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桂林专利>正文

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73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龙头本体下方连接有净水进水管和纯水进水管,龙头本体中部两侧分设有净水控制阀和纯水控制阀,龙头本体上方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由内出水管和外出水管构成;其中内出水管内部形成纯水出水通路,纯水出水通路下方通过龙头本体中的内水通路经纯水控制阀与纯水进水管连接;所述内出水管和外出水管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净水出水通路,净水出水通路下方通过龙头本体中的外水通路经净水控制阀与净水进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龙头,其为净水和纯水的出水各自设置了独立的出水管,从而使得净水和纯水的使用互不干涉,使用时无需等待,也不会造成水的浪费,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

A kind of double tap for pure water and pure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龙头,具体为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大,水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出于健康饮水的需要,家用净水器也在日益普及中,而与净水器相连接都需要用到净水龙头,特别是那些配有反渗透膜滤芯的中高档净水器。在目前,现有中高档净水器一般分两路出水,一路出净水(净水主要用途是洗菜、洗碗、淘米),另一路出纯水(纯水主要用途是冲奶、直饮、泡茶等)。与以上两路出水相连接的传统净水龙头,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龙头本体1′,其中净水进水管21′和纯水进水管22′分别由两个阀芯31′和32′开关控制,但两者都是由同一个出水管道4′流出,在使用中,出水管4′内会存有余水,每当切换净水和纯水的阀芯开关31′或32′时,出水管4′内的净水或纯水就会与余水混合流出,一开始流出的水不能做到真正的净水或纯水,使用中往往需要排水一段时间再使用,不仅费时且会非常浪费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其为净水和纯水的出水各自设置了独立的出水管,从而使得净水和纯水的使用互不干涉,使用时无需等待,也不会造成水的浪费,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龙头本体下方连接有净水进水管和纯水进水管,龙头本体中部两侧分设有净水控制阀和纯水控制阀,龙头本体上方连接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由内出水管和外出水管构成;其中内出水管内部形成纯水出水通路,纯水出水通路下方通过龙头本体中的内水通路经纯水控制阀与纯水进水管连接;所述内出水管和外出水管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净水出水通路,净水出水通路下方通过龙头本体中的外水通路经净水控制阀与净水进水管连接。进一步的,上述龙头本体在其上方设有连接内外出水管的出水口,出水口中安装一隔水套,隔水套将所述内水通路和外水通路的出水孔分隔开。进一步的,上述内出水管插入到隔水套内,内出水管中的纯水出水通路直接连通内水通路的出水孔;所述出水管的端部外侧从下往上依序设有挡环、密封圈和卡抓,以上三个部件外侧被一接头包裹;所述接头的内孔设置成三台阶孔结构,所述下部孔与挡环螺纹连接,中部孔和上部孔之间形成上止位凸台与卡抓顶部相抵卡合连接。进一步的,上述接头外侧设置成从下往上依序增大的三阶梯轴结构,下阶梯部与中阶梯部之间形成下定位凸台,下定位凸台和隔水套上方安装一过水挡片,过水挡片上方设有锁紧帽,锁紧帽与龙头本体螺纹连接,锁紧帽底部顶持住过水挡片而实现对隔水套和接头的锁紧限位;所述中阶梯部与上阶梯部之间形成上定位凸台,所述外出水管与上阶梯部螺纹连接;所述外水通路的出水孔依序经隔水套外部、过水挡片、锁紧帽内孔、外出水管的侧孔而与净水出水通路连通。进一步的,上述隔水套底部与出水口底部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密封胶圈。进一步的,上述接头的下阶梯部与隔水套之间至少设有一个密封胶圈。进一步的,上述锁紧帽与龙头本体之间设有密封胶圈。进一步的,上述外出水管与锁紧帽之间设有密封胶圈。进一步的,上述过水挡片与下定位凸台之间设有隔垫圈。进一步的,上述内出水管为食品级柔性塑胶管。本技术设计的双出水龙头,其出水管由内外出水管组合构成,从而形成双水路流道,将净水和纯水的使用永久分离,两者各不干扰,有效解决了现有净水龙头的净水和纯水混合出水问题,做到随时流出净水或纯水,使用中无需等待,也不会造成水的浪费,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现有净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本技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4所示,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1,龙头本体1下方连接有净水进水管21和纯水进水管22,龙头本体1中部两侧分设有净水控制阀31和纯水控制阀32,龙头本体1上方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由内出水管4和外出水管5构成。