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露专利>正文

智能手环腕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84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设备配件领域的智能手环腕带,包括表壳和连接在表壳左右两末端的带体,表壳的中部设有用于配对安装智能表体的容纳孔,容纳孔的左右内壁均设有结构对称且开口向内和向下的定位槽,并在定位槽内固定安装有弹性卡扣,弹性卡扣包括位于外侧的定位部及位于内侧的上限位部和下弹性部,定位部固定在定位槽内,上限位部及下弹性部均往内侧延伸,上限位部与下弹性部之间形成卡紧槽,弹性卡扣具备良好的弹性支撑效果,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快速安装及拆卸智能表体,与传统在下方向上安装的结构相比,向下安装智能表体更方便,不受任何阻挡,同时,弹性卡扣结构简单,安装稳定,可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手环腕带
本技术涉及智能设备配件领域,具体涉及智能手环腕带。
技术介绍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这款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智能手环包括手腕带和安装在手腕带上的智能表体,当智能表体内置电池电量耗尽后,需要将智能表体从手腕带上拆卸下来进行充电。现市场上常见的手腕带与智能表体的安装结构分两种,一种是环形卡扣结构,环形卡扣结构安装不方便,要用力扭动手腕带使智能表体从底部向上卡入手腕带的固定环内,且安装后会有一定的松动,长期拆装后固定环易变形,甚至脱落,从而导致事个手腕带报废。另外一种是磁吸固定结构,需要设置一个可进行磁吸的底板,从底部向上安装智能表体后再将底板与手腕带进行吸合,从而锁紧智能表体,这种磁吸结构安装较为方便,但是稳定性差,部分磁铁容易脱落,脱落后将影响吸合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智能手环腕带,其便于安装及拆卸智能表体。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智能手环腕带,包括表壳和连接在表壳左右两末端的带体,表壳的中部设有用于配对安装智能表体的容纳孔,智能表体沿容纳孔的顶部向下安装,使智能表体的顶部边缘搭在容纳孔的顶部边缘上,所体容纳孔的左右内壁均设有结构对称且开口向内和向下的定位槽,并在定位槽内固定安装有弹性卡扣,弹性卡扣包括位于外侧的定位部及位于内侧的上限位部和下弹性部,定位部固定在定位槽内,上限位部及下弹性部均往内侧延伸,上限位部连接于下弹性部的下方,上限位部与下弹性部之间形成往外凹陷且用于配对卡住智能表体底部边缘的卡紧槽,当沿容纳孔向下安装智能表体后,智能表体的底部边缘配对卡入卡紧槽,同时上限位部用于阻挡智能表体向上脱离卡紧槽,下弹性部用于给智能表体的底部边缘提供往内的弹性支撑力。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弹性卡扣还包括触动部,触动部连接于下弹性部的下方且往内延伸。触动部向下延伸便于用手往外拨动,从而可解除对智能表体的夹持力,便于取出智能表体。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弹性卡扣由钢片折弯而成,通过冲压钢片制作简单,结构稳定。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定位部为配对紧配在定位槽内的下倾斜面,上限位部为向内凸起的V形结构。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卡紧槽与智能表体的底部边缘表面形状配对,使卡紧槽紧贴在智能表体的底部边缘表面,下弹性部往内向下倾斜。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容纳孔的左右内壁增设有用于卡紧智能表体的弹性卡扣,弹性卡扣具备良好的弹性支撑效果,安装时,直接向下按压智能表体,使智能表体的底部边缘配对卡入卡紧槽,安装后整体受向内的弹性作用可确保稳定性强,同时智能表体受限制而不能向上松脱,拆卸时,直接用手往外拨动弹性卡扣的下弹性部,使下弹性部和卡紧槽不再压紧智能表体,同时上限位部张开不再限制智能表体,从而可向上取出智能表体,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快速安装及拆卸智能表体,与传统在下方向上安装的结构相比,向下安装智能表体更方便,不受任何阻挡,同时,弹性卡扣结构简单,安装稳定,可提高产品