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18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包含在一玻璃基板表面上依序形成第一感应层、绝缘层、第二感应层以及信号导线层;第一、二感应层是由金属网格电性搭接在金属氧化物导电膜而成,其分别设有复数排彼此分隔呈绝缘设置的感应串行与间隔串行,其中,在各感应串行的一端部具有由金属氧化物导电膜材料延伸设置的搭接点可连接至该信号导线层,在各间隔串行上的导电材料被分割成复数个彼此不相连接的绝缘小面积;该绝缘层设置在第一、二感应层中间将彼此黏合并呈绝缘分隔设置,第一感应层上的感应串行与第二感应层上的感应串行彼此呈正交设置,共同组成一电容感应单元矩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
本技术涉及透明触控玻璃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有关一种可提升光学特性的透明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透明电容式触控玻璃通常是使用透明的氧化铟锡(ITO)导电膜来制作其电容触控传感器,藉由在透明ITO导电膜上刻划出多数的电容感应电极及其信号导路以形成触控感应电路图案,因此会在ITO导电膜上形成保留着导电材料的电极部分与去除了导电材料的镂空部分,而该等电极部分与镂空部分具有不同的透光率(Transmittance),造成穿透该ITO导电膜的光线折射不均;这结果将会导致人眼观察时会有明显的图形或纹路产生,尤其当配置在屏幕前使用时,就会造成屏幕影像变形、模糊失真的困扰,因此传统的透明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容易因光线折射不均产生干扰图形或纹路的问题,显亟待克服;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精密化的趋势,触控传感器上的触控感应电极和信号导路的尺寸规格也都越来越细小化,而细小化的ITO感应电极和信号导路将会产生高阻抗值现象,造成传输信号的衰减,不利于信号的传输,尤其在大型化触摸板的应用上,ITO导电膜的导电度也已经无法符合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高度透光均一性的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适合配置在屏幕前使用,可改善干扰屏幕显示影像的问题,确保屏幕影像的可瞻性,且其可提升触控信号感应层的导电度,有利于大型化的透明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的设计与应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主要是在一玻璃基板表面上依序形成第一感应层、绝缘层、第二感应层以及信号导线层;其中,在所述玻璃基板的一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不透光的颜色边框,藉所述颜色边框以在玻璃基板上界定出在周缘部位形成框型的遮蔽区以及在中央部位的可瞻区;所述第一感应层是由金属网格(MetalMesh)电性搭接在金属氧化物导电膜而成,其被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可瞻区范围内,具有复数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感应串行,并于二个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之间设有一第一间隔串行以将彼此分隔以呈绝缘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间隔串行上的导电材料被分割成复数个彼此不相连接的绝缘小面积,另在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有第一搭接点,所述第一搭接点是由所述金属氧化物导电膜向外侧延伸至所述遮蔽区范围而形成者;所述第二感应层是由金属网格电性搭接在金属氧化物导电膜而成,其被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可瞻区范围内,具有复数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感应串行,并于二个所述第二感应串行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隔串行以将彼此分隔以呈绝缘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二间隔串行上的导电材料被分割成复数个彼此不相连接的绝缘小面积,另在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有第二搭接点,所述第二搭接点是由所述金属氧化物导电膜向外侧延伸至所述遮蔽区范围而形成者;所述信号导线层设置在所述遮蔽区的范围内,其具有复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复数第二信号传输线,个别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搭接点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末端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输出接点,个别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搭接点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末端电性连接至第二信号输出接点;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中间,以将彼此绝缘分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二方向,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彼此呈正交设置,共同组成一电容感应单元矩阵。特别是,所述玻璃基板可采用高透光率的玻璃材料,例如是钠钙硅酸盐玻璃、钠硼硅酸盐玻璃、铅晶质玻璃、铝硅酸盐玻璃、低铁玻璃等,但实施的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而所述颜色边框是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薄膜层,所述绝缘性材料选自于油墨或光阻等,但实施的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特别是,所述金属氧化物导电膜的材料选自于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铝(AZO)或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等,但实施的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特别是,所述金属网格是由高导电性的奈米级金属细线制成,所述奈米级金属细线的材料选自于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等,但实施的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特别是,所述信号导线层为一种低电阻率的电导线材料,例如是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或银浆印刷线等,但实施的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特别是,所述绝缘层的材料选自于固态的光学胶膜或液态的光学树脂等,但实施的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特别是,所述绝缘小面积的形状是选自于六角形、三角形、矩形、梯形、长条形、多边形、圆形或是其他几何形面积,但实施的范围不以前述形状为限。此将于下文中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其他功能及技术特征,熟习本技术者熟读文中的说明后即可据以实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迭层架构简示图。图2为本技术的构件组合的正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构件组合的背面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感应层的平面图。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图6为图4的A部放大图,显示第一感应层的中金属氧化物导电膜的平面图。