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流过渡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43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受流过渡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受流过渡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具有安装端,安装端用于与转向架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具有连接端,连接端用于与集电靴连接,第二连接部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连接端与安装端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的相对移动可调节。通过该技术方案,对于不同的线路轨道,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位置的方式使集电靴与第三轨配合。该受流过渡装置具有通用性,对于不同位置的第三轨无需设置专门的结构,因此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在操作时无需拆卸集电靴,节省时间,从而可以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受流过渡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受流过渡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车辆采用第三轨(也叫供电轨)进行供电,集电靴受电,对于不同的线路轨道,第三轨到轨道中心线的距离有差异。轨道车辆在不同线路轨道上调试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集电靴与第三轨无法接触、受流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根据集电靴与第三轨的位置差距,在集电靴与车辆转向架之间增加过渡板,这种方法存在如下缺点:不同的位置差需要不同尺寸的过渡板,因此费用较高,并且拆装更换费时,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受流过渡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在与不同线路轨道的第三轨配合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受流过渡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具有安装端,安装端用于与转向架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具有连接端,连接端用于与集电靴连接,第二连接部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连接端与安装端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的相对移动可调节。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具有第一腰形孔,受流过渡装置还包括穿设在第一腰形孔中的紧固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件能够在第一腰形孔中移动以调节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第一腰形孔位于第二连接部上,第一连接部上具有固定孔,紧固件顺次穿设在固定孔和第一腰形孔中。进一步地,第一腰形孔为多个,多个第一腰形孔并列设置,紧固件为多个,每个第一腰形孔中至少穿设有一个紧固件。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具有夹角,安装端位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与第一加强板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之间具有夹角,连接端位于第四板体,第三板体与第一连接部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第二加强板,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均与第二加强板连接;第三加强板,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均与第三加强板连接,第三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分别位于第三板体的两侧。进一步地,第四板体包括折弯成型的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和第三折板,其中,第一折板上具有用于与集电靴连接的第二腰形孔,第三折板与第三板体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轨道车辆包括转向架、受流过渡装置和集电靴,受流过渡装置为上述提供的受流过渡装置,受流过渡装置的第一连接部与转向架连接,受流过渡装置的第二连接部与集电靴连接。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集电靴通过受流过渡装置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连接,由于受流过渡装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位置可调节,因此可以调节连接端与安装端的距离,从而调节集电靴与转向架之间的距离。因此,对于不同的线路轨道,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位置的方式使集电靴与第三轨配合。该受流过渡装置具有通用性,对于不同位置的第三轨无需设置专门的结构,因此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在操作时无需拆卸集电靴,节省时间,从而可以提高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受流过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连接部;11、固定孔;12、第一板体;13、第二板体;14、第一加强板;20、第二连接部;21、第一腰形孔;22、第三板体;23、第四板体;231、第一折板;232、第二折板;233、第三折板;234、第二腰形孔;24、第二加强板;25、第三加强板;30、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流过渡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10,第一连接部10具有安装端,安装端用于与转向架连接;第二连接部20,第二连接部20具有连接端,连接端用于与集电靴连接,第二连接部20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上,连接端与安装端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二连接部20和第一连接部10的相对移动可调节。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集电靴通过受流过渡装置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连接,由于受流过渡装置的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的相对位置可调节,因此可以调节连接端与安装端的距离,从而调节集电靴与转向架之间的距离。因此,对于不同的线路轨道,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的相对位置的方式使集电靴与第三轨配合。该受流过渡装置具有通用性,对于不同位置的第三轨无需设置专门的结构,因此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在操作时无需拆卸集电靴,节省时间,从而可以提高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或第二连接部20上具有第一腰形孔21,受流过渡装置还包括穿设在第一腰形孔21中的紧固件30,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通过紧固件30连接,紧固件30能够在第一腰形孔21中移动以调节第二连接部20和第一连接部10的相对位置。这样通过紧固件30与第一腰形孔21的配合,可调节第二连接部20和第一连接部10的相对位置,此种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体地,第一腰形孔21位于第二连接部20上,第一连接部10上具有固定孔11,紧固件30顺次穿设在固定孔11和第一腰形孔21中。通过紧固件30既可实现第二连接部20和第一连接部10的连接,又可实现两者的位置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30包括螺栓和螺母,当需要调整第二连接部20的位置时,将螺母拧松,即可推动第二连接部20,使第二连接部20沿第一腰形孔21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再将螺母拧紧实现对第二连接部20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腰形孔21为多个,多个第一腰形孔21并列设置,紧固件30为多个,每个第一腰形孔21中至少穿设有一个紧固件30。设置多个第一腰形孔21和多个紧固件30,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二连接部20和第一连接部10在连接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使得第二连接部20在移动时较为平稳。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2和第二板体13,第一板体12和第二板体13之间具有夹角,安装端位于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3与第二连接部20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便于第一连接部10与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受流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连接部(10),所述第一连接部(10)具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用于与转向架连接;/n第二连接部(20),所述第二连接部(20)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集电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上,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安装端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0)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相对移动可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流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部(10),所述第一连接部(10)具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用于与转向架连接;
第二连接部(20),所述第二连接部(20)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集电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上,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安装端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0)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相对移动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或所述第二连接部(20)上具有第一腰形孔(21),所述受流过渡装置还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腰形孔(21)中的紧固件(30),所述第一连接部(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0)通过所述紧固件(30)连接,所述紧固件(30)能够在所述第一腰形孔(21)中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二连接部(20)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流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形孔(2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0)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上具有固定孔(11),所述紧固件(30)顺次穿设在所述固定孔(11)和所述第一腰形孔(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流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形孔(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腰形孔(21)并列设置,所述紧固件(30)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腰形孔(21)中至少穿设有一个所述紧固件(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2)和第二板体(13),所述第一板体(12)和所述第二板体(13)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一板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杰康海涛张永垒孙成慧陈阁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