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由底层钢筋网、顶层钢筋网和混凝土共同浇筑而成,所述板体的下侧设有两个梁体,所述底层钢筋网和顶层钢筋网均有两层钢筋相互垂直绑扎而成,所述底层钢筋网靠近两个梁体一次的顶壁上均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板,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板均呈倒L形结构。本方案通过设置的加强筋,可对楼板的顶层钢筋网形成向上的预应力,用于抵抗楼板上重量对其顶部形成的压力以及楼板底部形成的拉力,从而可避免楼板顶部和底部的开裂,同时通过设置的连接板可使得梁体与楼板进行有效且稳定的里阿尼人,使得二者可形成牢固的整体,增加楼板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
本技术涉及楼板
,尤其涉及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
技术介绍
楼板一般指预制场加工生产的一种混凝土预制件。楼板层中的承重部分,它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按其所用的材料可分为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衬板承重的楼板等几种形式。现有技术中楼板时承重时会出现如下的缺点:楼板受到重量作用时,楼板的顶部表现为受压,楼板的底部标线为受拉,从而造成楼板内部钢筋的变形,以及楼板表面的开裂,同时楼板与下侧的梁体确保稳定的连接,造成楼板的抗震性能较差,地震时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楼板受到重量作用时,楼板的顶部表现为受压,楼板的底部标线为受拉,从而造成楼板内部钢筋的变形,以及楼板表面的开裂,同时楼板与下侧的梁体确保稳定的连接,造成楼板的抗震性能较差,地震时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的缺点,而提出的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由底层钢筋网、顶层钢筋网和混凝土共同浇筑而成,所述板体的下侧设有两个梁体,所述底层钢筋网和顶层钢筋网均有两层钢筋相互垂直绑扎而成,所述底层钢筋网靠近两个梁体一次的顶壁上均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板,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板均呈倒L形结构,每个所述连接板远离底层钢筋网的底端均延伸至同侧梁体的内部,且连接板的底端与梁体的钢筋网焊接固定,所述底层钢筋网和顶层钢筋网之间对称设有多个加强筋,每个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均设有调节机构。优选地,每个所述调节机构均包括螺纹杆,每个所述螺纹杆的侧壁上均滑动套设有滑套,每个所述滑套的顶端均转动设有转动套,每个所述转动套均与螺纹杆螺纹啮合,每个所述螺纹杆靠近同侧加强筋的一侧均安装有两个转动座,且两个转动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每个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均分别与对应的转轴固定。优选地,每个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均通过支撑板与顶层钢筋网卡接,每个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均通过支撑板与底层钢筋网卡接。优选地,每个所述转动套的内部均设有环形板,每个所述滑套的顶端均安装有四个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均固定在同侧环形板的底壁上,每个所述滑套均通过环形板与连接杆的配合与转动套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底层钢筋网和顶层钢筋网之间共同焊接有多个支撑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通过设置的加强筋,可对楼板的顶层钢筋网形成向上的预应力,用于抵抗楼板上重量对其顶部形成的压力以及楼板底部形成的拉力,从而可避免楼板顶部和底部的开裂,同时通过设置的连接板可使得梁体与楼板进行有效且稳定的里阿尼人,使得二者可形成牢固的整体,增加楼板的抗震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的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的环形板与连接杆的位置关系图。图中:1板体、2底层钢筋网、3顶层钢筋网、4螺纹杆、5滑套、6转动套、7支撑板、8支撑筋、9加强筋、10转动座、11转轴、12环形板、13连接杆、14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包括板体1,板体1由底层钢筋网2、顶层钢筋网3和混凝土共同浇筑而成,板体1的下侧设有两个梁体,底层钢筋网2和顶层钢筋网3均有两层钢筋相互垂直绑扎而成,底层钢筋网2靠近两个梁体一次的顶壁上均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板14,位于同侧的两个连接板14均呈倒L形结构,每个连接板14远离底层钢筋网2的底端均延伸至同侧梁体的内部,且连接板14的底端与梁体的钢筋网焊接固定,底层钢筋网2和顶层钢筋网3之间对称设有多个加强筋9,每个加强筋9的两端均设有调节机构。加强筋9的中部与顶层钢筋网3焊接固定或者绑扎固定。每个调节机构均包括螺纹杆4,每个螺纹杆4的侧壁上均滑动套设有滑套5,每个滑套5的顶端均转动设有转动套6,每个转动套6均与螺纹杆4螺纹啮合,每个螺纹杆4靠近同侧加强筋9的一侧均安装有两个转动座10,且两个转动座10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1,每个加强筋9的两端均分别与对应的转轴11固定。每个螺纹杆4的顶端均通过支撑板7与顶层钢筋网3卡接,每个螺纹杆4的底端均通过支撑板7与底层钢筋网2卡接。每个转动套6的内部均设有环形板12,每个滑套5的顶端均安装有四个连接杆13,每个连接杆13的顶端均固定在同侧环形板12的底壁上,每个滑套5均通过环形板12与连接杆13的配合与转动套6转动连接。底层钢筋网2和顶层钢筋网3之间共同焊接有多个支撑筋8。本技术中,转动转动套6,使其与螺纹杆4螺纹啮合,从而可使得加强筋9逐渐弯曲,且弯曲弧度可调节,弯折后的加强筋9可对顶层钢筋网3形成向上的预应力,从而帮助板体1抵抗上方重物产生的重力压迫,避免楼板顶部和底部的开裂。设置的连接板14可增加板体1和梁体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在地震时受到地震横波的作用,发生板体1与梁体连接处发生开裂,保持两者连接处的有效性,增加抗震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由底层钢筋网(2)、顶层钢筋网(3)和混凝土共同浇筑而成,所述板体(1)的下侧设有两个梁体,所述底层钢筋网(2)和顶层钢筋网(3)均有两层钢筋相互垂直绑扎而成,所述底层钢筋网(2)靠近两个梁体一次的顶壁上均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板(14),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板(14)均呈倒L形结构,每个所述连接板(14)远离底层钢筋网(2)的底端均延伸至同侧梁体的内部,且连接板(14)的底端与梁体的钢筋网焊接固定,所述底层钢筋网(2)和顶层钢筋网(3)之间对称设有多个加强筋(9),每个所述加强筋(9)的两端均设有调节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由底层钢筋网(2)、顶层钢筋网(3)和混凝土共同浇筑而成,所述板体(1)的下侧设有两个梁体,所述底层钢筋网(2)和顶层钢筋网(3)均有两层钢筋相互垂直绑扎而成,所述底层钢筋网(2)靠近两个梁体一次的顶壁上均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板(14),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板(14)均呈倒L形结构,每个所述连接板(14)远离底层钢筋网(2)的底端均延伸至同侧梁体的内部,且连接板(14)的底端与梁体的钢筋网焊接固定,所述底层钢筋网(2)和顶层钢筋网(3)之间对称设有多个加强筋(9),每个所述加强筋(9)的两端均设有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民建混凝土防震楼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节机构均包括螺纹杆(4),每个所述螺纹杆(4)的侧壁上均滑动套设有滑套(5),每个所述滑套(5)的顶端均转动设有转动套(6),每个所述转动套(6)均与螺纹杆(4)螺纹啮合,每个所述螺纹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维,
申请(专利权)人:张力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