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09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包括泵体、泵盖、偏心环、外转子和内转子。泵体包括圆柱状泵体本体,泵体本体上开设有圆柱状第一腔体,构成有底无盖的筒体;筒体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腔体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偏心环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与第一腔体同轴设置,外转子和内转子设置在偏心环的腔体中,内转子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下端插入第一通孔中,并伸出泵体。通过增加偏心环,不论内转子正转还是反向转动,则保证了泵油始终从一个通道进入,从另一个通道流出,进油孔和出油孔不会互换。通过在第二凹腔中设置骨架密封圈,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泵油从转轴与泵体的连接处漏出。

An oil pump with framework seal ring and eccentric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
本技术属于机油泵
,具体涉及一种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
技术介绍
由于市场对轻型卡车的需求较大,特别是低速高负载的车型,此类发动机对机油泵的质量要求很高。长期的实践证明,机油泵的运行中,各润滑部位对润滑油的压力、流量、流速三要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尽相同,各不同部位可靠合理的供油更为重要。现有的机油泵,内转子正转和反转时,进油孔和出油孔会互换,不满足要求。且传统机油泵,转轴穿过泵体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泵体与发动机连接,但是转轴与泵体的连接处密封性能差,出现泵油从此漏出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机油泵,内转子正转和反转时,进油孔和出油孔会互换,不满足要求,且传统机油泵,转轴穿过泵体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泵体与发动机连接,但是转轴与泵体的连接处密封性能差,出现泵油从此漏出的现象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包括泵体、泵盖、偏心环、外转子和内转子。所述泵体包括泵圆柱状泵体本体,泵体本体上开设有圆柱状第一腔体,构成有底无盖的筒体;筒体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腔体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向下凹陷形成进油槽和出油槽,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进油槽与进油通道连通,出油槽与出油通道连通,进油槽和出油槽分布于第一通孔的两侧,且关于第一通孔轴线对称。>所述泵体底面中央向下凸起形成圆柱状的第三凸台,第三凸台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圆形的第二凹腔,第二凹腔中设置有骨架密封圈;第一通孔与第二凹腔连通,且与第二凹腔同轴设置,第二凹腔中设置有骨架密封圈。所述偏心环包括圆柱状本体,圆柱状本体沿高度方向开设有圆形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圆柱状本体的轴线平行、不重合,即构成偏心环;所述偏心环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两个台阶,包括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为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且第一工作面高于第二工作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为竖直面;所述偏心环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与第一腔体同轴设置,外转子和内转子设置在偏心环的第二通孔中,内转子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下端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凹腔中,并伸出泵体,骨架密封圈套设在转轴上;所述泵盖通过螺钉与泵体连接,泵盖的底面开设有第三孔,转轴的上端插入第三孔中;泵盖的底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第二工作面和泵盖形成的空间中。通过将第一腔体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然后在第一腔体中设置偏心环,偏心环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台阶状,外转子和内转子设置在偏心环的腔体中,同时在泵盖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则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均成为限位台阶。当内转子正转时,带动偏心环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一台阶面与限位块相抵靠;当内转子反转时,带动偏心环反向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二台阶面与限位块相抵靠。不论内转子正转还是反向转动,则保证了泵油始终从一个通道进入,从另一个通道流出,进油槽和出油槽不会互换。通过在泵体的底面上设置第三凸台,该第三凸台的体积较小,节约安装空间;通过在第二凹腔中设置骨架密封圈,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泵油从转轴与泵体的连接处漏出。进一步改进,所述泵体的上端面开设有三个第一安装孔和三个第二安装孔,三个第一安装孔和三个第二安装孔沿筒体的外缘均布;所述泵盖的边缘设置有三个第三安装孔和三个第四安装孔,三个第三安装孔和三个第四安装孔沿筒体的外缘均布;泵盖和泵体配合装配后,每个第一安装孔与对应的一个第三安装孔同轴设置,每个第二安装孔与对应的一个第四安装孔同轴设置;其中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均为通孔,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为螺纹盲孔。螺栓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后将泵体与发动机固连,螺钉的下端穿过第四安装孔插入第二安装中将泵体和泵盖固连。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内轮廓弧线对应圆心角均为180度。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环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位于第二工作面上。第四通孔为润滑油孔,泵油同时作为润滑油通过第四通孔流入偏心环和泵体之间的间隙中,防止偏心环卡阻。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高度差为3-10mm。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嵌设密封环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通过在环形凹槽中设置密封环,保证泵体和泵盖密封连接,防止漏泵油。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均为直线形通道,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的轴线延长线重合,且均经过第一通孔的中心。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外壁上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的端口处均向外突出形成凸台。