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抗菌密胺碗,包括碗底和碗壁,所述碗底和碗壁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密胺基体层,至少一混合层,附着于密胺基体层的外部表面,所述混合层包括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当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时,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50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为20~100nm;当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时,在该层剖面结构中,纳米银颗粒的粒径为13~53nm,纳米银颗粒的粒间距为25~105nm。本技术方案中的抗菌罩光粉层与密胺碗的密胺基体层同时高温模压成型,经高温模压后附于密胺基体层外表面不会脱落,不会被洗涤和溶出,从而达到安全、持久的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密胺碗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菌密胺碗,可用于密胺
技术介绍
碗具是食堂,医院,餐馆必需用品,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碗具上常可检测出各种致病微生物。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地对碗具进行彻底地清洗和消毒,那么碗具就可能成为传播如甲型肝炎、痢疾、伤寒、结核病及食物中毒等疾病的媒介。传统的密胺碗表面罩光层主要起美观和光滑作用,并无其他功能,而且传统碗表面并不完全平整,易附着一些油污和杂质,容易滋生细菌。碗具经过清洗后仍会残存细菌,放置会继续生长细菌,杀菌消毒效果很难彻底,消毒杀菌时间过长成本高昂,且不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抗菌密胺碗。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抗菌密胺碗,包括碗底和碗壁,所述碗底和碗壁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密胺基体层,至少一混合层,附着于密胺基体层的外部表面,其中,所述混合层包括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分别涂附在密胺基体层上面;其中,当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时,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50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为20~100nm;当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时,在该层剖面结构中,纳米银颗粒的粒径为13~53nm,纳米银颗粒的粒间距为25~105nm。优选地,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或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40~150μm,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60~100μm。优选地,所述混合层包括交错设置或凹凸设置的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优选地,所述抗菌密胺碗的外表面环状间隔地压印有一混合层。优选地,所述抗菌密胺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附着设置有一抗菌罩光粉层,所述抗菌罩光粉层上附着设置有一增附层。优选地,所述增附抗菌罩光层为含有纳米银的罩光粉层。优选地,所述增附抗菌罩光层的厚度为10~50μm。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抗菌罩光粉层与密胺碗的密胺基体层高温模压成型,经高温模压后附于密胺基体层上表面不会脱落,不会被洗涤和溶出,从而达到安全、持久的抗菌效果。通过附于表面的纳米抗菌层达到优异的抗菌效果,还能增加密胺碗的强度、耐久性及弹性。经过反复证实,所述抗菌密胺碗具有高活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无二次污染、无刺激性、安全无毒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菌密胺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抗菌密胺碗,如图1所示,包括碗底和碗壁,所述碗底和碗壁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密胺基体层1,至少一混合层,附着于密胺基体层的外部表面,其中,所述混合层2包括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21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22,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22附着于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21的外部表面,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分别涂附在密胺基体层上面,经高温压印程序,于所述密胺基体层的上面分别形成有固态的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及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一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40~250nm。所述第二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100~200nm。具体地,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21为纳米氧化锌抗菌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22为纳米银抗菌层,所述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22附着于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21的外部表面。所述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41~255nm,纳米氧化锌均匀分散在罩光粉中,罩光粉粒径范围为200到2000目,所述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29~235nm。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依次涂附在密胺基体层上面,经高温模具压印程序,于所述密胺基体层的上面依序形成有固态的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及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21为纳米银银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22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所述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38~208nm,所述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33~248nm。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依次涂附在密胺基体层上面,经高温模具压印程序,于所述密胺基体层的上面依序形成有固态的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及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混合层包括交错设置或凹凸设置的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混合层包括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21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22,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银抗菌层。所述抗菌密胺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环状间隔地压印有一混合层。所述抗菌密胺碗的内表面环状间隔地压印有一混合层,所述抗菌密胺碗的外表面条状间隔地压印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密胺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附着设置有一抗菌罩光粉层,所述抗菌罩光粉层上附着设置有一增附层。所述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40~250nm,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优选为100~200nm。所述增附层为纳米银层,所述增附层的厚度为100~150nm。所述抗菌罩光粉层的剖面为波浪形或山字形。预先将含有纳米氧化锌的罩光粉均匀撒在模具上,然后将预热的密胺粉体放在撒好抗菌罩光粉的模具上,经过高温模压成型,形成密胺碗基体,此时碗体下表面压印有抗菌罩光层,以相同方式将含有纳米氧化锌的的罩光粉均匀撒上在密胺碗基体层上表面,通过高温模压成型,在密胺碗基体上表面形成罩光层,得到了上下表面都形成抗菌罩光层密胺碗。含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的制备步骤为:(1)称取200g纳米氧化锌抗菌粉体置于5L的高速搅拌机中,同时称取5gPEG2000表面改性剂滴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速度500r/min,连续搅拌10min后,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锌抗菌粉;(2)称取罩光粉LG220型975g、润滑剂硅油17g和步骤(1)中经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锌抗菌粉8g,于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10min,得到含纳米氧化锌的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密胺碗,包括碗底和碗壁,其特征在于:/n所述碗底和碗壁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n密胺基体层,/n至少一混合层,附着于密胺基体层的外部表面,/n其中,所述混合层包括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分别涂附在密胺基体层上面;/n其中,当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时,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50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为20~100nm,当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时,在该层剖面结构中,纳米银颗粒的粒径为13~53nm,纳米银颗粒的粒间距为25~105n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密胺碗,包括碗底和碗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碗底和碗壁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
密胺基体层,
至少一混合层,附着于密胺基体层的外部表面,
其中,所述混合层包括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分别涂附在密胺基体层上面;
其中,当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时,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50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为20~100nm,当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时,在该层剖面结构中,纳米银颗粒的粒径为13~53nm,纳米银颗粒的粒间距为25~105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密胺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或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浪,徐雯,陈鹏,张伟,金恋,黄卓慧,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倍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