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00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混合均相石墨烯悬浮液与吡咯单体,煅烧,冷冻干燥,煅烧,得3D N‑rGO;NaOH和β‑环糊精配成混合溶液;加入CuSO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3D nitrogen doped graphene / self-assembled polysaccharide compo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
,涉及一种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的碳纳米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化学传感器、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以及储氢等领域。但是由于层层之间的π-π作用,会引起不可避免的团聚效应,这将使石墨烯的层数变厚,影响其导电性。因此二维石墨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三维石墨烯由于其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裸露更多的活性位点以及快速的电子传输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二维石墨烯。根据之前的报道,N掺杂的石墨烯可以改变石墨烯的带宽,可以诱导石墨烯产生缺陷。β-环糊精是一种由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多聚糖。其内腔疏水,而外腔亲水,环糊精的内腔可以包合不同种类的客体分子,例如氨基酸分子、阴离子及阳离子客体以及聚合物链等等,这使得环糊精在电化学传感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β-环糊精通常只能简单的复合在材料的一个表面。因此将Cu-β-CD自组装CMC和N掺杂的石墨烯复合在一起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复合材料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1)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将可膨胀石墨放入坩埚,置于马弗炉,在900~901℃温度下加热30~50s,制得膨胀石墨;将1~1.1g膨胀石墨放入500~501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超声24~25h,用乙醇和水反复洗涤过滤,在60~65℃温度下真空干燥,得到剥离的石墨烯;将1~1.1g剥离的石墨粉置于90mL浓硫酸和30mL浓磷酸组成的混合酸液中,冷却至0~1℃左右,然后缓慢加入10~11g高锰酸钾,控制反应温度在5℃以下,以防止爆炸;待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后,升温至50~55℃,搅拌10~12h;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分别加入200mL冰水和5mL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至反应后液变为金黄色,再滴入几滴盐酸反应过量的双氧水,离心,反复洗涤,冷冻干燥,得氧化石墨烯(GO);2)3D氮掺杂石墨烯(3DN-rGO)的制备:将20~25mg氧化石墨烯(GO)分散在40~45mL水中1.5~2.0小时,得均相GO悬浮液,然后将均相GO悬浮液与2~3mg吡咯单体混合,超声波分散,随后,将黑色分散体置于密封内衬特氟隆的高压釜中并在180~185℃温度下保持12~13小时,高压釜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凝胶;将该凝胶冷冻干燥后,置于温度为800~805℃并通入Ar气氛的环境中煅烧3.5~4.0小时,得3DN-rGO;3)Cu2+配位β-环糊精自组装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材料(CD-Cu-CMC)的制备:按摩尔比25︰1~1.2,分别取NaOH和β-环糊精(β-CD),均匀混合搅拌配成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中含有0.5M的NaOH和0.02M的β-环糊精;将60~61mL浓度为0.04M的CuSO4·5H2O溶液与40~41mL混合溶液混合,室温下剧烈搅拌10~12小时,过滤除去Cu(OH)2沉淀;向滤液中加入400~405mL乙醇,静置10~12小时后,离心,得Cu-β-CD;将合成的Cu-β-CD用乙醇和蒸馏水洗涤数次,通风干燥;将60~62mL质量体积浓度为4mg/m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溶剂为H2O)与Cu-β-CD在水中混合并超声处理30~35分钟,剧烈搅拌10~12小时,过滤,在真空干燥器中在25~30℃温度下干燥48~50小时,得Cu2+配位β-环糊精自组装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材料(CD-Cu-CMC);4)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3DN-rGO/CD-Cu-CMC)的制备:将CD-Cu-CMC的粉末与去离子水混合,得到饱和均匀的溶液;然后将步骤1)制得的3DN-rGO加入该溶液中,超声处理1~1.5小时,离心洗涤3~4次,以除去残留在3DN-rGO上的游离CD-Cu-CMC,得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3DN-rGO/CD-Cu-CMC)。