其中内出水管4为食品级柔性塑胶管,其内部形成纯水出水通路41,纯水出水通路41下方通过龙头本体1中的内水通路11经纯水控制阀32而与纯水进水管22连接。所述内出水管4和外出水管5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净水出水通路51,净水出水通路51下方通过龙头本体1中的外水通路12经净水控制阀31与净水进水管21连接。以上结构设置使得出水管形成双水路流道,将净水和纯水的使用永久分离,两者各不干扰,有效解决了现有净水龙头的净水和纯水混合出水问题,做到随时流出净水或纯水,使用中无需等待,也不会造成水的浪费,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在此,考虑到内外双出水管的连接结构与单出水管相比完全不同,为此,本技术对其进行了专门设计。所述龙头本体1在其上方设有连接内外出水管4、5的出水口,出水口中安装一隔水套6,隔水套6将所述内水通路11和外水通路12的出水孔分隔开。所述内出水管4插入到隔水套6内,内出水管4中的纯水出水通路41直接连通内水通路11的出水孔。所述出水管4的端部外侧从下往上依序设有挡环71、密封圈72和卡抓73,以上三个部件外侧被一接头8包裹。所述接头8的内孔设置成三台阶孔结构,所述下部孔81与挡环71螺纹连接,中部孔82和上部孔83之间形成上止位凸台821与卡抓73顶部相抵卡合连接。所述接头8外侧设置成从下往上依序增大的三阶梯轴结构,下阶梯部84与中阶梯部85之间形成下定位凸台841,下定位凸台841和隔水套6上方安装一过水挡片9,过水挡片9上方设有锁紧帽10,锁紧帽10与龙头本体1螺纹连接,锁紧帽10底部顶持住过水挡片9而实现对隔水套6和接头8的锁紧限位。所述中阶梯部85与上阶梯部86之间形成上定位凸台851,所述外出水管5与上阶梯部86螺纹连接。所述外水通路12的出水孔依序经隔水套6外部、过水挡片9、锁紧帽10内孔、外出水管5的侧孔52而与净水出水通路51连通。在此,考虑到内外出水管4、5与龙头本体1的密封连接及两出水管之间完全隔开的有效性,所述隔水套6底部与出水口底部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密封胶圈61;所述接头8的下阶梯部84与隔水套6之间至少设有一个密封胶圈842;锁紧帽10与龙头本体1之间设有密封胶圈101;外出水管5与锁紧帽10之间设有密封胶圈102;过水挡片9与下定位凸台841之间设有隔垫圈84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龙头本体下方连接有净水进水管和纯水进水管,龙头本体中部两侧分设有净水控制阀和纯水控制阀,龙头本体上方连接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由内出水管和外出水管构成;其中内出水管内部形成纯水出水通路,纯水出水通路下方通过龙头本体中的内水通路经纯水控制阀与纯水进水管连接;所述内出水管和外出水管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净水出水通路,净水出水通路下方通过龙头本体中的外水通路经净水控制阀与净水进水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龙头本体下方连接有净水进水管和纯水进水管,龙头本体中部两侧分设有净水控制阀和纯水控制阀,龙头本体上方连接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由内出水管和外出水管构成;其中内出水管内部形成纯水出水通路,纯水出水通路下方通过龙头本体中的内水通路经纯水控制阀与纯水进水管连接;所述内出水管和外出水管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净水出水通路,净水出水通路下方通过龙头本体中的外水通路经净水控制阀与净水进水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本体在其上方设有连接内外出水管的出水口,出水口中安装一隔水套,隔水套将所述内水通路和外水通路的出水孔分隔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出水管插入到隔水套内,内出水管中的纯水出水通路直接连通内水通路的出水孔;所述出水管的端部外侧从下往上依序设有挡环、密封圈和卡抓,以上三个部件外侧被一接头包裹;所述接头的内孔设置成三台阶孔结构,所述三台阶孔结构的下部孔与挡环螺纹连接,中部孔和上部孔之间形成上止位凸台与卡抓顶部相抵卡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净水和纯水的双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外侧设置成从下往上依序增大的三阶梯轴结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丁桂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