图7为图4的A部放大图,显示第一感应层的中金属网格的平面图。图8为图5的B-B截面线的剖示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二感应层的平面图。图10为图9的C部放大图。【符号说明】10玻璃基板11颜色边框11a可瞻区11b遮蔽区20第一感应层TC金属氧化物导电膜MM金属网格21Y轴感应串行21aY轴电容感应单元21b第一搭接点22Y轴间隔串行22a绝缘小面积22b间隔30绝缘层40第二感应层41X轴感应串行41aX轴电容感应单元41b第二搭接点42X轴间隔串行50信号导线层51Y轴信号传输线51aY轴信号输出接点52X轴信号传输线52aX轴信号输出接点具体实施方式如后附的各图所示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其中,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更易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图式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相比已经被夸张;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也未完全绘出,以求图式的简洁。如图1至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包含依序迭层的玻璃基板10、第一感应层20、绝缘层30、第二感应层40以及信号导线层50。其中,该玻璃基板10为一具有优良机械强度的高透光率玻璃薄板,例如是选用折射率(RI)约为1.5的钠钙硅酸盐玻璃;在玻璃基板10的一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不透光的颜色边框11,该颜色边框11是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薄膜层,前述绝缘性材料可选用油墨或光阻等材料,并藉由实施印刷、涂布等技术手段将绝缘性材料设置在该玻璃基板10的表面上,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藉该颜色边框11以在玻璃基板10界定出在中央部位的可瞻区11a以及在周缘部位形成框型的遮蔽区11b。如图4至图8所示,第一感应层20是由一金属氧化物导电膜TC与一金属网格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玻璃基板,在其一主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颜色边框,所述颜色边框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界定出在中央部位的可瞻区以及在周缘部位形成框型的遮蔽区;/n一第一感应层,其由金属网格电性搭接在金属氧化物导电膜而成,所述第一感应层被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上,且在所述可瞻区范围内形成复数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感应串行,并于二个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之间设有一第一间隔串行以将彼此分隔以呈绝缘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间隔串行上的导电材料被分割成复数个彼此不相连接的绝缘小面积,另在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有第一搭接点,所述第一搭接点是由所述金属氧化物导电膜向外侧延伸至所述遮蔽区范围而形成者;/n一第二感应层,其由金属网格电性搭接在金属氧化物导电膜而成,所述第二感应层被设置在所述可瞻区范围内,具有复数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感应串行,并于二个所述第二感应串行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隔串行以将彼此分隔以呈绝缘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二间隔串行上的导电材料被分割成复数个彼此不相连接的绝缘小面积,另在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有第二搭接点,所述第二搭接点是由所述金属氧化物导电膜向外侧延伸至所述遮蔽区范围而形成者;/n一信号导线层,其设置在所述遮蔽区的范围内,所述信号导线层包括复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复数第二信号传输线,其中,个别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搭接点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末端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输出接点,个别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搭接点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末端电性连接至第二信号输出接点;以及/n一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中间,以将彼此绝缘分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二方向,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彼此呈正交设置,共同组成一电容感应单元矩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式触控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玻璃基板,在其一主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颜色边框,所述颜色边框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界定出在中央部位的可瞻区以及在周缘部位形成框型的遮蔽区;
一第一感应层,其由金属网格电性搭接在金属氧化物导电膜而成,所述第一感应层被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上,且在所述可瞻区范围内形成复数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感应串行,并于二个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之间设有一第一间隔串行以将彼此分隔以呈绝缘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间隔串行上的导电材料被分割成复数个彼此不相连接的绝缘小面积,另在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有第一搭接点,所述第一搭接点是由所述金属氧化物导电膜向外侧延伸至所述遮蔽区范围而形成者;
一第二感应层,其由金属网格电性搭接在金属氧化物导电膜而成,所述第二感应层被设置在所述可瞻区范围内,具有复数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感应串行,并于二个所述第二感应串行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隔串行以将彼此分隔以呈绝缘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二间隔串行上的导电材料被分割成复数个彼此不相连接的绝缘小面积,另在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有第二搭接点,所述第二搭接点是由所述金属氧化物导电膜向外侧延伸至所述遮蔽区范围而形成者;
一信号导线层,其设置在所述遮蔽区的范围内,所述信号导线层包括复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复数第二信号传输线,其中,个别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搭接点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末端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输出接点,个别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志强林孟癸黄鸿棋陈秋雯
申请(专利权)人: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