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656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包括:第一壳本体,至少包括第一构成部,第一构成部包括形成有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的第一端部和远离进风口的第二端部,第一壳本体在由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延伸的过程中,内径逐渐增大;导流段,由第一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出,且导流段与第一端部光滑连接。通过将导流段与第一端部光滑连接,使得进风口处的进风流动更加顺畅,能够对进风更好的导流,减少涡流的产生,且通过将导流段设置为由第一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出,使得导流段不会占用进风口的空间,不会对进风口的风量产生影响,即对进风口气流产生导流时又能兼顾进风量的要求。

Volute of centrifugal fan, centrifugal fan and household appliances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人们对居住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净化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使用,空气净化器主要由离心风机和空气过滤网等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空气净化器内的离心风机使室内空气循环流动,污染的空气通过空气净化器内的空气过滤网后将各种污染物清除或吸附,达到清洁、净化空气的目的。目前使用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离心风轮,且蜗壳和离心风轮均为圆柱状,离心风轮转动迫使空气流动,并且不断在蜗壳和离心风轮之间受到挤压,易形成涡流。为了减小进风段涡流的产生,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进风段的蜗壳和离心风轮设置为截顶圆锥状,且蜗壳进风口设置为弧状,向内翻转,以引导进风口处的气流进入离心风机内,但是由于进风口向内翻转,又会影响进风口的风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蜗壳的进风口对进气导流的同时影响进风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对进气导流的同时降低对进风量影响的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包括:第一壳本体,至少包括第一构成部,所述第一构成部包括形成有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进风口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壳本体在由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过程中,内径逐渐增大;导流段,由所述第一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出,且所述导流段与所述第一端部光滑连接。所述导流段的周壁在所述导流段的纵截面中呈光滑曲线。所述第一构成部为回转体,且其母线为光滑曲线。所述第一壳本体还包括第二构成部;所述第二构成部由所述第二端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而出的,且所述第二构成部的周壁为圆柱面。还包括第二壳本体,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周壁为圆柱面,并适于与所述第二构成部对接;所述第二壳本体与所述第一壳本体共同形成适于容置离心风轮的风腔;所述第二构成部和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腔连通。一种离心风机,包括上述的蜗壳,和设于所述蜗壳内部的离心风轮。还包括多个第一风叶,至少设于所述第一构成部中,所述第一风叶呈光滑曲线状,且具有至少一个朝向相邻的所述第一风叶凸出的凸部。所述第一风叶的横截面靠近离心风轮轴心的圆弧段顶点处的法线,与所述第一风叶旋转运行时的圆形运动轨迹在所述顶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β,β满足10°≤β≤15°。所述第一风叶的横截面的两侧边在远离离心风轮轴心的端部相交的夹角为α,α满足5°≤α≤10°。还包括:多个第二风叶,设于第二构成部和第二壳本体中,并与所述第一风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叶一体成型。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离心风机。所述家用电器为空气净化器。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包括:第一壳本体,至少包括第一构成部,所述第一构成部包括形成有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进风口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壳本体在由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过程中,内径逐渐增大;导流段,由所述第一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出,且所述导流段与所述第一端部光滑连接。通过将导流段与第一端部光滑连接,使得进风口处的进风流动更加顺畅,能够对进风更好的导流,减少涡流的产生,且通过将导流段设置为由第一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出,使得导流段不会占用进风口的空间,不会对进风口的风量产生影响,即对进风口气流产生导流时又能兼顾进风量的要求。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所述导流段的周壁在所述导流段的纵截面中呈光滑曲线。通过将导流段的周壁在导流段的纵截面中呈光滑曲线,使得气流在导流段的流动更加顺畅,减少涡流的产生。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所述第一构成部为回转体,且其母线为光滑曲线。通过将第一构成部设置为回转体,且其母线为光滑曲线,使得气流在第一构成部的流动更加顺畅,减少涡流的产生。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还包括第二壳本体,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周壁为圆柱面,并适于与所述第二构成部对接;所述第二壳本体与所述第一壳本体共同形成适于容置离心风轮的风腔;所述第二构成部和所述第二壳本体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腔连通。通过将第二壳本体和第一壳本体共同形成适于容置离心风轮的风腔,且第二壳本体和第二构成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风腔连通的出风口,使得第二壳本体和第二构成部之间能够存储更多的风量,增大出风口处的风量。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还包括多个第一风叶,至少设于所述第一构成部中,所述第一风叶呈光滑曲线状,且具有至少一个朝向相邻的所述第一风叶凸出的凸部。通过将第一风叶设置为光滑曲线状,且具有至少一个朝向相邻的第一风叶凸出的凸部,使得第一风叶的形状更贴合进风气流的流动,有利于进气气流的汇集,减少了涡流的产生。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所述第一风叶的横截面靠近离心风轮轴心的圆弧段顶点处的法线,与所述第一风叶旋转运行时的圆形运动轨迹在所述顶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β,β满足10°≤β≤15°。通过将第一风叶的横截面靠近离心风轮轴心的圆弧段顶点处的法线,与所述第一风叶旋转运行时的圆形运动轨迹在所述顶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设置为在10°-15°之间,使得进风气流与第一进风风叶的进风端接触的面积更大,且该角度与进气气流的流动更加贴合,有利于调节进风风量和进风风压。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所述第一风叶的横截面的两侧边在远离离心风轮轴心的端部相交的夹角为α,α满足5°≤α≤10°。通过将第一风叶的横截面的两侧边在远离离心风轮轴心的端部相交的夹角α设置为在5°-10°之间,有利于延长空气脱离叶片的时间,减少涡流的产生。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所述第一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叶一体成型。通过将第一进风风叶和第二进风风叶设置为一体成型,使得气流从第一进风风叶流向第二进风风叶时的流动更加顺畅,更好的减少涡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离心风机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离心风机的离心风轮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离心风机装配后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离心风机的第一风叶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2-螺钉;3-第二壳本体;4-离心风轮;5-第一壳本体;6-第一端部;7-第一风叶;8-第二风叶;9-轮毂;10-法兰盘;11-第二构成部;12-第一构成部;13-卡扣;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本体(5),至少包括第一构成部(12),所述第一构成部(12)包括形成有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的第一端部(6)和远离所述进风口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壳本体(5)在由所述第一端部(6)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过程中,内径逐渐增大;/n导流段(16),由所述第一端部(6)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出,且所述导流段(16)与所述第一端部(6)光滑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本体(5),至少包括第一构成部(12),所述第一构成部(12)包括形成有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的第一端部(6)和远离所述进风口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壳本体(5)在由所述第一端部(6)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过程中,内径逐渐增大;
导流段(16),由所述第一端部(6)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出,且所述导流段(16)与所述第一端部(6)光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16)的周壁在所述导流段(16)的纵截面中呈光滑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成部(12)为回转体,且其母线为光滑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本体(5)还包括第二构成部(11);所述第二构成部(11)由所述第二端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端部(6)的方向延伸而出的,且所述第二构成部(11)的周壁为圆柱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壳本体(3),所述第二壳本体(3)的周壁为圆柱面,并适于与所述第二构成部(11)对接;所述第二壳本体(3)与所述第一壳本体(5)共同形成适于容置离心风轮(4)的风腔;
所述第二构成部(11)和所述第二壳本体(3)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家宽何志超陈明明胡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