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立柱、车体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65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列车结构领域,特别涉及端立柱、车体及轨道车辆。该端立柱包括端立柱本体,端立柱本体的断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长方形、梯形以及第二长方形,第一长方形的宽度小于第二长方形的宽度,第一长方形的长度大于第二长方形的长度;第一长方形的一对第一短边侧板、梯形的一对底边侧板以及第二长方形的一对第二短边侧板均由立筋形成;第一长方形内还设有将第一长方形的内部空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型腔的至少一个立筋;至少一个型腔内设有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成大断面型材,而且内部设置多个立筋,通过立筋分隔成不同的型腔,立筋可有效提升整个型材的刚度,且针对应力集中的位置进行局部补强,同样提高型材的刚度;通过滑槽方便连接其他部件。

End column, vehicle body and rail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立柱、车体及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体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端立柱、车体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现行列车具备车速快、噪音低、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独特优势,而受到广泛推广。列车包括车顶、底架、侧墙、端墙、端立柱等结构。端立柱用于连接端墙和侧墙。在传统技术中,传统列车的端立柱断面小,不能整合端墙各接口模块;为保证型材焊接强度需要在接头处进行加厚,接头越多重量越大,不符合轻量化设计理念。此外,接头处采用弧焊接头,弧焊接头焊接量大,导致的焊接变形较大,端墙的平面度难以有效控制。而且置于型材型腔内部的安装座出现滑丝等故障时,无法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端立柱、车体及轨道车辆,以解决现有端立柱断面小、接口整合性差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立柱,包括端立柱本体,所述端立柱本体的断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长方形、梯形以及第二长方形,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宽度小于第二长方形的宽度,所述第一长方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方形的长度;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其中一个第一长边侧板、梯形的其中一个腰部侧板以及第二长方形的其中一个第二长边侧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另一个第一长边侧板通过所述梯形的另一个腰部侧板与所述第二长方形的另一个第二长边侧边过渡连接;所述第一长方形的一对第一短边侧板、所述梯形的一对底边侧板以及所述第二长方形的一对第二短边侧板均由立筋形成;所述第一长方形内还设有将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内部空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型腔的至少一个立筋;至少一个所述型腔内设有滑槽。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梯形的内部空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滑槽。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滑槽包括一个内筋,所述内筋的高度小于所述立筋的高度,所述内筋的端部设有弯折部,靠近所述内筋的立筋侧壁设有相对所述弯折部延伸的止挡件,设有所述止挡件的立筋与设有所述弯折部的内筋围成所述滑槽。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滑槽包括一对内筋,所述内筋的高度小于所述立筋的高度,一对所述内筋的端部分别设有相对弯折的弯折部,一对设有所述弯折部的内筋之间围成所述滑槽。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至少一对相邻立筋的侧壁分别设有相对延伸的止挡件,一对设有所述止挡件的立筋之间围成所述滑槽。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止挡件包括:挡板、挡条或凸起。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长方形远离所述梯形的一端设有搅拌摩擦焊标准接头。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长方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长方形的一对第二长边侧板的厚度呈阶梯式递增;所述第二长方形的外端立筋厚度大于其他立筋厚度;所述立筋的厚度范围为3-6m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体,其包括:端墙、侧墙和上述的端立柱,所述端墙和所述侧墙之间通过所述端立柱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车体。(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立柱,包括端立柱本体,所述端立柱本体的断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长方形、梯形以及第二长方形,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宽度小于第二长方形的宽度,所述第一长方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方形的长度。第一长方形、梯形和第二长方形构成大断面型材,而且内部设置多个立筋,通过立筋分隔出不同的型腔,立筋可有效提升整个型材的刚度,且针对应力集中的位置进行局部补强,同时提高了型材的刚度。