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机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740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25
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机台,包括一载台及一镜头质量检测装置,所述载台形成至少一贯孔,至少一待测镜头对应容设于所述贯孔内,所述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载台一侧,所述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一架体及一图样产生装置及一镜头模块,所述图样产生装置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具有一基板及至少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用以提供一图样光束,所述镜头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设于所述图样产生装置上方,所述镜头模块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并接收所述图样光束再传递至所述镜头模块另一端再传递至所述待测镜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机台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及其系统,尤指一种可大幅增加检测便利性并避免图样产生装置碰撞造成的损毁的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镜头模块的尺寸日益缩小,传统的镜头测试机台在进行测试便会遇到检测瓶颈。请参阅第1图,为传统的镜头质量检测系统1,晶圆级镜头模块10的背焦距相较于传统的镜头模块短,且尺寸亦远小于传统的镜头模块,因此传统的镜头测试机台11在对晶圆级透镜模块10进行光学测试时,图样产生装置12的凸部120需进入通孔13以进行图样光束14的投射,如此便容易发生图样产生装置12去碰撞到镜头测试机台11的左右两侧,而导致图样产生装置12的损毁。此外,若必须检测下一个待测镜头模块10时,需先将镜头测试机台11远离图样产生装置12后再水平移动该头测试机台11以至下一个待测的镜头模块10进行检测,因此,在检测过程中会产生两个动作,所以所花费的检测时间也相对较长并且检测过程也非常不便利。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技术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思路
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增加检测便利性的镜头质量检测装置。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缩短检测时间的镜头质量检测装置。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图样产生装置的碰撞所造成的损毁的镜头质量检测装置。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增加检测便利性的镜头质量检测系统。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缩短检测时间的镜头质量检测系统。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图样产生装置的碰撞所造成的损毁的镜头质量检测系统。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一架体及一图样产生装置及一镜头模块,该图样产生装置对应设置于该架体上,该图样产生装置具有一基板及至少一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于该基板上,该图样产生装置用以提供一图样光束,该镜头模块对应设置于该架体上并设于所述图样产生装置上方,该镜头模块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并接收所述图样光束再传递至该镜头模块另一端。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镜头质量检测系统,包括一载台及一镜头质量检测装置,该载台形成至少一贯孔,至少一待测镜头对应容设于该贯孔内,该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载台一侧,该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一架体及一图样产生装置及一镜头模块,该图样产生装置设置于该架体上并具有一基板及至少一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于该基板上,该图样产生装置用以提供一图样光束,该镜头模块对应设置于该架体上并设于所述图样产生装置上方,该镜头模块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并接收所述图样光束再传递至该镜头模块另一端再传递至所述待测镜头。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一架体;一图样产生装置,其对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具有一基板及至少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用以提供一图样光束;及一镜头模块,其对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设于所述图样产生装置上方,所述镜头模块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并接收所述图样光束再传递至所述镜头模块另一端。所述镜头模块由两接物镜相对接设置或一中继镜头所构成。所述镜头模块更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图样光束由所述第一端进入并传递至所述第二端。所述架体具有一底座及一背板及一固定台,所述背板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背板另一端设置所述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形成有一孔洞,所述镜头模块设置于所述孔洞内。所述架体更具有一支撑件及一保护盖,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其顶部对应设有一容纳部,所述图样产生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处,所述保护盖设于所述背板上并对应盖设所述支撑件的顶部。所述架体更具有至少一承载板及至少一调节件,所述支撑件对应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调节件用以调节所述承载板。一种镜头质量检测机台,包括:一载台,其形成至少一贯孔,至少一待测镜头对应容设于所述贯孔内;及一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载台的一侧,所述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一架体;一图样产生装置,其对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具有一基板及至少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用以提供一图样光束;及一镜头模块,其对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设于所述图样产生装置上方,所述镜头模块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并接收所述图样光束再传递至所述镜头模块另一端再传递至所述待测镜头。所述镜头模块由两接物镜相对接设置或一中继镜头所构成。所述镜头模块更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图样光束由所述第一端进入并传递至所述第二端后再传递至所述待测镜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此结构的设计,当待测镜头进行MTF(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调制转换函数)测试时,由该镜头质量检测装置的镜头模块一端接收该图样产生装置的图样光束后再传递至该镜头模块另一端后,再将该图样光束从远端投射至所述待测镜头上后,再投射至一感光装置上,进而完成镜头质量检测作业,如此一来,透过该镜头模块的远端投射方式,可避免本技术图样产生装置必须伸入所述贯孔进行图样光束投射时而造成该图样产生装置容易碰撞到机台所产生的损毁问题,除此的外,于MTF测试过程中,也无须先将该载台远离该图样产生装置后再水平移动载台以至下一个待测镜头进行检测(会产生两个动作)而造成的时间花费问题,因此本技术可大幅缩减检测时间并增加检测便利性。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镜头质量检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的实施示意图。图中,1-镜头质量检测系统、10-镜头模块、11-机台、12-图样产生装置、13-通孔、14-图样光束、2-镜头质量检测装置、20-架体、200-底座、201-背板、202-固定台、203-孔洞、21-支撑件、210-容纳部、22-保护盖、220-洞孔、23-承载板、24-调节件、3-图样产生装置、30-基板、31-发光单元、32-图样光束、4-镜头模块、40-第一端、41-第二端、5-镜头质量检测系统、50-载台、51-贯孔、6-待测镜头、7-感光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一架体;一图样产生装置,其对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具有一基板及至少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用以提供一图样光束;及一镜头模块,其对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架体;/n一图样产生装置,其对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具有一基板及至少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用以提供一图样光束;及一镜头模块,其对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设于所述图样产生装置上方,所述镜头模块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并接收所述图样光束再传递至所述镜头模块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架体;
一图样产生装置,其对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具有一基板及至少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图样产生装置用以提供一图样光束;及一镜头模块,其对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设于所述图样产生装置上方,所述镜头模块一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并接收所述图样光束再传递至所述镜头模块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块由两接物镜相对接设置或一中继镜头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块更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图样光束由所述第一端进入并传递至所述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具有一底座及一背板及一固定台,所述背板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背板另一端设置所述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形成有一孔洞,所述镜头模块设置于所述孔洞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更具有一支撑件及一保护盖,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其顶部对应设有一容纳部,所述图样产生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处,所述保护盖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颖
申请(专利权)人:仪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