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76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属于橡胶输送带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其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防烫层、上覆盖胶层、中间层、下覆盖胶层,所述防烫层为在上覆盖胶层的上表面均匀分布的圆弧面空心凸起,可以阻止大裂缝产生,还有散热速度快、延迟热量向覆盖胶层内部传递的有益效果,提高了其耐灼烧性能,所述防烫层、上覆盖胶层和下覆盖胶层均采用加入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的二元乙丙橡胶,解决了耐灼烧、延长使用寿命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二元乙丙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加入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后,烫伤面积要小40%,深度更浅,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3‑6个月,延长到6‑12个月。

A new type of EPDM burning resistant conveyo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灼烧输送带产品,属于橡胶输送带制品加工

技术介绍
耐灼烧输送带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和建材等行业,主要用于输送高温固体物料,如烧结矿石、水泥熟料、石灰和焦炭等。目前,在我国冶金行业物料温度常在400℃-600℃,有时甚至在800℃以上,加之不同的使用环境,致使一般耐灼烧输送带的覆盖胶难以承受较长时间的高温,出现输送带表面烫坏、燃烧、大量脱落、起泡,材料烧糊、烫坏,影响输送带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6个月,单独采用二元乙丙橡胶,不能达到最佳的使用寿命,耐灼烧性能也不稳定。因此,如何制备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耐输送带,使输送带具备耐灼烧功能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输送带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自上而下依次为防烫层、上覆盖胶层、中间层、下覆盖胶层,所述中间层由三元乙丙贴胶层夹设耐热帆布层组成,所述防烫层为在上覆盖胶层的上表面均匀分布的圆弧面空心凸起,所述上覆盖胶层和下覆盖胶层均采用加入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的二元乙丙橡胶。所述圆弧面空心凸起由与物料相接触的圆弧面和与物料相垂直的垂直面组成。所述上覆盖胶层厚度为10mm,所述下覆盖胶层厚度为5mm,所述三元乙丙贴胶层厚度为3mm,所述耐热帆布层厚度为3mm。>所述三元乙丙贴胶层至少由三层组成,所述耐热帆布层至少由两层组成。所述二元乙丙胶料加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包括:结碳剂30-60份、耐热剂20-50份、阻燃剂5-10份、石墨粉2-6份、硅酸盐1-5份、石英砂3-10份、氧化铝0.5-5份、珍珠岩1-5份、钛白粉0.5-5份、碳酸钙2-4份、白炭黑1-5份、粘合剂5-10份、促进剂10-15份、硫化剂5-10份。所述的结碳剂为PNC-6结碳剂。所述的耐热剂为ABS耐热剂。所述的阻燃剂为氯蜡-70、三氧化二锑和硼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化合物。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二元乙丙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在二元乙丙胶料中加入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使输送带具备耐灼烧的功能、提高输送带的使用寿命,经钢球试验的验证,加入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的二元乙丙橡胶,烫伤面积要小40%,深度更浅,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耐热帆布能够使输送带具有尺寸稳定性和优异的耐灼烧性,加入结碳剂能够使覆盖胶迅速结碳,在表面形成质量优质的碳化层,可以提高覆盖胶的耐灼烧性,还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阻止热量向传送带内部传导,加快内部组织老化,虽然现有技术中也存在类似炭化层结构,但传送带表面炭化后会形成板结结构,而传送带在传送轴部位会反复的弯折,从而形成横向的裂纹,传送带带体会沿此裂纹不断深入,最终造成报废。为了防止克服此缺陷,本实施例在输送带表面设置了圆弧面的空心凸起,所述圆弧面的空心凸起在弯折时,会在表面形成随机的裂纹,通过分散应力避免集中的大裂纹的产生,而空心结构则可以通过受压时的变形造成纵向的裂纹,进一步破坏应力,空心结构还可以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且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是SBR橡胶的2倍以上,使寿命由原来的3-6个月,延长到6-12个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在附图中,1、防烫层;2、上覆盖胶层;3、三元乙丙贴胶层;4、耐热帆布层;5、下覆盖胶层;11、圆弧面;12、垂直面。