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方法,具体为:将该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分散液,然后将8μL该分散液滴涂在经处理的玻碳电极表面,构建成3DN-rGO/CD-Cu-CMC/GCE。一、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表征1、红外谱图图1是CD-Cu-CMC、Cu-β-CD、CMC和β-CD红外光谱图,对于β-CD在3409.1cm-1处显示出-OH的伸缩振动峰,在2931.3cm-1处呈现-CH2的峰,在1023cm-1处呈现C-O的峰;CMC在3433cm-1处显示出-OH的伸缩振动峰,在2920cm-1处呈现-CH2的峰,在1620cm-1处呈现C=O的峰,在1060cm-1处呈现C-O-C的峰;Cu-β-CD在878cm-1和577cm-1处显示出典型的拉伸振动峰,见图1a。放大的波数范围为950cm-1至400cm-1区域,出现在878cm-1处的峰归因于HOH和Cu2+的配位,并且在577cm-1处的另一个不太明显的峰归因于Cu-O,见图1b。CD-Cu-CMC复合材料具有CMC和Cu-β-CD的特征峰。此外,出现在878cm-1和577cm-1处的峰强度增加,进一步表明CD-Cu-CMC的成功合成。2、扫描电镜图图2是3DN-rGO和CD-Cu-CMC的扫描电镜图。从3DN-rGO的电镜图(图2a)可以看出,它具有典型的三维结构以及空洞结构,这将有利于电子的传输。CD-Cu-CMC电镜图(图2b)显示松散的蜂窝结构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这有利于客体分子的负载以及电子的传输。二、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制得的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1、修饰电极的制备将制得的3DN-rGO/CD-Cu-CMC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质量体积浓度为1~1.2mg/mL的分散液,然后将该分散液滴涂在经处理的玻碳电极表面,构建成电极3DN-rGO/CD-Cu-CMC/GCE。将步骤1)中制得的3DN-rGO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分散液,然后将该分散液滴涂在经处理的玻碳电极表面,构建成电极3DN-rGO/GCE。将步骤2)中制得的CD-Cu-CMC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分散液,然后将该分散液滴涂在经处理的玻碳电极表面,构建成电极CD-Cu-CMC/GCE。2、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将玻碳电极(GCE)以及上述制备的电极3DN-rGO/GCE、CD-Cu-CMC/GCE和3DN-rGO/CD-Cu-CMC/GCE分别浸入浓度为5mM的Fe(CN)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n1)将20~25mg 氧化石墨烯分散在40~45mL水中,得均相石墨烯悬浮液,将该均相石墨烯悬浮液与2~3mg吡咯单体混合,超声波分散后,置于温度180~185℃的环境中保温12~13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凝胶,冷冻干燥,置于温度为800~805℃并通入Ar气氛的环境中煅烧3.5~4.0小时,得3D氮掺杂石墨烯;/n2)按摩尔比25︰1~1.2,分别取NaOH和β-环糊精,均匀混合搅拌,配成混合溶液;/n将60~61mL 浓度为0.04M 的CuS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20~25mg氧化石墨烯分散在40~45mL水中,得均相石墨烯悬浮液,将该均相石墨烯悬浮液与2~3mg吡咯单体混合,超声波分散后,置于温度180~185℃的环境中保温12~13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凝胶,冷冻干燥,置于温度为800~805℃并通入Ar气氛的环境中煅烧3.5~4.0小时,得3D氮掺杂石墨烯;
2)按摩尔比25︰1~1.2,分别取NaOH和β-环糊精,均匀混合搅拌,配成混合溶液;
将60~61mL浓度为0.04M的CuSO4·5H2O溶液与40~41mL混合溶液混合,室温下剧烈搅拌10~12小时,过滤,滤液中加入400~405mL乙醇,静置10~12小时后,离心,得Cu-β-CD,用乙醇和蒸馏水洗涤,干燥;将60~62mL质量体积浓度为4mg/m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与Cu-β-CD在水中混合并超声处理30~35分钟,剧烈搅拌10~12小时,过滤,真空干燥,得Cu2+配位β-环糊精自组装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材料;
3)将Cu2+配位β-环糊精自组装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材料的粉末与去离子水混合,得饱和均匀的溶液;加入步骤1)制得的3D氮掺杂石墨烯,超声处理1~1.5小时,离心洗涤,得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氮掺杂石墨烯/自组装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尊理王嘉牛小慧赵盼高琴琴刘晶晶姜洋洋郭瑞斌刘妮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