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能耗钢结构模块化房屋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超低能耗钢结构模块化房屋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已得到了建筑界的关注。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并不是将节能建筑材料及设备在建筑中简单组合,而是从建筑物的设计上着手,将相关节能科技、设备及材料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建筑的节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直至达到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零能耗目标。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以单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在工厂进行预制,并可在工厂对模块内部空间进行布置与装修,然后运输到现场通过吊装将模块可靠地连接为建筑整体。目前,我国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主要应用在临时设施领域,以轻钢结构为框架,采用工厂标准化生产、现场一体化安装,但在同一模块中相邻模块单元之间的连接困难,钢结构冷热桥不做处理、模块与模块拼接缝隙没做气密性处理,超低能耗系统的建筑做法没做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低能耗钢结构模块化房屋,要解决传统的钢结构集成模块之间的连接困难、保温隔热性能差、热桥和气密性处理困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低能耗钢结构模块化房屋,包括有地圈梁和模块;所述地圈梁通过地脚螺栓组件锚固在地面上;所述地脚螺栓组件沿着地圈梁的侧边间隔布置;地脚螺栓组件的顶端超出地圈梁的顶面,并且在地脚螺栓组件的顶端设置有柱脚锚板;所述模块至少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地圈梁上,并且相邻模块之间相连接;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能耗钢结构模块化房屋,包括有地圈梁(1)和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圈梁(1)通过地脚螺栓组件(3)锚固在地面上;所述地脚螺栓组件(3)沿着地圈梁(1)的侧边间隔布置;地脚螺栓组件(3)的顶端超出地圈梁(1)的顶面,并且在地脚螺栓组件(3)的顶端设置有柱脚锚板(3.2.2);所述模块(2)至少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地圈梁(1)上,并且相邻模块(2)之间相连接;所述模块(2)包括有底模块单元(2.1)和顶模块单元(2.2);底模块单元(2.1)包括由第一立柱(2.1.1)、第一底梁(2.1.2)、第一顶梁(2.1.3)、第一底板结构(2.1.4)和四个第一侧板结构(2.1.5)共同围合而成的缺顶面的六面体结构;所述第一立柱(2.1.1)的底部对应连接在柱脚锚板(3.2.2)上,第一立柱(2.1.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5);所述第一底梁(2.1.2)沿竖向平行间隔设置有两层,且每根第一底梁(2.1.2)分别对应连接在横向或者纵向相邻的第一立柱(2.1.1)之间;两层第一底梁(2.1.2)之间通过横向和/或纵向设置的连接梁(4)连接;所述第一顶梁(2.1.3)对应连接在相邻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能耗钢结构模块化房屋,包括有地圈梁(1)和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圈梁(1)通过地脚螺栓组件(3)锚固在地面上;所述地脚螺栓组件(3)沿着地圈梁(1)的侧边间隔布置;地脚螺栓组件(3)的顶端超出地圈梁(1)的顶面,并且在地脚螺栓组件(3)的顶端设置有柱脚锚板(3.2.2);所述模块(2)至少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地圈梁(1)上,并且相邻模块(2)之间相连接;所述模块(2)包括有底模块单元(2.1)和顶模块单元(2.2);底模块单元(2.1)包括由第一立柱(2.1.1)、第一底梁(2.1.2)、第一顶梁(2.1.3)、第一底板结构(2.1.4)和四个第一侧板结构(2.1.5)共同围合而成的缺顶面的六面体结构;所述第一立柱(2.1.1)的底部对应连接在柱脚锚板(3.2.2)上,第一立柱(2.1.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5);所述第一底梁(2.1.2)沿竖向平行间隔设置有两层,且每根第一底梁(2.1.2)分别对应连接在横向或者纵向相邻的第一立柱(2.1.1)之间;两层第一底梁(2.1.2)之间通过横向和/或纵向设置的连接梁(4)连接;所述第一顶梁(2.1.3)对应连接在相邻第一立柱(2.1.1)上的连接件(5)之间;
