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4434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对位于不同改造区域中的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单次改造沟通不同距离、不同方位的多个储集体,解决非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上油气储集体难以动用的难题,提升油气采出程度。

A targeted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carbonate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藏开发工程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裂缝型及缝洞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能够对裂缝型及缝洞型油气储集体进行定点定向沟通、开采。
技术介绍
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储集体)以裂缝、溶洞为主,缝洞结构复杂,发育不连续,非均质性强,有效储集体在空间的展布预测存在误差,无法准确定位,油气开采难度大。通常,碳酸盐岩油藏常规改造技术主要有两种:酸化和主裂缝酸压。酸化受酸液影响,反应时间短,酸蚀距离小,以解除井周污染,恢复或提高井周渗透性,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完善油气生产通道为主。酸压采用压裂液、滑溜水、酸液交替注入,初期注入压裂液形成主裂缝通道,再注入酸液刻蚀裂缝,随后注入滑溜水将酸液顶入地层,提高通道导流能力,以形成通道并完善通道为主。常规改造技术实现了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上有效储集体的沟通与开采,但裂缝延伸方向受地应力限制,扩展形态与方向单一,倾向于沟通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上的储集体,对其它方向储集体的沟通率有限,动用程度低,稳产难度大,制约了该类储层的高效开采。针对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采问题,各科研院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但少有涉及非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上油气储集体沟通的解决方法。因此,为了实现人工裂缝在多个方向上延伸,沟通井周不同距离、不同方位的储集体,提高沟通中靶率,需要进一步攻关靶向改造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改造区域确定步骤,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所述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策略实施步骤,对位于不同改造区域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优选地,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易动用区: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0~30m;且以井壁裂缝起裂点为原点的井周360°区域内。优选地,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可动用区: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30~80m;且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为0~75°的区域内。优选地,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难动用区: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30~80m;且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为75~90°的区域内。优选地,在所述策略实施步骤中,对确定为易动用区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Ⅰ区沟通策略,以一定的排量注入一定粘度的液体,用以沟通井周天然裂缝以及扩大人工裂缝的延伸体积,其中,注入液体的粘度小于20mPa.s并且注入液体的排量在0.5~3m3/min范围内。优选地,所述Ⅰ区沟通策略按照如下顺序实施:第一阶段、泵入酸液;第二阶段、泵入滑溜水。优选地,在所述Ⅰ区沟通策略中,所述第一阶段与所述第二阶段交替实施。优选地,在所述策略实施步骤中,对确定为可动用区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Ⅱ区沟通策略,注入与包括施工排量和液体性能的工程实施参数匹配的液体,当裂缝在井周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方向起裂后,注入不同承压能力的暂堵材料。优选地,所述Ⅱ区沟通策略按照如下顺序实施:第一阶段,依次注入酸液、压裂液、酸液以及暂堵材料;第二阶段,依次注入滑溜水、压裂液、酸液以及暂堵材料;最后阶段,依次注入滑溜水、压裂液、酸液、顶替液,其中,在施工结束前注入顶替液将井筒内的酸液替入地层,所述顶替液包括滑溜水。优选地,在所述Ⅱ区沟通策略中,还包括:在所述最后阶段前,多次重复实施所述第二阶段的工序,并且每次注入的所述暂堵材料的承压能力按照预设的受压间隔逐次增加。优选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策略实施步骤中,对确定为难动用区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Ⅲ区沟通策略,向所述目标储集体加入高能脉冲波以进行定向冲击造缝,其中,高能冲击波的峰值能量大于三向地应力中的最大值。优选地,在所述Ⅲ区沟通策略中,所述高能脉冲波为多脉冲形式。优选地,在所述Ⅲ区沟通策略中,所述大于三向地应力中的最大值的高能脉冲波的持续时间大于10ms。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单次改造沟通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井周360°方向)的多个储集体,解决非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上油气储集体难以动用的难题,提升油气采出程度。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的步骤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的井周区域划分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中的在对易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Ⅰ区沟通策略后的效果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中的在对可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Ⅱ区沟通策略后的效果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中的在对难动用区内的目标储集体实施Ⅲ区沟通策略后的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专利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该方法针对井周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井周360°方向)的目标油气储集体(靶点),在目标靶点与井眼之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油气流动通道,实现目标储集体油气的沟通与采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的步骤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首先,(步骤S110)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角度),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改造区域确定步骤,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所述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n策略实施步骤,对位于不同改造区域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改造区域确定步骤,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所述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
策略实施步骤,对位于不同改造区域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易动用区:
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
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0~30m;且
以井壁裂缝起裂点为原点的井周360°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可动用区:
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
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30~80m;且
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为0~75°的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造区域确定步骤中,将满足如下条件的所述改造区域确定为所述难动用区:
至少包括一个油气发育的所述目标储集体;且
所述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为30~80m;且
所述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为75~90°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靶向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策略实施步骤中,对确定为易动用区中的所述目标储集体实施Ⅰ区沟通策略,以一定的排量注入一定粘度的液体,用以沟通井周天然裂缝以及扩大人工裂缝的延伸体积,其中,注入液体的粘度小于20m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远赵海洋耿宇迪秦飞米强波鄢宇杰方裕燕赵兵张雄房好青张俊江张泽兰李春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