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连接载具中的设备物体的连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549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载具中的设备物体的连接系统(2)具有:至少一条线缆(32),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线缆入口和线缆出口以及在所述壳体中形成的接纳空间,所述接纳空间以接纳空间横截面沿着壳体轴线螺旋形地从所述线缆入口向所述线缆出口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线缆(32)具有线缆横截面并且从所述线缆入口向所述线缆出口完全穿过所述接纳空间,同时形成线缆线圈,并且其中所述线缆横截面的径向延伸尺寸小于所述接纳横截面的径向延伸尺寸,使得在形成不同线圈直径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条线缆(32)的不同长度能够被接纳在所述接纳空间中。

A connection system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quipment and objects in a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连接载具中的设备物体的连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载具中的设备物体的连接系统,一种用于载具的乘客座椅系统以及一种具有飞行器机身、在其中形成的舱和至少一个布置在其中的乘客座椅系统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在许多现代交通工具(例如交通飞行器)中,在乘客座椅处布置有电子娱乐系统和其他系统。这些系统要求电导线,以便能够与交通工具所载带的对应电源和数据源进行连接。为此尤其使用座位到座位的线缆连接(Sitz-zu-Sitz-Verkabelungen)。在此,电导线和数据导线分别在单独的、彼此相继布置的座位之间延伸并且形成连接链条。这些单独的为此使用的线缆可以布置在地板附近的凹槽中并且被覆盖。已知的线缆连接和连接系统可以可靠地满足对其提出的要求。然而,可能困难的是,实现可变的座位间距,而在移动乘客座椅时不断开线缆连接并且随后在考虑到改变后的座椅间距的情况下恢复连接。DE102015116414A1大致示出了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具有可移动座椅的乘客座椅系统。DE102016201856A1示出了一种用于将内室部件(例如乘客座椅)连接到载具的载带电网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用于形成舱底板的地板、整合到地板中的用于引导导线的引导通道、以及形成为用于将内室部件的导线连接到载带电网的转接盒,其中所述转接盒与引导通道直接相连。EP2842866A1公开了一种地板系统,用于向位于地板上的、可紧固在不同位置的设备电感式传输数据和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在移动乘客座椅时,如果不希望采用电感式解决方案,则要求匹配线缆长度。这可以通过匹配线缆长度或将多余的线缆长度手动收纳到地板侧的通道中来进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置一种用于载具中设备的对线缆进行束缚的替代性连接系统,所述连接系统可以尽可能可靠地且仍然尽可能简单地接纳不同长度线缆并且再次释放线缆,从而可以实现不同的座椅间距。这个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连接系统来实现。优选的实施方式和改进方案可以自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说明书中得知。建议了一种用于电连接载具中的设备物体的连接系统,所述连接系统具有:至少一条线缆,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线缆入口和线缆出口以及在所述壳体中形成的接纳空间,所述接纳空间以接纳空间横截面沿着壳体轴线螺旋形地从所述线缆入口向所述线缆出口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线缆具有线缆横截面并且从所述线缆入口向所述线缆出口完全穿过所述接纳空间,同时形成线缆线圈,并且其中所述线缆横截面的径向延伸尺寸小于所述接纳横截面的径向延伸尺寸,使得在形成不同线圈直径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条线缆的不同长度能够被接纳在所述接纳空间中。因此建议了一种用于电连接设备物体的纯无源的对线缆进行束缚的连接系统,所述连接系统可以非常简单地接纳多余的线缆长度并且可以再次放出线缆。设备物体可以是乘客座椅、一组乘客座椅或类似设备,所述设备可以称为乘客座椅或与之相关。设备物体进一步还可以涉及布置在娱乐电子装置或其他设备处的可移动的或固定的分隔壁。整个系统仅仅由非常有利的壳体和至少一条线缆组成,所述线缆延伸穿过所述壳体。所述至少一条线缆可以实现不同的任务。在本专利技术的背景下线缆的具体构造是不重要的。它可以为用于传输电流或用于施加电压的多芯线缆,预期用于供应能量或用于传输数据。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用适合用于数据传输的光线线缆。当然,还可以使用能够分开或成束地布置在接纳空间中的多条线缆。特殊点是壳体中的螺旋形的接纳空间。在此螺旋形应理解为,接纳空间环绕壳体轴线并且同时在轴向方向上(也就是说沿着壳体轴线)延伸。接纳空间横截面在此可以实施为尽可能保持不变。接纳空间因此基于柱状的基础形状,所述柱状的基础形状螺旋形地围绕壳体轴线并且沿着壳体轴线变形。接纳空间的延伸尺寸在此限定了所述至少一条线缆的螺旋形的前进路径。所述前进路径具有由接纳横截面确定的宽度和高度。因为线缆横截面尺寸小于接纳空间横截面,所以线缆能以许多不同布置方式放置在接纳空间中。即,所述至少一条线缆可以在接纳空间横截面之内沿着前进路径放置在不同位置。