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485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32
使在用于对扫描光学系统的脏污的程度进行判定的光量的测量中使用的电路简单化。具备使光束偏向的多面镜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发光部,射出光束;光传感器,配置在由多面镜偏向后的光束入射的位置;检测部,检测在能够进行由光传感器进行的检测的范围内最低的光束的光量等级L即最低等级Lmin;切换部,对从发光部射出的光束的光量等级L进行切换,直到检测部检测到最低等级Lmin;以及判定部,基于在由切换部切换了光量等级L时检测出的最低等级Lmin,判定处于从发光部到光传感器的光束的光路上的零件的脏污的程度。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边使筒状的感光体旋转而使周面带电,一边进行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光照射(图案曝光),由此将周面的带电荷部分性地消除而形成潜像(静电潜像)。作为图案曝光的方式,广泛地使用由多面镜(polygonmirror)将激光束向感光体的旋转轴的方向偏向而进行逐行的主扫描的方式。在该方式中,为了将图像的各行的开头对齐,在激光束的光路内的适当部位配置光传感器,以激光束入射到光传感器中的定时为基准,开始主扫描。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环境不仅是办公室环境。有在如工厂或集会会场那样灰尘及粉尘比较多的环境中使用的情况。也有在湿度经常性较高的环境中使用的情况。如果灰尘及粉尘进入到图像形成装置内而附着在多面镜上,即如果镜面脏污,则由多面镜反射并向感光体入射的激光束的光量下降。特别是,在使多面镜以高速来旋转的高速机中,有粉尘被卷入到由旋转带来的空气流中而附着到多面镜上的卷入脏污容易发展的趋向。作为用于对由包括多面镜的扫描光学系统的脏污带来的对于感光体的照射光量的减少进行修正的现有技术,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对为了主扫描的同步而设置的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的光电变换等级进行检测,从而测量对于感光体的照射光量的减少量,对半导体激光器的射出光量进行控制,以使照射光量成为规定值。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306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那样将同步用的光传感器的受光量作为表示光学系统的脏污的程度的信息而进行测量的方法中,需要精密地测量受光量。因此,必须使用峰值保持电路对受光信号的峰值进行检测、或通过时钟的计数对受光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定量化,存在用于测量的受光侧的电路变得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使在用于对扫描光学系统的脏污的程度进行判定的光量的测量中使用的电路简单化。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具备使光束偏向的多面镜的图像处理装置,具有:发光部,射出前述光束;光传感器,配置在由前述多面镜偏向后的前述光束入射的位置;检测部,检测在能够进行由前述光传感器进行的检测的范围内最低的前述光束的光量等级即最低等级;切换部,对从前述发光部射出的前述光束的光量等级进行切换,直到前述检测部检测到前述最低等级;以及判定部,基于当由前述切换部切换了前述光量等级时检测出的前述最低等级,判定处于从前述发光部到前述光传感器的前述光束的光路上的零件的脏污的程度。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在用于对包括多面镜的扫描光学系统的脏污的程度进行判定的光量的测量中使用的电路简单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要的图。图2(A)~(B)是表示打印头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多面镜的脏污方式的趋向的图。图4是表示多面镜的旋转角度与束入射位置的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控制电路的功能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6(A)~(C)是表示光源单元的发光部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7(A)~(B)是表示脏污的程度的判定方法的第1例的图。图8(A)~(B)是表示脏污的程度的判定方法的第2例的图。图9(A)~(B)是表示最低等级的随时间变化的例子的图。图10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图。图11是表示图像稳定化处理的流程的图。图12是表示最低等级检测处理的流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表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概要。图像形成装置1是集成了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图像读取器等的功能的MFP(Multi-functionalPeripheral:多功能机或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自动原稿进给装置(ADF:AutoDocumentFeeder)1A、平板型的扫描仪1B,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打印机1C、片材仓(sheetcabinet)1D及操作面板1E等。