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08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批混机,其在U型筒体的底部内侧以倾斜的方式安装了若干叶轮,叶轮的转轴上自上至下依次设置了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呈倒置的等腰梯形状且二者呈十字交叉,第三叶片整体呈S型。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批混机,叶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上升力,将下层物料搅起,物料上升,经螺带与其他物料混合后再落下,如此则不会产生混料死角,也能使得混料一致性更好,避免了混料不均;再有,叶轮可使物料向上,向批混机轴心抛起,在下余料时,开启叶轮而关闭螺带,使得大部分余料能从下料口出料,而无需手动开盖下料,节约了人力成本,避免了物料浪费。

Batch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批混机
本技术涉及搅拌设备
,具体涉及批混机。
技术介绍
批混机是将不同批次的物料均匀混合在一起,从而保证物料批次的一致性,因为,批混一次的物料应要尽可能多,才能使得一致性好。目前批混机的体积5.5m3,粗略估计能容5t的成品,目前每次批混量尚未得出一个确定的标准,在试生产过程中批混量一般在700、800kg左右,最多达到1.5t,由此出现了两个问题:1、混合是在物料全部进入批混机后才开始的,最先进入批混机的物料就沉在了批混机底部,螺带混合机的螺带直径与混合机内径相比小很多,在混合过程中会出现混合死角,在螺带下方的物料处于螺带搅混不到的范围,从而导致物料混合不均。2、批混机下料口过小,导致批混的每批物料都存在有200-300kg的物料残余,无法下料至包装间,在生产结束后只能人进入批混机用手或者其他工具清理到下料口下料,造成人力和物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出现混合死角以及物料残余,并使得物料混合更加均匀,且便于下料的批混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批混机,其包括U型筒体,该U型筒体的底部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叶轮,各个叶轮上的转轴与U型筒体底部的交汇处可作一水平切面,每个叶轮上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水平切面之间成30°~60°夹角;每个叶轮各由一个电动机驱动;所述叶轮由转轴以及与该转轴同轴相连并沿轴向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构成;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直板部和第一斜板部,第一直板部与转轴同轴相连且两端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该第一直板部的两端上各设有一向上延伸的第一斜板部,两第一斜板部与第一直板部之间均成钝角夹角,并且两第一斜板部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叶片包括第二直板部和第二斜板部,第二直板部与转轴同轴相连且两端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该第二直板部位于所述第一直板部的下方并且该第二直板部与所述第一直板部呈十字交叉设置,两第二斜板部与第二直板部之间均成钝角夹角,并且两第二斜板部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叶片位于所述第二直板部的下方,该第三叶片由两个弧形板状体构成;所述第三叶片与转轴同轴连接后,两弧形板状体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反置并且该第三叶片整体呈S型。作为优选,每个叶轮上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水平切面之间成45°夹角。作为优选,两第一斜板部与第一直板部之间均成145°夹角。作为优选,两第二斜板部与第二直板部之间均成145°夹角。作为优选,两个弧形板状体上远离所述转轴的端部为尖端。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叶片中第一直板部和第一斜板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叶片中第二直板部和第二斜板部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三叶片中两个弧形板状体的厚度均为5mm。本技术所提供的批混机,其在U型筒体的底部内侧以倾斜的方式安装了若干叶轮,并且叶轮采用三层叶片,叶轮工作过程中,产生上升力,将下层物料搅起,物料上升,经螺带与其他物料混合后再落下,如此则不会产生混料死角,也能使得混料一致性更好,避免了混料不均;再有,叶轮可使物料向上,向批混机轴心抛起,在下余料时,开启叶轮而关闭螺带,使得大部分余料能从下料口出料,而无需手动开盖下料,节约了人力成本,避免了物料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批混机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批混机的侧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批混机中U型筒体和叶轮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批混机中叶轮的主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批混机中叶轮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批混机中叶轮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驱动机构;2、螺条搅拌机构;3、密封装置;4、U型筒体;5、机盖;6、机脚;7、下料口;8、叶轮;801、转轴;802、第一叶片;8021、第一直板部;8022、第一斜板部;803、第二叶片;8031、第二直板部;8032、第二斜板部;804、第三叶片;8041、弧形板状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批混机主要由驱动机构1、螺条搅拌机构2、密封装置3、U型筒体4、机盖5、机脚6、下料口7组成,机盖5扣盖在U型筒体4的上方,下料口7则位于U型筒体4的底部。