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智能表体的主视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智能表体的仰视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拆卸智能表体的主视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拆卸智能表体的仰视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卡扣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卡扣卡紧卸智能表体的示意图;图中,1为表壳,2为容纳孔,3为智能表体,4为弹性卡扣,401为定位部,402为上限位部,403为下弹性部,404为卡紧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参照图1-图8,其具体实施的智能手环腕带包括表壳1和连接在表壳1左右两末端的带体(未图示),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带体为常见的硅胶或者橡胶带,因此未进行图示。表壳1的中部设有用于配对安装智能表体3的容纳孔2,智能表体3沿容纳孔2的顶部向下安装,使智能表体3的顶部边缘搭在容纳孔2的顶部边缘上。如图3和图4所示,体容纳孔2的左右内壁均设有结构对称且开口向内和向下的定位槽,并在定位槽内固定安装有弹性卡扣4,弹性卡扣4由钢片折弯而成。如图6和图7所示,弹性卡扣4包括位于外侧的定位部401及位于内侧的上限位部402和下弹性部403,定位部401为配对紧配在定位槽内的下倾斜面,上限位部402及下弹性部403均往内侧延伸,上限位部402连接于下弹性部403的下方,上限位部402为向内凸起的V形结构,下弹性部403往内向下倾斜,上限位部402与下弹性部403之间形成往外凹陷且用于配对卡住智能表体3底部边缘的卡紧槽404。如图8所示,卡紧槽404与智能表体3的底部边缘表面形状配对,使卡紧槽404紧贴在智能表体3的底部边缘表面。当沿容纳孔2向下安装智能表体3后,智能表体3的底部边缘配对卡入卡紧槽404,同时上限位部402用于阻挡智能表体3向上脱离卡紧槽404,下弹性部403用于给智能表体3的底部边缘提供往内的弹性支撑力。另外,弹性卡扣4还包括触动部,触动部连接于下弹性部403的下方且往内延伸。对智能表体3进行安装操作时,直接沿容纳孔2的顶部向下按压智能表体3,使智能表体3的底部边缘向下卡入卡紧槽404,即可完成安装,如图1和图2所示,此时受上限位部402的作用可确保智能表体3安装的稳定性,智能表体3受限制而不能向上松脱。对智能表体3进行拆卸操作时,用手往外拨动触动部即可使下弹性部403和卡紧槽404不再压紧智能表体3,同时上限位部402张开不再限制智能表体3,从而可向上取出智能表体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手环腕带,包括表壳和连接在表壳左右两末端的带体,表壳的中部设有用于配对安装智能表体的容纳孔,智能表体沿容纳孔的顶部向下安装,使智能表体的顶部边缘搭在容纳孔的顶部边缘上,其特征在于:所体容纳孔的左右内壁均设有结构对称且开口向内和向下的定位槽,并在定位槽内固定安装有弹性卡扣,弹性卡扣包括位于外侧的定位部及位于内侧的上限位部和下弹性部,定位部固定在定位槽内,上限位部及下弹性部均往内侧延伸,上限位部连接于下弹性部的下方,上限位部与下弹性部之间形成往外凹陷且用于配对卡住智能表体底部边缘的卡紧槽,当沿容纳孔向下安装智能表体后,智能表体的底部边缘配对卡入卡紧槽,同时上限位部用于阻挡智能表体向上脱离卡紧槽,下弹性部用于给智能表体的底部边缘提供往内的弹性支撑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手环腕带,包括表壳和连接在表壳左右两末端的带体,表壳的中部设有用于配对安装智能表体的容纳孔,智能表体沿容纳孔的顶部向下安装,使智能表体的顶部边缘搭在容纳孔的顶部边缘上,其特征在于:所体容纳孔的左右内壁均设有结构对称且开口向内和向下的定位槽,并在定位槽内固定安装有弹性卡扣,弹性卡扣包括位于外侧的定位部及位于内侧的上限位部和下弹性部,定位部固定在定位槽内,上限位部及下弹性部均往内侧延伸,上限位部连接于下弹性部的下方,上限位部与下弹性部之间形成往外凹陷且用于配对卡住智能表体底部边缘的卡紧槽,当沿容纳孔向下安装智能表体后,智能表体的底部边缘配对卡入卡紧槽,同时上限位部用于阻挡智能表体向上脱离卡紧槽,下弹性部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露
申请(专利权)人:彭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