至少一个型腔内设有滑槽,方便连接其他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端立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腔壁厚度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长方形;2、梯形;3、第二长方形;4、搅拌摩擦焊标准接头;5、第二长方形的外端;6、立筋;7、止挡件;8、内筋;9、弯折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任何的序列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进行的区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当前”在执行某动作之时的时刻,文中出现多个当前,均为随时间流逝中实时记录。下面将通过基础设计、扩展设计及替换设计对产品、方法等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立柱,用于安装在端墙与侧墙之间,包括端立柱本体,所述端立柱本体的断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长方形1、梯形2以及第二长方形3,所述第一长方形1的宽度小于第二长方形3的宽度,所述第一长方形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方形3的长度;以适应安装在侧墙与端墙之间的空间形状。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长方形1的其中一个第一长边侧板、梯形2的其中一个腰部侧板以及第二长方形3的其中一个第二长边侧板位于同一平面,整体性好,一致性好,没有结构突变部位,没有局部应力集中区域,且便于整体与侧墙或端墙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长方形1的另一个第一长边侧板通过所述梯形2的另一个腰部侧板与所述第二长方形3的另一个第二长边侧边过渡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长方形1上侧的第一长边侧板通过梯形2的斜边侧板也即腰部侧板与第二长方形3上侧的第二长边侧板平滑过渡连接;避免应力集中,整体性好。所述第一长方形1的一对第一短边侧板、所述梯形2的一对底边侧板(平行的上底和下底)以及所述第二长方形3的一对第二短边侧板均由立筋6形成;通过设置立筋6,能够起到良好的力传导效果,能够在遭受撞击时产生有序变形,吸收撞击能量,提高安全性。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结构的简化,第一长方形1与梯形2连接处共用立筋6,以及梯形2与第二长方形3连接处也共用立筋6。为了增强第一长方形1的整体强度和垂向刚度,所述第一长方形1内还设有将所述第一长方形1的内部空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型腔的至少一个立筋6;通过立筋6的设置,增强了端立柱的整体结构强度与刚度,由此,可以适当增大端立柱的断面面积;通过采用大断面型材,端墙板型材可以由三块减少为两块,减少了一处焊接接着,可以有效降低端墙重量。至少一个所述型腔内设有至少一个滑槽,滑槽处使用钥匙孔,便于设备螺栓等连接件安装和更换。该端立柱采用双层铝合金,满足EN12663标准。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大断面端立柱,以达到结构简单、可靠的效果。该端立柱通过设置多个滑槽达到集合多种接口的效果,用于安装各种连接件,简化端立柱的外部结构,使该端立柱应用更合理、更可靠。滑槽处优选使用钥匙孔,便于其他设备的安装螺栓等连接件的安装和更换。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立柱,包括端立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立柱本体的断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长方形、梯形以及第二长方形,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宽度小于第二长方形的宽度,所述第一长方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方形的长度;/n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其中一个第一长边侧板、梯形的其中一个腰部侧板以及第二长方形的其中一个第二长边侧板位于同一平面;/n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另一个第一长边侧板通过所述梯形的另一个腰部侧板与所述第二长方形的另一个第二长边侧边过渡连接;/n所述第一长方形的一对第一短边侧板、所述梯形的一对底边侧板以及所述第二长方形的一对第二短边侧板均由立筋形成;/n所述第一长方形内还设有将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内部空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型腔的至少一个立筋;/n至少一个所述型腔内设有滑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立柱,包括端立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立柱本体的断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长方形、梯形以及第二长方形,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宽度小于第二长方形的宽度,所述第一长方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方形的长度;
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其中一个第一长边侧板、梯形的其中一个腰部侧板以及第二长方形的其中一个第二长边侧板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另一个第一长边侧板通过所述梯形的另一个腰部侧板与所述第二长方形的另一个第二长边侧边过渡连接;
所述第一长方形的一对第一短边侧板、所述梯形的一对底边侧板以及所述第二长方形的一对第二短边侧板均由立筋形成;
所述第一长方形内还设有将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内部空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型腔的至少一个立筋;
至少一个所述型腔内设有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的内部空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一个内筋,所述内筋的高度小于所述立筋的高度,所述内筋的端部设有弯折部,靠近所述内筋的立筋侧壁设有相对所述弯折部延伸的止挡件,设有所述止挡件的立筋与设有所述弯折部的内筋围成所述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现远尚克明田洪雷蒋欣董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