所述顶模块单元(2.2)包括由第二立柱(2.2.1)、第二底梁(2.2.2)、斜顶梁(2.2.3)、第二底板结构(2.2.4)、斜顶板结构(2.2.5)和至少三个第二侧板结构(2.2.6)共同围合而成的箱形结构;所述顶模块单元(2.2)的底部、对应底模块单元(2.1)上连接件(5)的位置处也设置有连接件(5);所述顶模块单元(2.2)与底模块单元(2.1)之间通过对应设置的连接件(5)连接;相邻模块(2)的斜顶板结构(2.2.5)相连接;
所述连接件(5)包括有柱连接件单元(5.1)和梁连接件单元(5.2);所述柱连接件单元(5.1)为空心六面体结构,并且柱连接件单元(5.1)的水平切面尺寸与柱截面尺寸相适应;所述梁连接件单元(5.2)为空心六面体结构,且固定连接在柱连接件单元(5.1)一侧;所述梁连接件单元(5.2)的截面尺寸与梁的截面尺寸相适应;所述梁连接件单元(5.2)的顶面低于柱连接件单元(5.1)的顶面,梁连接件单元(5.2)的底面高于柱连接件单元(5.1)的底面,并且梁连接件单元(5.2)底面到柱连接件单元(5.1)底面的间距与梁连接件单元(5.2)顶面到柱连接件单元(5.1)顶面的间距相适应;在梁连接件单元(5.2)的顶面或者底面上开设有连接孔(6);上下对应的连接件(5)之间通过穿设在连接孔(6)中的连接螺栓(7)连接,并且在上下对应的梁连接件单元(5.2)之间的间隙中垫设有垫片(8);所述梁连接件单元(5.2)的内腔中间隔设置有内隔板(5.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能耗钢结构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圈梁(1)包括有至少有两个地圈梁单元(1.1);每个地圈梁单元(1.1)对应设置在每个模块(2)的底部;相邻两个地圈梁单元(1.1)之间通过地连梁(1.2)连接;所述地圈梁单元(1.1)由横向地梁(1.2.1)和纵向地梁(1.2.2)连接而成;所述横向地梁(1.2.1)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纵向地梁(1.2.2)有一组,平行间隔布置在两根横向地梁(1.2.1)之间;
所述地脚螺栓组件(3)包括有地脚螺栓(3.1)和设置在地脚螺栓(3.1)上方的连接节点(3.2);所述地脚螺栓(3.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3.1.1);所述第一法兰盘(3.1.1)上、沿着第一法兰盘(3.1.1)的外边缘间隔开设有圆弧形的第二连接孔(13),且第二连接孔(13)的圆弧与第一法兰盘(3.1.1)的外边缘对应平行;所述连接节点(3.2)包括有第二法兰盘(3.2.1)、设置在第二法兰盘(3.2.1)正上方的柱脚锚板(3.2.2)以及连接在第二法兰盘(3.2.1)与柱脚锚板(3.2.2)之间的地梁连接杆(3.2.3);所述连接节点(3.2)与地脚螺栓(3.1)之间通过第一法兰盘(3.1.1)和第二法兰盘(3.2.1)法兰连接;所述地梁连接杆(3.2.3)的水平投影呈一字形或者呈L形或者呈T形或者呈十字形,并且地圈梁(1)中相邻的地梁之间通过地梁连接杆(3.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能耗钢结构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2.1.1)的外侧面和第一底梁(2.1.2)的外侧面对应设置有第一垫块(10);在相邻第一垫块(10)之间通长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所述第一侧板结构(2.1.5)设置在第一支撑杆(9)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能耗钢结构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块单元(2.2)的侧立面呈三角形;所述顶模块单元(2.2)包括由第二立柱(2.2.1)、第二底梁(2.2.2)、斜顶梁(2.2.3)、第二底板结构(2.2.4)、斜顶板结构(2.2.5)和三个第二侧板结构(2.2.6)共同围合而成的箱形结构;所述第二立柱(2.2.1)有一组,沿着顶模块单元(2.2)的背面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立柱(2.2.1)的外侧面和第二底梁(2.2.2)的外侧面对应设置有第二垫块(11);在相邻第二垫块(11)之间通长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2);位于前侧的第二底梁(2.2.2)两端外侧设置有第三垫块(14);在相邻第三垫块(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飞,张庆昱,孙溪东,陈宝光,张平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