁之间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格栅散热口。进一步地,所述后侧壁与所述背板之间靠近所述盖板处设置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上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格栅散热口相通。进一步地,所述后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分凝器、套管换热器及蒸发器,所述套管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分别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分油器,所述分油器出口端连接有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第三管路用于向所述压缩机返回冷冻油,所述第四管路用于向所述冷凝器返回制冷剂气体,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连接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安装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分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干燥过滤器与所述分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还连接有通向所述压缩机的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三毛细管。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设置于所述分凝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回气管路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低温冰箱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中将超低温冰箱的制冷系统设置于冰箱背部,大大降低了超低温冰箱的高度,从而可以将超低温冰箱放置于实验室操作台的下方,使得操作台下方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节省空间,优化实验室空间布局,便于实验室管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超实验室操作台,包括台面,所述台面下方的空腔用于放置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超低温冰箱。进一步地,还包括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用于对所述超低温冰箱散热,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集风罩,所述集风罩设置于所述超低温冰箱背部的格栅散热口处。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横向排风管,所述横向排风管沿所述台面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横向排风管与所述集风罩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验室操作台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验室操作台,在台面下方放置超低温冰箱,一方面便于从超低温冰箱内拿取物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操作台下方空间,避免台面下方空间闲置。另外,现有技术中实验室的超低温冰箱并没有配套的散热系统,使得实验室的温度偏高。而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台在超低温冰箱背部的格栅散热口设置有集风罩,以及与集风罩连接的横向排风管,能够及时地将冰箱出风口处的热风排出实验室,保证实验室温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且由于超低温冰箱放置在台面下方,集风罩和横向排风管也设置在台面下方,使得整个通风系统只有支排风管外露,提高了实验室操作台的整体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低温冰箱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低温冰箱的局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低温冰箱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超低温冰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低温冰箱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超低温冰箱的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低温冰箱的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低温冰箱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超低温冰箱的正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实验室操作台的结构图;图11为图10中实验室操作台的正视图;图12为图10中实验室操作台的俯视图;图13为图10中实验室操作台的侧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实验室操作台的结构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超低温冰箱与通风系统的第一种布局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超低温冰箱与通风系统的第二种布局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超低温冰箱与通风系统的第三种布局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超低温冰箱;200-台面;201-隔离板;202-层板架;203-集风罩;204-横向排风管;205-支排风管;206-取水台;1-壳体;2-背板;3-制冷组件;4-冰箱门;5-盖板;6-中间板;11-前侧壁;12-后侧壁;13-右侧壁;14-顶壁;15-制冷室;16-电气室;31-压缩机;32-冷凝器;33-分凝器;34-蒸发器;35-分油器;36-储气罐;37-干燥过滤器;38-第一过滤器;39-第一毛细管;310-套管管热器;311-第一电磁阀;312-第二毛细管;313-第二电磁阀;314-第三毛细管;315-压力保护器;316-第二过滤器;41-把手;51-格栅散热口;61-出风口;121-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与超低温冰箱100的正面相对时从左手侧朝向右手侧的方向设为X轴正向,X轴正向为右,反之为左;从近前侧朝向深远侧的方向设为Y轴正向,Y轴正向为后,反之为前;竖直向上设为Z轴正向,Z轴正向为上,反之为下;另外,X轴方向的尺寸为长度,Y轴方向的尺寸为宽度,Z轴方向的尺寸为高度。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低温冰箱100构成为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壳体1具有前侧壁11、后侧壁12、左侧壁、右侧壁13、顶壁14及底壁,在壳体1内部形成有腔室,冰箱门4设置于壳体1前侧壁11,背板2设置于顶壁14与底壁之间,背板2的上端与顶壁14连接,背板2的下端与底壁连接。其中一种方式中,壳体1顶壁14的宽度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温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背板(2)以及制冷组件(3),所述背板(2)将所述壳体(1)内部腔室分隔为位于前方的制冷室(15)和位于后方的电气室(16),所述制冷组件(3)设置于所述电气室(1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温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背板(2)以及制冷组件(3),所述背板(2)将所述壳体(1)内部腔室分隔为位于前方的制冷室(15)和位于后方的电气室(16),所述制冷组件(3)设置于所述电气室(1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温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前侧壁(11)、后侧壁(12)、左侧壁、右侧壁(13)、顶壁(14)及底壁,所述前侧壁(11)、所述后侧壁(12)、所述左侧壁、所述右侧壁(13)、所述顶壁(14)及所述底壁围合形成所述腔室,所述背板(2)的上端与所述顶壁(14)连接,所述背板(2)的下端与所述底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低温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14)的宽度小于所述底壁的宽度,自所述顶壁(14)后缘向下延伸设置所述背板(2),或者所述底壁的宽度小于所述顶壁(14)的宽度,自所述底壁后缘向上延伸设置所述背板(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低温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壁(12)的高度低于所述前侧壁(11)的高度,所述后侧壁(12)与所述顶壁(14)和/或所述底壁之间设置有盖板(5),所述盖板(5)上设置有格栅散热口(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低温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壁(12)与所述背板(2)之间靠近所述盖板(5)处设置有中间板(6),所述中间板(6)上设置出风口(61),所述出风口(61)与所述格栅散热口(51)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低温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壁(12)上开设有进风口(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温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3)包括压缩机(31)、冷凝器(32)、分凝器(33)、套管换热器及蒸发器(34),所述套管换热器与所述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邦崔争第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