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如图1和图2所示,U型筒体4的底部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叶轮8。优选地,可以在U型筒体4的底部内侧对称设置有四个叶轮8。如图3所示,各个叶轮8上的转轴801与U型筒体4底部的交汇处可作一水平切面,每个叶轮8上转轴801的中心轴线与水平切面之间成30°~60°夹角。优选地,每个叶轮8上转轴801的中心轴线与水平切面之间成45°夹角。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叶轮8由转轴801以及与该转轴801同轴相连并沿轴向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叶片802、第二叶片803、第三叶片804构成。所述第一叶片802包括第一直板部8021和第一斜板部8022,第一直板部8021呈条状,该第一直板部8021与转轴801同轴相连且两端相对于转轴80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第一直板部8021的两端上各设有一向上延伸的第一斜板部8022,两第一斜板部8022与第一直板部8021之间均成钝角夹角,并且两第一斜板部8022相对于转轴80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优选地,两第一斜板部8022与第一直板部8021之间均成145°夹角。所述第一斜板部8022与第一直板部8021等宽。第一直板部8021和第一斜板部8022连接后,该第一叶片802整体呈倒置的等腰梯形状。所述第二叶片803包括第二直板部8031和第二斜板部8032,第二直板部8031也呈条状,该第二直板部8031与转轴8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批混机,包括U型筒体,其特征在于,该U型筒体的底部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叶轮,各个叶轮上的转轴与U型筒体底部的交汇处可作一水平切面,每个叶轮上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水平切面之间成30°~60°夹角;每个叶轮各由一个电动机驱动;/n所述叶轮由转轴以及与该转轴同轴相连并沿轴向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构成;/n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直板部和第一斜板部,第一直板部与转轴同轴相连且两端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该第一直板部的两端上各设有一向上延伸的第一斜板部,两第一斜板部与第一直板部之间均成钝角夹角,并且两第一斜板部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n所述第二叶片包括第二直板部和第二斜板部,第二直板部与转轴同轴相连且两端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该第二直板部位于所述第一直板部的下方并且该第二直板部与所述第一直板部呈十字交叉设置,两第二斜板部与第二直板部之间均成钝角夹角,并且两第二斜板部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n所述第三叶片位于所述第二直板部的下方,该第三叶片由两个弧形板状体构成;所述第三叶片与转轴同轴连接后,两弧形板状体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反置并且该第三叶片整体呈S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批混机,包括U型筒体,其特征在于,该U型筒体的底部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叶轮,各个叶轮上的转轴与U型筒体底部的交汇处可作一水平切面,每个叶轮上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水平切面之间成30°~60°夹角;每个叶轮各由一个电动机驱动;
所述叶轮由转轴以及与该转轴同轴相连并沿轴向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构成;
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直板部和第一斜板部,第一直板部与转轴同轴相连且两端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该第一直板部的两端上各设有一向上延伸的第一斜板部,两第一斜板部与第一直板部之间均成钝角夹角,并且两第一斜板部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叶片包括第二直板部和第二斜板部,第二直板部与转轴同轴相连且两端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该第二直板部位于所述第一直板部的下方并且该第二直板部与所述第一直板部呈十字交叉设置,两第二斜板部与第二直板部之间均成钝角夹角,并且两第二斜板部相对于转轴的中心轴线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钒入
申请(专利权)人:华鼎国联四川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