因此,依据线缆的长度不同,线缆可以较紧或较松地缠绕,也就是说具有较小或较大的线圈直径。如果需要将较大量多余的线缆接纳在壳体中,则可以简单地将线缆引入接纳空间中。由此逐渐增大了线圈直径。相反如果要接纳较少量多余的线缆,则可以简单地将线缆从入口拉出,因此使得线圈直径逐渐减小。即,在取出一定长度之后线缆在接纳空间中比先前更紧。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系统的工作原理完全基于无源部件,所述无源部件不要求可移动零件并且因此实际上无需维护。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系统非常容易操作且操作非常直观,并且由于非常简单的设计实际上可以完全排除操作错误。连接系统的功能仍然非常稳健且可靠,并且另外连接系统具有非常小的重量。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壳体具有沿着壳体轴线延伸的内部径向限界面。这个径向限界面限定了围绕壳体轴线的尽可能小的接纳空间直径并且由此限定了尽可能小的线圈直径。由此接纳空间可以例如匹配预先确定的对应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这个内部的限界面能以中空柱状构件或沿着壳体轴线延伸的中空柱状区域的形式实现。如果将线缆从接纳空间中拉出,从而使得线圈直径减小,则线缆在一定长度下可以贴附到内部限界面处。然后不能再将线缆从接纳空间中继续拉出。如上所述,其中内部径向限界面可以具有直径,所述直径对应于或超过所述线缆的最小弯曲直径。由此连接系统可以防止线缆由于过强地缠绕在一起而受到损伤。因此不可能低于弯曲直径。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螺旋状的壁部,所述壁部沿着所述壳体轴线并且在径向内部的限界面与径向外部的限界面之间延伸。螺旋状的壁部在此限定了环绕的接纳空间的侧向界限。壁部优选从入口处的区域延伸到出口处的区域。围绕壳体轴线的匝数确定了接纳空间的延伸尺寸的长度。在此要注意的是,匝数不是可以任意增大的,因为由于线缆在接纳空间中的静摩擦,从某一环绕角度开始,在整个接纳空间内部的移动都受到阻碍。建议依据壳体的大小不同进行实验,直至找到壳体尺寸和臂部尺寸的适当选择。可以提出,设置两个或三个线缆绕线组。螺旋状的壁部可以作为板状零件来实现,类似于蜗旋盘绕线圈(Schneckenwendel)。位于径向外部和位于径向内部的壁部边缘优选可以形状配合或材料配合地与相邻部件相连,使得在反复改变所接纳的线缆的长度时以及在载具运行期间振动时功能不受影响。还可以提出,壳体和布置在其中的壁部一体式制成,例如通过3D打印方法。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接纳空间具有至多两个线圈。在此一个线圈应理解为围绕壳体轴线的完整的一匝。如上所述,在多个线圈的情况下线缆的移动可能变得困难或受到阻碍。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线缆固定在线缆出口处。固定例如可以通过布置一个或多个橡胶环或者其他机械止挡件来实现,所述止挡件布置在线缆上并且与线缆出口形成力配合或材料配合连接。当线缆在线缆出口处固定时,线缆的运动仅仅通过从线缆入口中拉动线缆或者向线缆入口中推动线缆来定义。在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系统具有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连接载具中的设备物体(4)的连接系统(2),所述连接系统具有:/n-至少一条线缆(32),以及/n-壳体(6),所述壳体具有线缆入口(22)和线缆出口(24)以及在所述壳体(6)中形成的接纳空间(20),所述接纳空间以接纳空间横截面沿着壳体轴线(26)螺旋形地从所述线缆入口(22)向所述线缆出口(24)延伸,/n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线缆(32)具有线缆横截面并且从所述线缆入口(22)向所述线缆出口(24)完全穿过所述接纳空间(20),同时形成线缆线圈,并且/n其中所述线缆横截面的径向延伸尺寸小于所述接纳横截面的径向延伸尺寸,使得在形成不同线圈直径D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条线缆(32)的不同长度能够被接纳在所述接纳空间(20)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8 DE 102018115560.31.一种用于电连接载具中的设备物体(4)的连接系统(2),所述连接系统具有:
-至少一条线缆(32),以及
-壳体(6),所述壳体具有线缆入口(22)和线缆出口(24)以及在所述壳体(6)中形成的接纳空间(20),所述接纳空间以接纳空间横截面沿着壳体轴线(26)螺旋形地从所述线缆入口(22)向所述线缆出口(24)延伸,
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线缆(32)具有线缆横截面并且从所述线缆入口(22)向所述线缆出口(24)完全穿过所述接纳空间(20),同时形成线缆线圈,并且
其中所述线缆横截面的径向延伸尺寸小于所述接纳横截面的径向延伸尺寸,使得在形成不同线圈直径D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条线缆(32)的不同长度能够被接纳在所述接纳空间(2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系统(2),其中所述壳体(6)具有内部径向限界面(30),所述内部径向限界面沿着所述壳体轴线(26)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系统(2),其中所述内部径向限界面具有直径(d),所述直径对应于或超过所述线缆(32)的最小弯曲直径。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连接系统(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尔特·菲尔斯滕贝格谢尔盖·施文克赖纳·里斯托拉尔斯·朔马克亚历山大·舒尔茨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