便于进油通道与进油管连接,以及出油通道与出油管连接。进一步改进,所述泵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位于第三孔的正上方。通过设置第二凸台,增加泵盖上第三孔处的厚度,提高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增加偏心环,且偏心环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台阶状,第一工作面高于第二工作面,同时在泵盖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则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均成为限位台阶。当内转子正转时,带动偏心环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一台阶面与限位块相抵靠;当内转子反转时,带动偏心环反向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二台阶面与限位块相抵靠。不论内转子正转还是反向转动,则保证了泵油始终从一个通道进入,从另一个通道流出,进油孔和出油孔不会互换。2、通过在泵体的底面上设置第三凸台,该第三凸台的体积较小,节约安装空间;通过在第二凹腔中设置骨架密封圈,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泵油从转轴与泵体的连接处漏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C-C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机油泵偏心环的结构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4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机油泵泵体的立体图。图8为图7的正视图。图9为图8的A-A剖视图。图10为图8的B-B剖视图。图11为泵盖的立体图。图12为泵盖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12所示,一种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包括泵体1、泵盖5、偏心环3、外转子4和内转子6。所述泵体1包括圆柱状泵体本体,泵体本体上开设有圆柱状第一腔体12,构成有底无盖的筒体11;筒体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13,第一腔体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向下凹陷形成进油槽1901和出油槽1902,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油通道17和出油通道18,进油槽与进油通道连通,出油槽与出油通道连通,进油槽和出油槽分布于第一通孔的两侧,且关于第一通孔的轴线对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泵盖、偏心环、外转子和内转子;/n所述泵体包括圆柱状泵体本体,泵体本体上开设有圆柱状第一腔体,构成有底无盖的筒体;筒体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腔体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向下凹陷形成进油槽和出油槽,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进油槽与进油通道连通,出油槽与出油通道连通,进油槽和出油槽分布于第一通孔的两侧,且关于第一通孔的轴线对称;/n所述泵体底面中央向下凸起形成圆柱状的第三凸台,第三凸台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圆形的第二凹腔,第一通孔与第二凹腔连通,且与第二凹腔同轴设置,第二凹腔中设置有骨架密封圈;/n所述偏心环包括圆柱状本体,圆柱状本体沿高度方向开设有圆形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圆柱状本体的轴线平行、不重合,即构成偏心环;所述偏心环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两个台阶,包括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为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且第一工作面高于第二工作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为竖直面;所述偏心环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与第一腔体同轴设置,外转子和内转子设置在偏心环的第二通孔中,内转子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下端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凹腔中,并伸出泵体,骨架密封圈套设在转轴上;/n所述泵盖通过螺钉与泵体连接,泵盖的底面开设有第三通孔,转轴的上端插入第三通孔中;泵盖的底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第二工作面和泵盖形成的空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泵盖、偏心环、外转子和内转子;
所述泵体包括圆柱状泵体本体,泵体本体上开设有圆柱状第一腔体,构成有底无盖的筒体;筒体的底部开设有用于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腔体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向下凹陷形成进油槽和出油槽,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进油槽与进油通道连通,出油槽与出油通道连通,进油槽和出油槽分布于第一通孔的两侧,且关于第一通孔的轴线对称;
所述泵体底面中央向下凸起形成圆柱状的第三凸台,第三凸台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圆形的第二凹腔,第一通孔与第二凹腔连通,且与第二凹腔同轴设置,第二凹腔中设置有骨架密封圈;
所述偏心环包括圆柱状本体,圆柱状本体沿高度方向开设有圆形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圆柱状本体的轴线平行、不重合,即构成偏心环;所述偏心环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两个台阶,包括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为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且第一工作面高于第二工作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为竖直面;所述偏心环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与第一腔体同轴设置,外转子和内转子设置在偏心环的第二通孔中,内转子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下端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凹腔中,并伸出泵体,骨架密封圈套设在转轴上;
所述泵盖通过螺钉与泵体连接,泵盖的底面开设有第三通孔,转轴的上端插入第三通孔中;泵盖的底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第二工作面和泵盖形成的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骨架密封圈和偏心环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的上端面开设有三个第一安装孔和三个第二安装孔,三个第一安装孔和三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顺辉机油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