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545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包含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管脚1至管脚30,其中,管脚5、管脚6和管脚13均接入地线GND;管脚12与电容C12连接后并联连接有电阻R10和电容C15,所述电容C15还连接有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分别连接有TANK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分别连接有电阻R1和电容C13,所述电阻R1分别连接PEAK和电阻R2,所述电阻R2接入地线GND;相对于现有技术,该电路是一种车载无线充电为手机进行充电,不用想着带充电线或忘记携带充电线而烦恼。

An intelligent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ontro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车内手机没电无法进行充电,需得为手机配有充电线才可为手机充电。这样开车时需得想着为手机携带手机充电线,带来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为手机进行充电。不用想着带充电线或忘记携带充电线而烦恼的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是本技术要决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为手机进行充电,不用想着带充电线或忘记携带充电线而烦恼的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包含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管脚1至管脚30,其中,管脚5、管脚6和管脚13均接入地线GND;管脚12与电容C12连接后并联连接有电阻R10和电容C15,所述电容C15还连接有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分别连接有TANK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分别连接有电阻R1和电容C13,所述电阻R1分别连接PEAK和电阻R2,所述电阻R2接入地线GND;管脚11与电容C9连接,所述电容C9分别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所述电阻R6接入所述二极管D3;管脚29分别连接电阻R11和电容C3,所述电阻R11连接有电阻R18,所述电阻R18连接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输出端接入地线GND;所述管脚30连接分别连接电容C3和电阻R18后接入电容C1,所述电容C1分别连接地线GND和电源VCC5,所述VCC5连接电阻R4,所述电阻R4接入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接入地线GND。进一步,所述电阻R10和电容C15的输出端分别接入地线GND。进一步,所述电容C13的输出端接入地线GND。进一步,所述二极管D1为贴片发光二极管/红色。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硬件运用STM32核心控制板,在MDK5软件的环境下,用C语言的开发。实现车载无线充电功能,可对带无线充电的手机进行智能充电。在功能实现上,代码安全稳定,比较精简易读,方便以后的维护和升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以附图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技术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
技术人员在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精神与范围。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大致”、“约”等,用以修饰任何可以微变化的数量或误差,但这些微变化或误差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一般而言,此类用语所修饰的微变化或误差的范围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2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1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5%或是其他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前述提及的数值可依实际需求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某些用以描述本申请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申请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包含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管脚1至管脚30,其中,管脚5、管脚6和管脚13均接入地线GND;管脚12与电容C12连接后并联连接有电阻R10和电容C15,所述电容C15还连接有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分别连接有TANK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分别连接有电阻R1和电容C13,所述电阻R1分别连接PEAK和电阻R2,所述电阻R2接入地线GND;管脚11与电容C9连接,所述电容C9分别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所述电阻R6接入所述二极管D3;管脚29分别连接电阻R11和电容C3,所述电阻R11连接有电阻R18,所述电阻R18连接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输出端接入地线GND;所述管脚30连接分别连接电容C3和电阻R18后接入电容C1,所述电容C1分别连接地线GND和电源VCC5,所述VCC5连接电阻R4,所述电阻R4接入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接入地线GND。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车主在开启空调时,产品读取到总线信息,识别到空调数据信息,进而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执行升窗命令,实现智能升窗。同时可以实时监控汽车总线信息,可实现总线唤醒,总线休眠功能。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所述电阻R10和电容C15的输出端分别接入地线GND,所述电容C13的输出端接入地线GND。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二极管D1为贴片发光二极管/红色。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管脚1至管脚30,其中,管脚5、管脚6和管脚13均接入地线GND;/n管脚12与电容C12连接后并联连接有电阻R10和电容C15,所述电容C15还连接有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分别连接有TANK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分别连接有电阻R1和电容C13,所述电阻R1分别连接PEAK和电阻R2,所述电阻R2接入地线GND;/n管脚11与电容C9连接,所述电容C9分别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所述电阻R6接入所述二极管D3;/n管脚29分别连接电阻R11和电容C3,所述电阻R11连接有电阻R18,所述电阻R18连接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输出端接入地线GND;/n所述管脚30连接分别连接电容C3和电阻R18后接入电容C1,所述电容C1分别连接地线GND和电源VCC5,所述VCC5连接电阻R4,所述电阻R4接入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接入地线GND。/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管脚1至管脚30,其中,管脚5、管脚6和管脚13均接入地线GND;
管脚12与电容C12连接后并联连接有电阻R10和电容C15,所述电容C15还连接有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分别连接有TANK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分别连接有电阻R1和电容C13,所述电阻R1分别连接PEAK和电阻R2,所述电阻R2接入地线GND;
管脚11与电容C9连接,所述电容C9分别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所述电阻R6接入所述二极管D3;
管脚29分别连接电阻R11和电容C3,所述电阻R11连接有电阻R18,所述电阻R18连接电容C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晟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