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43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设置面积的工业用机器人。工业用机器人(1)具备手(10)、臂(20)、臂支承部(23)以及升降机构(30),升降机构具有:包含进给丝杠轴(32)和支柱部(33)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动导向件(31)、电动机(35)、将电动机的旋转向进给丝杠轴传递的旋转传递机构(40),旋转传递机构具有通过电动机(35)驱动而旋转的输入旋转部件(41)、安装于进给丝杠轴(32)的下端部的输出旋转部件(43)、将从输入旋转部件(41)向输出旋转部件(43)传递的旋转减速的至少一个中继旋转部件(42),在沿上下方向观察直动导向件(31)及输出旋转部件(43)的情况下,输出旋转部件(43)设于由直动导向件(31)覆盖的导向区域(B)内。

Industrial robo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用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半导体晶片等输送对象物的工业用机器人。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工业用机器人是输送半导体晶片的机器人,被装入半导体制造系统中使用。在半导体制造系统中,设有将多片半导体晶片在上下方向上分开收容的盒、和对半导体晶片进行蚀刻等处理的处理装置,机器人从盒中依次取出半导体晶片,将取出的半导体晶片输送到处理装置。该机器人具备载置半导体晶片的手、使手在水平面内移动的臂、使臂支承部件升降的升降机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279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使臂支承部件升降的升降机构中,例如使用滚珠丝杆机构,这种升降机构通常使用电动机、安装于电动机旋转轴的输入带轮、安装于滚珠丝杠机构的螺纹轴的输出带轮、挂设于输入带轮和输出带轮之间的带。电动机的旋转在输入带轮和输出带轮之间被适当减速,并被传递到螺纹轴。虽然也取决于电动机的转速等,但为了得到必要的减速比,有时输出带轮为较大直径。该情况下,设置机器人所需的设置面积可能增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设置面积的工业用机器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用机器人,其具备:手,所述手保持输送对象物;臂,所述臂使所述手在水平面内移动;臂支承部,所述臂支承部能转动地支承所述臂;以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臂支承部升降,所述升降机构具有:直动导向件,所述直动导向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包含进给丝杠轴和支承所述进给丝杠轴的支柱部;电动机;以及旋转传递机构,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向所述进给丝杠轴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具有:输入旋转部件,所述输入旋转部件通过所述电动机驱动而旋转;输出旋转部件,所述输出旋转部件安装于所述进给丝杠轴的下端部;以及至少一个中继旋转部件,所述中继旋转部件包含输入侧的大径部和输出侧的小径部,将从所述输入旋转部件向所述输出旋转部件传递的旋转减速,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所述直动导向件及所述输出旋转部件的情况下,所述输出旋转部件设于由所述直动导向件覆盖的导向区域内。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减小设置面积的工业用机器人。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工业用机器人的一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工业用机器人的俯视图。图3A是表示图1的工业用机器人的动作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B是表示图1的工业用机器人的动作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C是表示图1的工业用机器人的动作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D是表示图1的工业用机器人的动作的一例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工业用机器人的旋转传递机构的一例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旋转传递机构的仰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工业用机器人2半导体晶片(输送对象物)3盒4处理装置10手11末端执行器20臂21第一臂部22第二臂部23臂支承部24螺母部件25滑块30升降机构31直动导向件32进给丝杠轴33支柱部34导轨35电动机36基座部37电动机的旋转轴40旋转传递机构41输入带轮42中继带轮43输出带轮44中继带轮的旋转轴45中继带轮的大径部46中继带轮的小径部47第一带48第二带A移动区域B导向区域C矩形区域L直线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上下方向z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工业用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图1及图2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工业用机器人的一例。工业用机器人1(下称“机器人1”。)是用于输送作为输送对象物的半导体晶片2的水平多关节机器人。