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塑料热解制油的工艺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塑料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废塑料热解制油的工艺及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具有广泛的用途以及良好的使用性能,与钢铁、木材和水泥构成了现代工业的四大基础材料。随着塑料消费量的不断攀升,废塑料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已成为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废塑料在自然界中不易讲解,填埋处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塑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溶出还易大面积污染土地,造成二次污染。废塑料热解制油是目前处理废塑料的最佳方式。我国主要采用槽式反应器和管式反应器通过外加热方式来制取燃料油。然而,目前废塑料热解制油工业装置的处理能力较弱,一般不超过20吨/(天·台)。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反应器容积的增大,搅拌轴搅拌的效果会降低,进而容易导致釜底和器壁出现结焦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塑料热解制油的工艺及装置,提高废塑料热解制油的处理能力,同时避免器壁出现结焦现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废塑料热解制油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流化床燃烧炉内铺设循环灰颗粒;废塑料进入螺旋给料机,在螺旋给料机的加热作用下成为塑料熔融物;塑料熔融物在流量调节阀的控制下进入多根内螺纹管,并在所述内螺纹管内发生裂解反应,裂解反应产生油气混合物和焦炭颗粒;油气混合物和焦炭颗粒进入第一分离器内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焦炭颗粒进入焦炭罐内储存;油气混合物进入精馏塔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塑料热解制油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在流化床燃烧炉(2)内铺设循环灰颗粒;/n废塑料进入螺旋给料机(1),在螺旋给料机(1)的加热作用下成为塑料熔融物;/n塑料熔融物在流量调节阀(23)的控制下进入多根内螺纹管(22),并在所述内螺纹管(22)内发生裂解反应,裂解反应产生油气混合物和焦炭颗粒;/n油气混合物和焦炭颗粒进入第一分离器(5)内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n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焦炭颗粒进入焦炭罐(54)内储存;/n油气混合物进入精馏塔(6)内进行精馏处理,精馏处理产生裂解油和裂解气;/n裂解油进入储油罐(64)内储存;/n裂解气进入流化床燃烧炉(2)内进行燃烧处理,燃烧处理产生热烟气;/n热烟气和循环灰颗粒进入第二分离器(10)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热烟气先进入热交换器(3)内与冷却水交换热量,再进入空气预热器(9)内与空气交换热量,循环灰颗粒返回流化床燃烧炉(2);/n交换热量后的热烟气进入螺旋给料机(1)的夹套(11)内作为加热废塑料的热源,然后进入烟气处理装置(20)进行处理;/n与热烟气交换热量后的空气进入流化床燃烧炉(2)内支持裂解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塑料热解制油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流化床燃烧炉(2)内铺设循环灰颗粒;
废塑料进入螺旋给料机(1),在螺旋给料机(1)的加热作用下成为塑料熔融物;
塑料熔融物在流量调节阀(23)的控制下进入多根内螺纹管(22),并在所述内螺纹管(22)内发生裂解反应,裂解反应产生油气混合物和焦炭颗粒;
油气混合物和焦炭颗粒进入第一分离器(5)内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
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焦炭颗粒进入焦炭罐(54)内储存;
油气混合物进入精馏塔(6)内进行精馏处理,精馏处理产生裂解油和裂解气;
裂解油进入储油罐(64)内储存;
裂解气进入流化床燃烧炉(2)内进行燃烧处理,燃烧处理产生热烟气;
热烟气和循环灰颗粒进入第二分离器(10)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热烟气先进入热交换器(3)内与冷却水交换热量,再进入空气预热器(9)内与空气交换热量,循环灰颗粒返回流化床燃烧炉(2);
交换热量后的热烟气进入螺旋给料机(1)的夹套(11)内作为加热废塑料的热源,然后进入烟气处理装置(20)进行处理;
与热烟气交换热量后的空气进入流化床燃烧炉(2)内支持裂解气燃烧。
2.一种废塑料热解制油的装置,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旋给料机(1),所述螺旋给料机(1)的内部具有夹套(11);流化床燃烧炉(2),所述流化床燃烧炉(2)的下端具有风室(21),所述流化床燃烧炉(2)的内部铺设有循环灰颗粒、并且沿纵向设置有多根内螺纹管(22),所述内螺纹管(22)由内向外依次覆盖有保温棉(25)和铝皮(26),所述内螺纹管(22)与所述螺旋给料机(1)的内腔连通;
鼓风机(4),所述鼓风机(4)与所述风室(21)连通;
第一分离器(5)和精馏塔(55),所述第一分离器(5)具有第一进口(51)、第一气体出口(52)和固体出口(53),所述精馏塔(6)具有第二进口(61)、第二气体出口(62)和液体出口(63),所述第一进口(51)与所述内螺纹管(22)连通,所述第一气体出口(52)与所述第二进口(61)连通,所述固体出口(53)与一焦炭罐(54)连通,所述液体出口(63)与一储油罐(64)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出口(6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林顺洪,邓渝川,徐明,杨鲁,柏继松,季炫宇,李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