自动原稿进给装置1A将安放在原稿托盘上的原稿(片材)向扫描仪1B的读取位置输送。扫描仪1B从由自动原稿进给装置1A输送来的片材状的原稿或安放在稿台玻璃上的各种原稿中读取图像,生成图像数据。彩色打印机1C在复印、网络打印(PC打印)、传真接收及纸盒印刷(Boxprint)等的印刷任务中,在记录用的片材(用纸)P的单面或双面上形成彩色或单色的图像。例如,在复印任务中,基于由扫描仪1B生成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彩色打印机1C具备串列型的打印机引擎2。打印机引擎2具有4个成像单元3y、3m、3c、3k、打印头6及中间转印带10等。成像单元3y~3k分别具有筒状的感光体4、带电辊5、显影器7及清洁器8等。成像单元3y~3k的基本结构是同样的。打印头6作为用于对成像单元3y~3k的各自进行图案曝光的光而射出激光束LB。在打印头6中,进行将激光束LB向与感光体4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偏向的主扫描。与该主扫描并行,进行使感光体4定速旋转的副扫描。中间转印带10是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中的被转印部件,被卷绕到一对辊间而旋转。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侧,按每个成像单元3y、3m、3c、3k而配置了一次转印辊11。片材仓1D是具备供纸托盘12a、12b、12c的三级结构的抽屉型。片材仓1D从按照任务的指定而选择的某个供纸托盘将片材P取出并向上方的彩色打印机1C供应。操作面板1E具有显示用于由使用者进行的操作的画面的触摸面板显示器,输出与输入操作对应的信号。根据该信号,由控制电路100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控制。在彩色印刷模式中,成像单元3y~3k并行地形成Y(黄)、M(品红)、C(青)及K(黑)这4色的调色剂像。4色的调色剂像被依次向旋转中的中间转印带10一次转印。首先Y的调色剂像被转印,以与其重叠的方式,M的调色剂像、C的调色剂像及K的调色剂像依次被转印。一次转印后的调色剂像在与二次转印辊16对置时,被二次转印到从片材仓1D经过同步辊15输送来的片材P。在二次转印后,片材P依次经过定影器17和连接输送路径19被向后处理器(finisher)送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没有连结着后处理器的情况下,将片材P向代替连接输送路径19而设置的排纸托盘排出。当经过定影器17时,通过加热及加压,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P上。在图2中表示了打印头6的结构。详细地讲,分别在图2(A)中表示从前面侧观察的结构,在图2(B)中表示从上方观察的结构。此外,分别在图3中表示多面镜62的脏污方式的趋向,在图4中表示多面镜62的旋转角度与束入射位置的关系。如图2(A)及图2(B)那样,打印头6具有光源单元60、多面体单元61、fθ透镜67、反射镜68~77及2个光传感器78、79。光源单元60是对于在成像单元3y~3k中各设置有1个的4个感光体4分别射出与潜像对应的用于曝光的激光束LB的部件。在光源单元60中,对于成像单元3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使光束偏向的多面镜,其特征在于,具有:/n发光部,射出前述光束;/n光传感器,配置在由前述多面镜偏向后的前述光束入射的位置;/n检测部,检测在能够进行由前述光传感器进行的检测的范围内最低的前述光束的光量等级即最低等级;/n切换部,对从前述发光部射出的前述光束的光量等级进行切换,直到前述检测部检测到前述最低等级;以及/n判定部,基于当由前述切换部切换了前述光量等级时检测出的前述最低等级,判定处于从前述发光部到前述光传感器的前述光束的光路上的零件的脏污的程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8 JP 2018-122704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使光束偏向的多面镜,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光部,射出前述光束;
光传感器,配置在由前述多面镜偏向后的前述光束入射的位置;
检测部,检测在能够进行由前述光传感器进行的检测的范围内最低的前述光束的光量等级即最低等级;
切换部,对从前述发光部射出的前述光束的光量等级进行切换,直到前述检测部检测到前述最低等级;以及
判定部,基于当由前述切换部切换了前述光量等级时检测出的前述最低等级,判定处于从前述发光部到前述光传感器的前述光束的光路上的零件的脏污的程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切换部对前述发光部进行控制,以使在前述最低等级的检出时,前述光量等级从基准等级下降,所述基准等级被决定为图像形成时的前述光束向前述光传感器入射的定时的前述光量等级;
前述判定部将前述基准等级与所检测出的前述最低等级的差作为判定结果来输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具有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将在前述光路是其累计使用时间比设定值短的初始状态时检测出的前述最低等级作为初始最低等级来存储;
前述判定部将检测出的前述最低等级与前述初始最低等级的差作为判定结果来输出。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光传感器为了生成图像形成的同步信号,作为传感器而配置为,使经过了被偏向的前述光束的光路中的偏向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后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口达也立部秀成大林诚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