机器人1具备保持晶片2的手10、使手10在水平面内移动的臂20以及使臂20升降的升降机构30。手10具有载置晶片2的平板状的末端执行器11。晶片2例如可以通过边缘夹持、吸附等固定于末端执行器11上,也可以不固定而仅载置于末端执行器11上。另外,末端执行器11不限于一个,也可以在上下方向Z上隔开适宜的间隔设置多个。臂20具有第一臂部21和第二臂部22。第一臂部21的前端部在水平面内可转动地支承手10。第二臂部22的前端部在水平面内可转动地支承第一臂部21的基端部。第二臂部22的基端部由臂支承部23在水平面内可转动地支承。臂20能够以穿过第二臂部22的基端部在上下方向Z上延伸的转动轴z为中心进行转动,且通过组合第一臂部21相对于第二臂部22的转动和手10相对于第一臂部21的转动而可伸屈,使手10在以转动轴z为中心的径向上进退。在臂支承部23设有使第二臂部22转动的电动机、使第一臂部21转动的电动机、及使手10转动的电动机。升降机构30具有直动导向件31,直动导向件31包括进给丝杠轴32、支柱部33、一对导轨34。进给丝杠轴32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配置。支柱部33与进给丝杠轴32平行地在上下方向Z上延伸配置,可旋转地支承进给丝杠轴32。一对导轨34将进给丝杠轴32夹在中间与进给丝杠轴32平行地沿上下方向Z延伸配置,固定于支柱部33上。在臂支承部23设有与进给丝杠轴32螺合的螺母部件24和与一对导轨34卡合的一对滑块25。臂支承部23对应进给丝杠轴32的旋转,沿着进给丝杠轴32上下移动。升降机构30还具有电动机35和旋转传递机构。在支柱部33的下端部设有基座部36,电动机35和旋转传递机构组装于基座部36上。电动机35的旋转通过旋转传递机构减速并传送到进给丝杠轴32。由此,进给丝杠轴32旋转,臂支承部23沿着进给丝杠轴32上下移动,使臂20升降。电动机35自臂支承部23的下方偏离配置,以防止与上下移动的臂支承部23发生干扰。旋转传递机构后述。(工业用机器人的动作)图3A~图3D表示机器人1的动作。机器人1被装入半导体制造系统使用。在半导体制造系统中设有将多片晶片2在上下方向Z分离收容的盒3和对晶片2进行蚀刻等处理的处理装置4。在本例中,盒3在水平面内的第一方向X上与机器人1相邻配置,处理装置4与机器人1在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水平面内的第二方向Y上相邻配置。如图3A所示,机器人1驱动电动机35使进给丝杠轴32旋转,使臂20升降至盒3中收容的多个晶片2中对应于输送对象晶片2的位置。然后,机器人1使臂20沿着第一方向X伸展,由手10保持收容于盒3中的晶片2。在由手10保持晶片2之后,如图3B所示,机器人1使臂20屈折,将晶片2从盒3中取出。接着,如图3C所示,机器人1在臂20被屈折的状态下,使臂20绕转动轴z转动约90°,使手10朝向处理装置4侧。然后,机器人1驱动电动机35使进给丝杠轴32旋转,使臂20升降至与处理装置4对应的位置。接着,如图3D所示,机器人1沿第二方向Y伸展臂20,将手10上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具备:/n手,所述手保持输送对象物;/n臂,所述臂使所述手在水平面内移动;/n臂支承部,所述臂支承部能转动地支承所述臂;以及/n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臂支承部升降,/n所述升降机构具有:/n直动导向件,所述直动导向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包含进给丝杠轴和支承所述进给丝杠轴的支柱部;/n电动机;以及/n旋转传递机构,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向所述进给丝杠轴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n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具有:/n输入旋转部件,所述输入旋转部件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而旋转;/n输出旋转部件,所述输出旋转部件安装于所述进给丝杠轴的下端部;以及/n至少一个中继旋转部件,所述中继旋转部件包含输入侧的大径部和输出侧的小径部,将从所述输入旋转部件向所述输出旋转部件传递的旋转减速,/n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所述直动导向件及所述输出旋转部件的情况下,所述输出旋转部件设于由所述直动导向件覆盖的导向区域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3 JP 2018-1271651.一种工业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具备:
手,所述手保持输送对象物;
臂,所述臂使所述手在水平面内移动;
臂支承部,所述臂支承部能转动地支承所述臂;以及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臂支承部升降,
所述升降机构具有:
直动导向件,所述直动导向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包含进给丝杠轴和支承所述进给丝杠轴的支柱部;
电动机;以及
旋转传递机构,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向所述进给丝杠轴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
所述旋转传递机构具有:
输入旋转部件,所述输入旋转部件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而旋转;
输出旋转部件,所述输出旋转部件安装于所述进给丝杠轴的下端部;以及
至少一个中继旋转部件,所述中继旋转部件包含输入侧的大径部和输出侧的小径部,将从所述输入旋转部件向所述输出旋转部件传递的旋转减速,
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所述直动导向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川正己吉泽弘道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