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述实施例有助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但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具体包括:参见图1、图2,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自上而下依次为防烫层1、上覆盖胶层2、中间层、下覆盖胶层5,所述中间层由三元乙丙贴胶层3夹设耐热帆布层4组成,所述防烫层1为在上覆盖胶层2的上表面均匀分布的圆弧面空心凸起,所述上覆盖胶层2和下覆盖胶层5均采用加入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的二元乙丙橡胶。所述圆弧面空心凸起由与物料相接触的圆弧面11和与物料相垂直的垂直面12组成。具体地,所述上覆盖胶层2厚度为10mm,所述下覆盖胶层5厚度为5mm,所述三元乙丙贴胶层3厚度为3mm,所述耐热帆布层4厚度为3mm。具体地,所述三元乙丙贴胶层3为三层,所述耐热帆布层4为两层。具体地,所述二元乙丙胶料加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包括:结碳剂30-60份、耐热剂20-50份、阻燃剂5-10份、石墨粉2-6份、硅酸盐1-5份、石英砂3-10份、氧化铝0.5-5份、珍珠岩1-5份、钛白粉0.5-5份、碳酸钙2-4份、白炭黑1-5份、粘合剂5-10份、促进剂10-15份、硫化剂5-10份。具体地,所述的结碳剂为PNC-6结碳剂。具体地,所述的耐热剂为ABS耐热剂。具体地,所述的阻燃剂为氯蜡-70、三氧化二锑和硼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化合物。以上所述圆弧面空心凸起排列位置为交错排列。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具体包括:参见图1、图2,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自上而下依次为防烫层1、上覆盖胶层2、中间层、下覆盖胶层5,所述中间层由三元乙丙贴胶层3夹设耐热帆布层4组成,所述防烫层1为在上覆盖胶层2的上表面均匀分布的圆弧面空心凸起,所述上覆盖胶层2和下覆盖胶层5均采用加入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的二元乙丙橡胶。所述圆弧面空心凸起由与物料相接触的圆弧面11和与物料相垂直的垂直面12组成。具体地,所述上覆盖胶层2厚度为10mm,所述下覆盖胶层5厚度为5mm,所述三元乙丙贴胶层3厚度为3mm,所述耐热帆布层4厚度为3mm。具体地,所述三元乙丙贴胶层3为四层,所述耐热帆布层4为三层。具体地,所述二元乙丙胶料加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包括:结碳剂30-60份、耐热剂20-50份、阻燃剂5-10份、石墨粉2-6份、硅酸盐1-5份、石英砂3-10份、氧化铝0.5-5份、珍珠岩1-5份、钛白粉0.5-5份、碳酸钙2-4份、白炭黑1-5份、粘合剂5-10份、促进剂10-15份、硫化剂5-10份。具体地,所述的结碳剂为PNC-6结碳剂。具体地,所述的耐热剂为ABS耐热剂。具体地,所述的阻燃剂为氯蜡-70、三氧化二锑和硼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化合物。以上所述圆弧面空心凸起排列位置为交错排列。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具体包括:参见图1、图2,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自上而下依次为防烫层1、上覆盖胶层2、中间层、下覆盖胶层5,所述中间层由三元乙丙贴胶层3夹设耐热帆布层4组成,所述防烫层1为在上覆盖胶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为防烫层(1)、上覆盖胶层(2)、中间层、下覆盖胶层(5),所述中间层由三元乙丙贴胶层(3)夹设耐热帆布层(4)组成,所述防烫层(1)为在上覆盖胶层(2)的上表面均匀分布的圆弧面空心凸起,所述上覆盖胶层(2)和下覆盖胶层(5)均采用加入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的二元乙丙橡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为防烫层(1)、上覆盖胶层(2)、中间层、下覆盖胶层(5),所述中间层由三元乙丙贴胶层(3)夹设耐热帆布层(4)组成,所述防烫层(1)为在上覆盖胶层(2)的上表面均匀分布的圆弧面空心凸起,所述上覆盖胶层(2)和下覆盖胶层(5)均采用加入耐热剂和结碳剂配方的二元乙丙橡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面空心凸起由与物料相接触的圆弧面(11)和与物料相垂直的垂直面(12)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盖胶层(2)厚度为10mm,所述下覆盖胶层(5)厚度为5mm,所述三元乙丙贴胶层(3)厚度为3mm,所述耐热帆布层(4)厚度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元乙丙耐灼烧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乙丙贴胶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新长杜明华杜明坤杜明明周豪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普斯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