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138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头段、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和第二接头段,所述的第一接头段和第二接头段为直管道,所述第一接头段和第二接头段的中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且形成一个异面夹角,所述第一弧形段为平面型的圆弧弯管,所述第二弧形段为立体型的圆弧弯管,通过一个平面弧形段和一个立体弧形段进行转弯过渡,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并且可以避免水流在立体空间上近距离连续改变方向,有效减小水流阻力,解决出水末端压力损失大,出水量小的问题;两个接口段设有限位结构,防止管材插入过深,使熔融状材料溢出管道内壁,形成“翻边”缩径现象,导致水流阻力大,减小水流量。

L-shaped solid elbow for water supply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
本技术涉及建筑给水管的
,特别是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的

技术介绍
传统装修中,室内给水管从户外水表进入,为了美观,都是采用暗装,一般从沿上墙角顶面或侧墙位置布管,经过厨房、进入卫生间和阳台等需要用水的地方,有些采用锅炉供应热水,管路很复杂,安装中需要各种转向连接。转向连接通常都是通过平面的90度、45度等弯头产品所实现的,存在水流小弧度急转弯而造成压力损失的缺点,特别是当管道需要实现异面垂直转向时,甚至需要多个平面的90度、45度等弯头产品前后连接。对于实现异面垂直转向,还可采用一个立体的端口异面垂直的弯头。现有的这种弯头,由于其中央的弧形段为全程在三维空间内扭曲变向的立体弧形,使水流全程均在立体空间内不断转弯,为了避免水流在立体空间内近距离连续改变方向,导致压力损失、出水量不足,立体弯头的曲率半径通常较大,存在产品体积过大,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能够减小异面转弯时的水流阻力且占用空间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头段、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和第二接头段,所述的第一接头段和第二接头段为直管道,所述第一接头段和第二接头段的中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且形成一个异面夹角,所述第一弧形段为平面型的圆弧弯管,所述第二弧形段为立体型的圆弧弯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中心弧线的半径为第一接头段的内径的2~5倍。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弧形段远离曲率中心的一侧为外侧,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内腔外侧弧度为第二接头段的内径的0.5~1.5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弧形段的第一内径小于第一接头段的内径并形成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弧形段的第二内径小于第二接头段的内径并形成第二限位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接头段和第二接头段的外表面分别设有若干条与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呈宽度从靠近端部至靠近中央逐渐增大的三角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管道需要实现异面垂直转向时,本技术通过一个平面弧形段和一个立体弧形段进行转弯过渡,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并且可以避免水流在立体空间上近距离连续改变方向,有效减小水流阻力,解决出水末端压力损失大,出水量小的问题;两个接口段设有限位结构,防止管材插入过深,使熔融状材料溢出管道内壁,形成“翻边”缩径现象,导致水流阻力大,减小水流量。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的俯视图。图中:1-第一接头段、11-第一限位结构、2-第一弧形段、22-第一内径、3-第二弧形段、31-外侧、32-第二内径、4-第二接头段和41-第二限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头段1、第一弧形段2、第二弧形段3和第二接头段4,所述的第一接头段1和第二接头段4为直管道,所述第一接头段1和第二接头段4的中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且形成一个异面夹角,所述第一弧形段2为平面型的圆弧弯管,所述第二弧形段3为立体型的圆弧弯管,所述第一弧形段2的中心弧线的半径为第一接头段1的内径的2~5倍,所述第二弧形段3远离曲率中心的一侧为外侧31,所述第二弧形段3的内腔外侧弧度为第二接头段4的内径的0.5~1.5倍,所述第一弧形段2的第一内径22小于第一接头段1的内径并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1,所述第二弧形段3的第二内径32小于第二接头段4的内径并形成第二限位结构41,所述第一接头段1和第二接头段4的外表面分别设有若干条与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呈宽度从靠近端部至靠近中央逐渐增大的三角形。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在工作过程中,液体先后流经第一接头段1、第一弧形段2、第二弧形段3和第二接头段4,第一接头段1和第二接头段4的中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且形成一个异面夹角,异面夹角为90°或者接近90°。第一接头段1的公称直径为dn20或者dn25,第一弧形段2为平面型的圆弧弯管且中心弧线的半径为第一接头段1的内径的2~5倍。当第一接头段1的公称直径为dn20时,第一弧形段2中心弧线的半径在R38~R90之间;当第一接头段1的公称直径为dn25时,第一弧形段2中心弧线的半径在R48~R120之间。第二接头段4的公称直径为dn20或者dn25,第二弧形段3为立体型的圆弧弯管且内腔外侧弧度为第二接头段4的内径的0.5~1.5倍。当第二接头段4的公称直径为dn20时,第二弧形段3内腔外侧弧度在R9.5~R28.5之间;当第二接头段4的公称直径为dn20时,第二弧形段3内腔外侧弧度在R12~R36之间。水流从第一接头段1进入并在第一弧形段2内进行初步的平面转弯,再通过第二弧形段3实现立体的换向,最中从第二接头段4离开。通过两段式的转弯,有效避免转弯过急,减小水流压力损失,同时产品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小。第一弧形段2的第一内径22小于第一接头段1的内径并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1,第二弧形段3的第二内径32小于第二接头段4的内径并形成第二限位结构41。第一接头段1和第二接头段4与管材采用热熔连接,第一限位结构11和第二限位结构41可以保证熔料不溢出,防止管材插入过深,使熔融状材料溢出管道内壁,形成“翻边”缩径现象,导致水流阻力大,减小水流量。在焊接时,第一接头段1和第二接头段4的外表面分别设置的若干条与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可以起对正方向,辅助焊接的作用。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头段(1)、第一弧形段(2)、第二弧形段(3)和第二接头段(4),所述的第一接头段(1)和第二接头段(4)为直管道,所述第一接头段(1)和第二接头段(4)的中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且形成一个异面夹角,所述第一弧形段(2)为平面型的圆弧弯管,所述第二弧形段(3)为立体型的圆弧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头段(1)、第一弧形段(2)、第二弧形段(3)和第二接头段(4),所述的第一接头段(1)和第二接头段(4)为直管道,所述第一接头段(1)和第二接头段(4)的中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且形成一个异面夹角,所述第一弧形段(2)为平面型的圆弧弯管,所述第二弧形段(3)为立体型的圆弧弯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段(2)的中心弧线的半径为第一接头段(1)的内径的2~5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管道用L型立体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段(3)远离曲率中心的一侧为外侧(31),所述第二弧形段(3)的内腔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敏阮超李静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